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2.
梁衡 《党建》2009,(6):29-29
改革开放已30年,马上又是建国60周年。这60年来,不,可以说从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实事求是”。人们感叹,实事求是为什么这么难。  相似文献   

3.
一日读报,偶尔读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原主任,现任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所填的《自在人》一词,忍不住拍手叫好。词日:“胸中有海,眼底无碍,呼吸宇宙通天脉。伴春来,润花开,只为山河添新彩。试问安能常自在?名,也身外;利,也身外。”顿时,改革开放初期在事关“温州模式”争论问题上,我与马凯同志接触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裂变轨迹     
黄佳渝 《当代党员》2008,(12):48-49
改革开放30年,是“计划”升级为“市场”的30年,是国家机构“精兵简政”生命力进发的30年,更是党内民主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  相似文献   

5.
如果要给30年改革开放写一首壮丽吏诗.“民生”必然是意蕴丰富的“诗眼”;如果要给30年风雨历程谱一曲时代华章.“民生”必然是最撼人心魄的“强音”;如果要给改革开放描绘一幅远景画卷,“民生”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6.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11,(19):96-98
不知从啥时候起,人们一提到“艺术”一词,常常与“玩”这个字联系在一块儿。好像艺术真的就是“玩”出来的。其实呢,快乐大叔觉得,这应该算是一种调侃。说“玩”往往有自谦和自嘲的成分在其中,换句话说,既然我只是个“玩”艺术的人,不管是琴棋书画也好,吹拉弹唱也罢,水平哪怕再拿不出手,一个“玩”字也就都给化解掉了。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生中应人之约所作题词、赠言很多,但在他的文选里只收录了两条:一是关于植树造林方面的;二是于1983年10月1日给北京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邓小平这两个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题词,关注的是科教兴冈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其深远意义不言而喻。这里,谨就“三个面向”这一题词诞生的经过做点介绍。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7,(9):41-41
正如所谓的“知识经济”“学习型组织”等概念一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词也是“老外”发明的。1990年,著名的管理学家普瑞哈兰德和哈梅尔共同撰写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在这本书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词被首先提出。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关于企业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的能力……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  相似文献   

10.
对“老年人发挥余热”之说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几年,报刊上经常出现“老年人发挥余热”的提法。有时一些领导同志在报告中也常用“余热”一词。很多人后来逐渐明白,“余热”一词是名为褒奖实为贬义之词。故近年来已不大用“余热”来形容老年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了。最近,一家报纸上有一篇报导,小标题为“45名离退休党员乐呵呵地发挥着余热”。看了这篇报导,想想这个标题,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为居民做好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仅仅是发挥余热吗?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们所称的老年人发挥的“余热”的含义。按照词义,“余热”无非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多余的热量…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上点击“百度”,查询“统筹城乡”一词,这一词涉及相关网页高达187万多个。毫无疑问,当今,“统筹城乡”已成热词,广泛出现于报刊电视、会议文件之中,出现频率之高,为近年来少有。  相似文献   

12.
子墨 《先锋队》2011,(2):62-63
给力 在地方方言中就是“带劲儿”、“牛”、“酷”的意思;用作动词,指“给以力量”、“加油”。2010年世界杯期间,因能很好表达网友看球赛的情绪,“给力”一词开始很快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3.
“马”(年)到“成功”,说来有理,“成功”与“马”的确相关。看“闯”字就有“马”,在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就是仁人志士和共产党人的“闯”,才使得人民站起来,国家立起来!改革开放,也是靠“闯”,才“闯”得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来!看速度,与“马”也相关。如“风驰电掣”的“驰”、“中华腾飞”的“腾”……  相似文献   

14.
光阴如梭。改革开放三十年了,神州大地沧桑巨变! “一滴水以见太阳”,在刚刚过去的三十年间“您好”、“我想”、“感动”、“和谐”等关键词折射出社会变化之巨、之深!  相似文献   

15.
温卫东 《实践》2013,(7):33
“改革开放”,作为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有特定含义的词汇,虽然出现不到30年,是个不折不扣的“新词”,但其使用率和公众认可度却非常高,是个名副其实的“热词”。那么,“改革开放”这个词是怎么提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袁媛 《学习月刊》2012,(14):32-33
一、导言 数量结构“一顿”由动量词“顿”和数词“一”组合构成,近来这个结构突破了它的传统用法,在形式和意义方面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我们在电视和网络上摘录几例:  相似文献   

17.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种进取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0,(5):53-53
“80后”党员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其成长见证着改革开放的历史,与改革开放前出生的“60后”“70后”党员相比,有着突出的亮点和优势.但同时也有明显的弱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的概念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倩 《唯实》2008,(10):24-27
“中国模式”特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或发展经验,是从全球化的角度或世界视野来看待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时间上,“中国模式”特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其内容不限于经济领域,而是综合性的概念;“中国模式”是建立在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征,是对人类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中国模式”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党员》2006,(4):31-31
一、上月召开的全国“两会”,规划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发展蓝图,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做了全方位部署。本期封二专门刊发了一组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重庆团的讨论、关心重庆发展的图片报道;“当代论坛”推出了题为《民之生国之计》的文章。希望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落实各项改革措施,从我做起,为实现“十一五”蓝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