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政策因素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樊黎明早在四年前,我国证券市场就已与市场经济形态紧密相联。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证券市场这种相对超前的特征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诸多方面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2.
企业目前的市场经济教育应侧重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的教育。虽然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有的经济运作方式,但我们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则应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和我国国情特色。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从利益上讲,它是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且追求共同富裕;从所有制结构上讲,它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从  相似文献   

3.
社会信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以社会信任为基础的新型契约经济。它是一切建立在主体之间合意基础上的契约关系。契约的背后是法律。有了法律制度为保障,契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就得到了保护,,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信任体系和制度保障,尽量达到市场经济参与者信息对称的目的,使市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更加平等、交易更加公正、竞争结果更加公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一个有规则、有秩序的社会体系,也可以说是法制经济。法制经济的最根本要求是,个人和企业组织的行为、市场的运行和政府的管理都有严格的法律规范,都必须依法行事。因此,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做到改革开放和法制建设的统一,学会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的特点是:1、法制系统化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制法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对市场经济的确认是具有根本性的;对调整商品经济的民法,特别是民法中的有关“民事主体制度”、“财产所有权制度”、“债权制度”等的…  相似文献   

5.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管理现代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与中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目标 1.法治化。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要求行政管理法治化。行政管理法治化的本质在于法律规定行政活动的机构、权限、手段、方式和后果,行政管理必须遵守法律并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实现行政管理法治化,必须做到:制定健全、完备的法律规章,使机构设置、权力运行、行政结果等一切政府行为都纳入法律规范之中;树立法律权威,改变因人废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的局面;建立严厉的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防止执法不严、滥用职权、违法不究等现象的发生。总之,行政管理法治化要体现为行…  相似文献   

6.
利益冲突是市场经济国家滋生腐败的主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法是国家为了避免公职人员公权私用、以权谋私,从而厘清公权与私利的界限,保证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法律规范;它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基础性法律制度。我国出台防止利益冲突法是解决现行防腐败制度不尽人意问题的必然选择,是遏制当前腐败易发多发势头的必要举措,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恢复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是我国政府的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特征,以公司制组织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要求的新型企业制度。因此,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标志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将有效地消除国有企业存在的许多弊端和矛盾,…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体是具有法人资格的自然人和企业。这就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成为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实体,要达到这个目标,最佳的途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那么,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用是怎样的,本文就这些问题,谈淡自己的看法。 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产权清晰是指从法律上明确企业中的资产制度方式,明确出资者与企业的基本财产关系。长期以来,我国  相似文献   

9.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市场经济,一方面,决定着一定的道德关系,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准则;另一方面,道德又规定和制约着一定的生产关系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道德的进步提供物质基础,而道德又为市场经济发展确立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二者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之中。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规范。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  相似文献   

10.
郭聪惠 《理论导刊》2006,3(8):52-54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道德原则,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集体主义有不同的内涵和形式,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也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导价值观集体主义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一方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要求,以确立集体主义现实性和时代性;同时要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本身的特殊内涵,以确立集体主义的本质特点和价值指归。  相似文献   

11.
当下公民道德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公民道德人格的缺失。本文就此问题提出建构"道德主体"制度体系的设想,认为道德主体是社会主体在道德建设领域的体现,道德主体制度建构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和政治问题。道德选择权是一种保障公民参与社会道德建设的法律权利,是道德主体地位的基本权利表现。道德选择权的制度建构实现了道德建设的法律制度支撑,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的互动与协调发展,展现了道德建设"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具体制度设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权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和突破,它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分配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的基本特点。这个分配制度的提出,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更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实践的一个重要改进,本文拟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多样性趋势越益明显,在这一背景下共产党员如何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如何坚持党的宗旨,体现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何坚持理想信念,体现共产党员所具有的时代特征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加以认识、探索和总结。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角色多样性的表现形态及成因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经营和经济活动中,共产党员往往以双重身份出现,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经济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下,共产党员中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4.
陈淮 《瞭望》2001,(15)
开放式基金是我国资本市场 发展过程中的新生事物, 它的产生和发展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解决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若干重大问题。 在开放式基金推出后,它应具有四项基本职能: 一是推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权的充分交易和流通。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容量太小,无法实现若干个开放式基金在高度流动状态下的进出。我们要把证券市场做大,不仅为了开放式基金的上市,还要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这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必不可少的进程。产品的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制度建构层面要体现以下价值取向:从宏观及长远体现"完整人"人性假设要求,并以此为建构前提;将"以人为本"作为基础,确立公共部门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使公共部门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富于弹性的、具有回应能力的体系,创造竞合、激励机制;以"伦理规范"为保障,尊重人的法律主体地位,突出人在执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法是调整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法律,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法律规范。民法是调整具有平等地位的民事主体之间所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民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1.从民法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民法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人类社会自有了法律,就有了民事法律规范。从诸法合体到民刑分离,民法和刑法一道,是最早产生的法律部门。商品经济导致了民法的发展。民法体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一般条件:社会分工、身份独立、交换自由。商品经济是“天生的平等派”,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必然要求主体是平等的、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各个商品生产者相互独立、互不隶属,才能依法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种民事法律关系,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保持证券市场可信度与有效性的重要机制,在世界各国证券监管法制中备受推崇。现代法律之精神实质在于平衡各种利益冲突,使各方处于应有的位置和最佳的连结状态,以保证社会经济之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法之理论基石,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法制之精髓,其法律本质是国家权力与市场自由的衡权法、经济安全与经济自由的衡权法、披露义务人与投资者的衡权法。  相似文献   

18.
刍论公民的法律至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 《理论导刊》2005,(9):32-33
法律至上观是近现代社会法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法律至上观尚未完全确立,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法律至上观成为必然要求。公民法律至上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体现“法律至上”原则的法律制度,这种法律制度的特征应是:法律高于任何社会规范、法律高于其他任何社会势力、法律高于权力;同时,为了保证公民的法律至上观的确立和实现,要做到以宪法观念为核心、服从法律、信仰法律、民间规范服从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狄娜 《瞭望》1996,(40)
企业破产,一个曾经令人惊诧的字眼,在改革大潮的冲击下终于以法律的形式闯入我们的经济生活且已有8个年头。尽管人们今日对破产还仍抱有种种疑虑,但它已在建立企业劣汰机制,规范破产行为,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破产,是商品经济社会的自然现象,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但破产的出现对破产债权人、债务人乃至整个社会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要顺利推进破产实施,国家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以《破产法》为主体的企业破产制度。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是市场经济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劳动力产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或者说,劳动力产权是受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法律保护的利益和负利益的总和。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一般由劳动力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四权”组成。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其意义在于解决在某一社会生产形态下,谁是劳动力的最高权力主体。其他的“三权”是在劳动力所有权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对劳动力的实际占有关系或权利,旨在说明产权分化状况,阐明当事人拥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