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28日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史研究所举办了题为《苏共二十大:在苏联和苏维埃制度历史命运中的作用》的圆桌会议。会议组织者认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苏共、苏维埃制度、共产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终对整个世界历史都产生了严重后果。为此,与会专家对苏共二十大及其影响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会后历史学博士谢尼亚夫斯基根据提交的报告撰写了会议综述。该综述刊登在俄罗斯《祖国史》杂志2007年第1期。现将其主要内容摘译如下。谢尼亚夫斯基在题为《苏共二十大在…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是20世纪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的人物之一。自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以来,关于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在俄罗斯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近几年来,适值斯大林逝世50周年(2003年)以及斯大林诞辰125周年(2004年)之际,俄罗斯又掀起了一股重新评价斯大林功过  相似文献   

3.
庄稼昀 《南风窗》2012,(13):86-88
与其说这些西方文化书写者为那个时代提供了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不如说他们的作品在不经意中折射了一场重新站起来的俄罗斯与西方在又一轮"后冷战的冷战"中未可知的博弈。睡在布尔加科夫身边的斯大林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在3年后的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报告要求肃清和纠正个人崇拜的流毒,相当大程度上否定了斯大林的历史作用,也对其在世时犯下的错误作出了激烈的批判。报告中写道:"斯大林首创‘人民敌人’这个概念。这一名词可以使犯了思想错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2月26日,俄罗斯<生意人报>在苏共二十七大15周年之际,以"谁应该承担改革中的过失?"为题,对前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沃罗特尼科夫和苏共中央总务部长卢基扬诺夫进行了专访.下面是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带毒的亲吻     
阅读前苏联历史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因为这里有大幽默。 1964年4月17日,是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70寿辰。 皇皇第一书记的70寿辰,理所当然地少不了要热闹一下。是的,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共第二书记的勃列日涅夫,当天上午亲自率领苏共中央主席团和书记处等  相似文献   

6.
苏共二十大与美共党内的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这一报告传到美国共产党内以后,引起了美共党内的大辩论。在要不要反思斯大林的错误、反思美共的政策等方面,美共党内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并最终导致了美共的大分裂。  相似文献   

7.
1986年2月25日一3月6日苏联共产党召开了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 《苏联共产党纲领(新修订本)》, 《苏联共产党章程(新修改本)》, 《苏联1986至1990年和200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报告》; 会上还改选了苏共中央领导机构。国际上对苏共二十七大的评价是褒贬不一。褒的说法有:这是"一次变革的代表大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会,它对西方世界是一次大挑战"。贬的说法有,戈尔巴  相似文献   

8.
更正     
正本刊2013年第6期刊登的文章《走在发展十字路口的俄罗斯——关于俄罗斯转型问题的对话》一文中罗伊·麦德维杰夫曾任苏共中央委员,而非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模式的苏联共产党的特征及其垮台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苏共中央机关资深指导员列昂·奥尼科夫于1996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从苏共中央机关内部看苏联共产党是如何垮台的》的著作,论述了斯大林模式的苏共的特征及其垮台的原因。奥尼科夫生于1924年,毕业于苏联外交部国际关系学院,从1952年起在苏共爱沙尼亚共和国党中央机关工作,从1960年至1991年苏共垮台之日为止在苏共中央机关工作。他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是 2 0世纪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的人物之一。在苏联 ,从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到现在 ,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近几年来 ,尤其是在纪念斯大林 50周年之际 ,俄罗斯又掀起了有关斯大林是非功过的热烈讨论。一2 0 0 3年 2月 ,俄罗斯“舆论基金会”做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 ,俄罗斯人仍然对这位前苏联领导人看法不一。在被调查的 1 50 0人中 ,有 36 %的人认为斯大林“功大于过” ,2 9%的人持相反意见。32 %的人赞扬斯大林使苏联“井然有序、工业发展 ,成为令人骄傲的伟大国家” ,41 %的人则仍然将斯大林与大迫害和劳改…  相似文献   

11.
1953年苏联“贝利亚事件”轰动一时.贝利亚到底是如何死的,至今仍是个谜.种种迹象表明,贝利亚并非经审判合法地被处决,而是6月26日在其住所被枪杀的.这是一场由赫鲁晓夫策动的有预谋的政变.为除去贝利亚,赫鲁晓夫在领导成员之间挑拨离间,动用了军队力量,甚至出动了坦克,搞突然袭击.赫鲁晓夫后来实施的改革,与贝利亚的“百日新政”并无原则区别,说明这一事件不是由于政策路线的分歧,而是一场争权斗争,它为赫鲁晓夫飞黄腾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赫鲁晓夫执政史》一书 2 0 0 2年 7月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 4 0万字 ,共1 2章 ,计有“赫鲁晓夫出任苏共第一书记”、“整顿和清理”、“发展农业的三板斧”、“苏共二十大”、“对波、匈、苏伊士事件的干预”、“绝对权威的确立”、“工业改组”、“农业改组”、“苏美之间的较量”、“苏共二十二大”、“苏、中关系的恶化”、“赫鲁晓夫下台”等。作品通过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梳理、对事件的总体把握和个案的研究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历史鲜活地展现给读者。研究历史贵在求实 ,尤其是研究赫鲁晓夫这样一个在…  相似文献   

13.
2003年3月16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社会学家利昂·阿伦题为《赫鲁晓夫:第一个搞非斯大林化的人》的书评,对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威廉·陶布曼最近出版的《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一书(Khrushchev:The Man andHis Era,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2003)作了评述。阿伦(曾撰写叶利钦传记)从肯定的角度认为,赫鲁晓夫实际上是使苏联党和国家瓦解的第一人。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是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转折点,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篇章,结束了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领导中心"、一个社会模式的局面。随后,苏东国家的诸多改革虽未成功,但却留下了宝贵遗产。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要用人类文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道路及其历史使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攻克难关,奋力前行。只有这样,才能开创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和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改革60周年之际,本刊特邀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和项佐涛副教授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5.
1958年7月31日至8月3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秘密访问了北京.中国提出,请苏联"老大哥"传授核技术.然而,从60年代初开始,两国关系逐渐紧张进而演变为公开对抗.1964年10月16日,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俄罗斯汉学家通过查阅大量从未公开过的文献,揭开了当年中苏领导人之间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6.
[编译者按]2005年3月11日是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的20周年纪念日.俄罗斯"灯塔"广播电台为此于3月10日专门邀请戈尔巴乔夫就听众和网友所提出的在这20年间所发生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以访谈录原有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为基础,编译者将其分为六个部分.  相似文献   

17.
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克里姆林宫易帜十年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之亡,戈尔巴乔夫及其所代表的那一代苏共领导人有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但根源在于其制度基因和历史演变."斯大林模式"不过是斯大林主义的乌托邦,并非社会主义的合适的社会模式;大俄罗斯主义的单一制国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核军备竞赛、国民经济军事化都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极权官僚制度及其必然的腐败最终葬送了党和国家,苏联是"自杀自灭",亡于"脑坏死".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历史学家叶连娜·祖布科娃在俄罗斯杂志<自由思想>1999年第3、4、6期发表了连载文章<1949-1953年苏共的干部政策和清洗>,对苏联卫国战争之后苏共的干部政策作了详细的论述,现将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0,(15)
<正>美俄"间谍战"风云再起美国司法部6月28日宣布10名俄罗斯间谍嫌疑人相继被美方逮捕,另有1人在逃。这些人员被指代表俄罗斯在美国执行深入"潜伏"任务,负责秘密收集情报并试图"渗进"美国政府决策圈俄外交部则称,"间谍丑闻"毫无根据,并对其中的细节提出了质疑,比如一名30多岁的"俄罗斯间谍"竟然还在使用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隐形墨水技术传递信息。知情人士称,为了让这场颇有"冷战味道"的间谍风波早日落幕,美国和俄罗斯可能通过在第三国"交换俘虏"的方式来快速了结此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