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去的炊烟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曾几时,这一曲《又见炊烟升起》把多少人的情感带回故乡炊烟的馨香中。那时,我们乡村人家做饭总是离不了柴火。柴火总是准时燃起阵阵炊烟,那缕扶摇直上的轻烟,挂满家的味道,它氤氲着一缕温情,诱惑着我们回归的欲望。于是,辛劳耕作的人们便背起夕阳,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6,(20)
正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愿你变作彩霞,飞到我梦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又见炊烟》歌词"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词写半天;半夜三更两点半,半睡半醒半无眠。半生写作半生空,半为金钱半为名……"这是庄奴先生一生写作的自我写照。10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16,(10)
正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醇香,袅娜的炊烟升起来,它又像母亲年轻时如柳般曼妙的身姿。四季炊烟最本色的还数深秋,时间刚过清晨六点,就有乡村人家的屋顶上开始冒出一缕淡淡的炊烟,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然后是一村子的瓦灰色,柴火饭的味道于是便在村子里弥漫开来。做柴火饭首先得备好柴禾。以前在我老家农村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8月5日,鲁甸地震震中龙头山镇,升起灾后第一缕炊烟,伴随着炊烟而来的还有阵阵清粥的香甜。身穿黄色上衣的受灾村民苏德巧,正用长长的锅铲在满盛水米的大锅里搅拌。她召集了当地的10名"姐妹",从废墟中捡木块当柴,四处筹集大米,在街头架锅熬制米粥,免费提供给所有路过的人。一碗碗热乎香甜的米粥被"食客"们亲切地称为"姐妹粥"。  相似文献   

5.
“巴林石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从草原上升起的瑰宝,它不仅是一种产业,更是一种文化,是我们巴林草原乃至赤峰市递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巴林右旗旗委宣传部长宋国文一说起巴林石,总是对这一记录着华夏石文化的产业充满了自豪。  相似文献   

6.
清晨,一缕阳光照在柴达木盆地上,火车正急速地穿过盆地。极目远望,茫茫的戈壁滩显得那样的空旷、辽远。在这里你看不见一只鸟儿飞过,看不到像江南小村里升起的缕缕炊烟。只有那些从干渴的沙地里冒出来已经发黄的小草,才使人感到这里还有生命在顽强地同沙漠搏斗。  相似文献   

7.
海南故事     
丁锐 《今日海南》2011,(11):45-45
落笔洞升起第一缕炊烟时 梅花鹿在奔跑在奔跑 蓦然回首惊鸿一瞥 母性的光辉弥漫海岛  相似文献   

8.
    
沈雪 《人民公安》2008,(18):63-63
沿着每天必经的林阴小道,拾级而上。一些薄雾低沉地缠绕在山涧的树梢之上,像山里农家房屋上升起的阵阵炊烟。这样的清晨,我已感觉到了逐日天气的渐凉,在鞋与裤腿之间的空白处,已有些抵不住那不断袭来的丝丝凉意。  相似文献   

9.
大漠孤烟直     
正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唐代诗人王维正是为这醉人的景色欣然提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然而,如今的大漠、夕阳、草原、湖泊仿佛真像《红楼梦》里香菱所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相似文献   

10.
春天又来临     
孩子,从你出生以来,妈妈就嚼着一枚苦涩的橄榄。 每翻动一页日子,心头总扛着一轮沉重的夕阳。 失望与希望,痛苦与遗憾交错在生活的地平线上,升起又落下。 每个日子都为我的记忆注册了太多太多的渴望,  相似文献   

11.
给世界一片火红的记忆帅克四十六个春秋在你的飘扬中凝固可我却清晰地记得你的每一次升起你的每一次升起四十六年前的今天你在成为欢腾海洋的广场给世界留下一片火红的记忆从此,我们高举着你跨越一个又一个历史的栏杆珠穆朗玛峰成为你骄傲的旗杆底座奥运会赛场你一次又一...  相似文献   

12.
当我面前又一次炊烟升起,鱼味飘香的时候,我又一次想起了小可。小可,你现在生活怎么样 ?小女儿有新妈妈了吗 ?   一年前,我的在省城的丈夫突然抛下小女儿和我与别人私奔同居。那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我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我的眼泪流干了,路也跑遍了,没有丈夫的一丝音信。痛苦的我,神志昏了又清,清了又昏,父母也拿我没办法。正当心头的创伤在殷殷滴血时,我遇上了小可。他那时也正值失意,他妻子留下一女孩离他而去。相同的命运给我们创造了一种缘分。我们的住处相距不太远,他帮我渡过了许多生活难关。…  相似文献   

13.
草原四季     
春春寒料峭,大地露出微绿,当朦朦的绿飘满大地时,草原才真正地醒了。兴安岭的松涛早早地叫醒了太阳,锡林河轻抚草原母亲的面庞,大青山下、黄河岸边忙碌着春耕的身影,而戈壁落日下的驼队正走向袅袅升起的那缕炊烟。百灵鸟轻歌曼舞,雄鹰划破长空,牛羊似珍珠玛瑙般撒满绿色的大地,  相似文献   

14.
王文 《台声》2000,(8):34-35
现年38岁的吴琼女士是台湾嘉义县人。1947年 ,其父吴德胜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来到大陆 ,1949年 ,其父所在国民党部队起义被改编成解放军。抗美援朝结束后 ,吴先生来到江苏如皋安家落户 ,并生有子女4人 ,吴琼排行老二。1983年 ,大学毕业、年方21岁的吴琼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 ,背起行囊来到了如皋偏僻的乡村学校东陈中学执教语文。光阴荏苒 ,转瞬已是18年。18年来 ,她始终用自己一颗诚挚的爱心温暖着乡村学子。清晨 ,她总是迎着东方的第一抹霞光走进教室 ;傍晚 ,她总是伴随着夕阳的最后一缕余辉离开课堂 ;深夜 ,又有多…  相似文献   

15.
16岁,对于一个少女来说,是花开的季节。你却失明了,楚地的女同胞,充满幻想和活力的高中生——李继凤。你再看不到亲切熟悉的马金村了,看不到那清清的河水、绿绿的原野、蓝蓝的天空,看不到秋天那金灿灿的收获,看不到黄昏的屋顶那袅袅升起的炊烟,看不到母亲的笑容和泪珠,看不到弟弟调皮的模样,看不到水池中荷花般的你了。哭吧,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依在母亲在怀里,紧紧地拉着父亲的手。你再看不到熟悉的南平中学了,看不到那宽宽的操场、大大的课堂、小小的书桌,看不到印着中国古老文化的课本,看不到老师用粉笔头在黑板上写下的…  相似文献   

16.
与你同行     
《福建通讯》2001,(1):48-48
告别20世纪最后一抹夕阳,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千年和簇新的世纪。此刻,我们手中捧的是还散发着油墨芬香的20世纪最后一本《福建通讯》;机台上,新世纪的第一本《福建通讯》即将面世。书橱里层层叠叠的合订本,像是一级一级长长的阶梯,导引着我们走向辉煌的明天,又像是一条深情的纽带连系你、我。  相似文献   

17.
怀念小人书     
西风 《观察与思考》2010,(10):58-59
每一种怀念都与经历息息相关。譬如我对小人书的怀念,这种记忆亲切而又清晰,并夹杂着一缕淡淡的忧郁。小人书是我小学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因为它的存在,我稚嫩的心野宛若升起了绚丽的彩虹,我憧憬着梦想的种子,就是在小人书这片精神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的。  相似文献   

18.
幸福的味道     
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带着 妻子和儿子。今天早上,温柔的阳光从窗外一缕一缕地飘进来,斜斜的,和着炊烟,在亲人们亲切的脸上愉快地荡漾着。就在这样一个远离闹市的乡间的早上,我做了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冲动是在瞬间产生的。当时,我正盘算着与父亲一道走亲访友,一回头,猛然瞥见了父亲脸上刺眼的胡须,一根一根地挺立着,已遮住了他的鼻孔,使父亲显得十分的老态和萎缩。我心头猛地掠过一种异样的感觉。我说,爸,你的胡须好长哟,剃一下嘛。剃须刀是妻子托人从国外买回的。我的手指在父亲皱褶的脸上不断地摩挲着,生生的,怯…  相似文献   

19.
剪一缕椰风为你插上翅膀向世界展示你美丽的模样扯一片海韵为你裁成衣裳让你时时刻刻都漂漂亮亮牵一缕阳光为你嵌上幻彩给世人留下无限的暇想捧一片沙滩任你编织梦想让你永永远远都有清清爽爽啊,海南,我的海南博鳌水城在欢呼呐喊美丽之冠在放声歌唱啊,海南,我的海南五指山昂首矗立深情守望万泉河唱着欢歌奔向远方在这神奇的健康岛上,让我们一起随风飞翔。在这迷人的生态岛上,让我们步入快乐天堂。啊,海南,快乐天堂,海南快乐天堂一”海南,快乐天堂@曾德仕~~  相似文献   

20.
月下嘹歌     
正夕阳坠下,月亮升起,在田间劳作的人们陆续归家,村落升起缠绵炊烟,热闹了一天的田野归于宁静。"呱,呱,呱",小青蛙在初试嗓音。"呱,呱,呱,呱",老青蛙三两声高昂的"领唱"后,合奏声骤起。"呱,呱,呱,呱,呱……"众多分布在微暖水田里的青蛙亮开嗓门,放声高歌,一场盛大的"田间音乐会"开始上演,热闹非凡。带浩子回乡小住的我,和他静静漫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