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赵玲 《青年探索》2009,(4):15-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互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八荣八耻”代表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荣辱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珍宝。“八荣八耻”中“团结互助”精神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2.
“八荣八耻”言简意赅、概括精辟,论述深刻、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科学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为我们新时期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确立了新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领着中华民族迈出新的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以当代中国的时代条件为背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面对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发展。"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是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战略措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抓手,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创新     
文炳勋 《湖湘论坛》2004,17(6):34-35
积极探索文化创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文化创新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与重塑的历史过程 ,这一历史过程必然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进程。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 ,与时俱进 ,吸取理论创新、思想创新的积极成果 ,是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文锦菊 《湖湘论坛》2004,17(5):9-10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途径 ,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又是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和艺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第三个伟大理论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相结合的智慧创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 ,凸显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超领导艺术和创新艺术。  一、与时俱进的“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并非理论与实际的简单、机械相加。“结合”是具有丰富哲学蕴涵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念。“结合”具有“发…  相似文献   

7.
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的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清新,形式生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深厚的理论意义。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新发展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晓明 《今日浙江》2006,(15):42-43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必须把握其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实践活动抓紧抓好。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而“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它符合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放到…  相似文献   

9.
统一战线与弘扬社会主义文化都集中到一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凝聚中华民族并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形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继承、弘扬和创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根本上说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把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八荣八耻”作为完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经济学院郭根荣、李建平在来稿中提出,网络时代我国理想信念教育措施应有六个方面的创新,即:(一)创新教育内容。一是开展网上“两课”教学,使网络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二是利用网络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民群众中形成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信念。三是在网络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文化侵蚀”,让中华民族古老而璀璨的…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部队官兵应以“八荣八耻”来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目标。近代以来,在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中,经过中国几代先进分子的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日益清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口号的提出,既是对一个半世纪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科学总结,也是引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郭剑 《前沿》2012,(22):36-3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当下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也是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巩固社会主义文化基础、走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时至今日,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方面的工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的根基、背景、原因和原则问题仍旧是不断被学界探讨和思考的.这既是“意识的能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也是“人的解放”的根本需求.  相似文献   

15.
民族理论是邓小 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概括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响亮地提出了“争取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口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争取整个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口号。1979年10月,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宴请各民主党派和全…  相似文献   

16.
唐镇乐 《新东方》2012,(1):3-I000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口号,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航标和新期待。对具有不少“世界大国”头衔的中国来说,这更是综合国力本质上的提升与创新。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以文化取向为主要特征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理论表达和实践呈现,也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中华文明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焕荣光。在文化布局上,要以守正创新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文化主体上,要以“两个结合”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在文化建设上,要以“两个文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文化传播上,要以现代化共同体超越西式现代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内涵相结合,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思想是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一次伟大理论创新,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学说新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代表”要求不仅是新世纪党建的伟大纲领,也是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文章结合“三个代表”具体要求,对如何搞好党校工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个光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创新中最具有特色的、份量最重的部分。任何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概括,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也不例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应有之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