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丽敏 《廉政瞭望》2013,(12):52-53
今年,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已经108岁了。不久前,他的15卷文集刚刚首发。他研究语言,却以百岁高龄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他坚持不从政,仍被历史风云裹挟;如今,他的人生平静地流汇到北京朝内大街后拐棒胡同一幢灰色的老楼里。  相似文献   

2.
“上帝太忙,把我忘记了。”周有光先生曾幽默地说。上帝确实把他忘记了。这位百岁老人和我们一起挥别了2011年,走进了新的一年。2012年1月13日他迎来了107岁生日。  相似文献   

3.
李胜强 《学习导报》2012,(20):45-45
“若无他故,我必活百年。”这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马寅初先生的一句“狂言”。事实上,马老生于1882年,卒于1982年,正好百岁高龄。马老能颐养高龄的长寿秘诀就是:内养外练达天年。  相似文献   

4.
刘早香 《党课》2013,(20):125-125
马寅初先生一生坎坷,屡经沉浮,可令人惊异的是,他竞活了101岁。马老寿臻百岁,与他每日做“血管操”有密切关系。马老的“血管操”做起来颇为简单,主要有三套:  相似文献   

5.
正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经济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北京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周有光在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百岁高龄的他仍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6.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6,(8)
周有光的“陋室铭”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已百岁有余。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拿出了这样一篇自制的“陋室铭”: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  相似文献   

7.
孙墨佛,曾经参加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享年百余岁,时人以其功高、德高、艺高、年高,尊其为“辛亥革命老人”、“百岁诗人”、“百岁书法家”。他历经晚清、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亲历百年沧桑,其个人经历既艰辛曲折,且极富传奇色彩。邓小平晚年寿诞,他曾为之饱蘸笔墨,书一4尺大“寿”以贺。仙翁既去,耑以此文纪奠。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月14日,112岁老人周有光先生去世的消息,刷屏微信圈。大家纷纷以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来悼念这位前辈。环绕在先生身上的光环很多,如银行家、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化学家、思想家等等,甚至有媒体誉他为"汉语拼音之父"。我觉得,那么多的光环,都无法掩盖周有光先生健康老人的光泽。112岁的老人,不是缠绵卧榻连吃喝拉撒都不能自理,而是始终保持身体健康、思维敏锐。  相似文献   

9.
龙在宇 《廉政瞭望》2014,(24):24-25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杨天石,是国内知名的民国史研究学者。近年来.他数次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查阅蒋介石日记,并出版多本专著,引起巨大反响。 对于发生在1948年夏秋之交的蒋经国上海“打虎”,以及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时期的反腐运动,杨天石先生有着深入的研究。谈及那段历史,杨天石告诉廉政嘹望记者:“贪腐可以亡政,信然。”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他1807年出版的《精神现象学》中,第一次把“异化”作为哲学概念来使用.即把“异化”理解为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精神的辩证运动过程.就是“自己变成他物.变成它自己的对象和扬弃这个他物的运动”.即“先将自己予以异化,然后从这个异化返回自身。”也就是客观精神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他想通过“大跃进”走出一条在中国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的道路,通过人民公社探索一种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形式。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毛泽东一察觉到运动出现偏差,率先提出并带头纠正,以求运动健康发展。1958年11月2日至10日,1959年2月27日至3月5日,毛泽东在河南召开两次“郑州会议”,即是他发现并开始着手纠正错误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说:“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全国揭批“法轮功”歪理邪说中来读鲁迅先生的“打鬼”篇──《随感录三十三》,就令人有这样的感觉。八十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以所谓“灵学派”为代表的一帮“鬼神论”者。他们组织学会,创办杂志,宣扬鬼神说,使整个社会罩满了妖氛鬼气。对这股反科学、反民主的浊流,当时有识之士奋起口诛笔伐,形成了“五四”运动前的一场“打鬼运动”。鲁迅先生乃打鬼勇士之一,他于1918年10月写的这篇《随感录》,揭露了以各种面目出现的“鬼神论”的丑恶嘴脸。对照当前“法轮功”的罪行,重读这一…  相似文献   

13.
一 赖少其,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大师、新兴版画运动创始人。20世纪30年代,赖少其参与“新版画运动”,在广州成立“现代版画研究会”和出版《现代版画》刊物,被鲁迅誉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1939年10月,赖少其风尘仆仆来到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他的到来受到很高的礼遇——新四军军部专门组织了官兵列队隆重欢迎。  相似文献   

14.
鑫金 《新湘评论》2008,(4):25-25
朝内大街上车水马龙.朝内南小街一胡同内,百岁老人,经济学教授、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躲进自己的“小楼”,闲适地享受着宁静。每天起床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每天喝茶也不可少。来客人了,就在他的书房招待。书看完了,杂感还是有的。于是,103岁的他还是每月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  相似文献   

15.
张兵 《党史博览》2009,(7):43-45
2007年岁末,我去北京市报房胡同采访柯华大使,并送去我参与主编的《见证奥林匹克》一书给他。该书中的一篇《乒乓使者到几内亚》,就是他提供的。我开玩笑说道:“柯校长还记得我吗?”他笑答:“名字记得,模样记不清了。你要知道,我刚刚过了92岁生日。”我打量着他笔挺的腰板儿、稳健的步态,听着他从容的叙说,觉得与35年前同在外交部湖南“五七”干校时无大差异,竟一时不敢相信他是年近百岁的老者!  相似文献   

16.
李冷文先生是我的岳父,从事了一辈子文化、文学工作。为他编印一本作品集,是我们子女多年的心愿。经过两年多收集整理,在众多领导和朋友的支持帮助下,装帧大方、印刷精美的《冷文赤语集》在春节前已经出版。正如著名版画家、书法家陈天然先生书写的“冷文赤语”题词一样,再次翻阅文集,冷文先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尤其是对洛阳家乡的拳拳之情扑面而来,字里行间、使人感动,浓郁质朴、令人陶醉。  相似文献   

17.
张观怀 《湘潮》2014,(1):30-32
2013年春节,惊闻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的老乡、学者周定,在单位为他举办祝贺他百岁寿诞茶会后不久倏然仙逝。百岁学者周定一与我们永别了,我寻思着要写点文宁,也算是代表炎陵老乡对周定一的一片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8.
约里奥·居里夫人的学生,参与研制我国首颗原子弹的科学家,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自费走读大学的开创者,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传奇。今年9月1弓日,杨承宗先生百岁华诞庆祝会在北京举行。现在,杨承宗的每日作息十分规律。他每天都会听广播,社会上发生的新闻大事,包括最近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他都略知一二。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杨承宗说,他有一个“歪理论”:最优材料固然很好,次优材料同样具有使用价值。人才就像花生一样,花生油大家都欢迎,但花生油下面的花生酱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01年,韩国首都汉城市市长高健获得了国际透明组织颁发的“世界清廉人奖。”在国际反贪污大会上,他成为风云人物,被尊称为“清廉先生”(Mr.clean)。汉城市政府也被认定在反腐败改革运动方面走在前面,联合国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城的经验。带着一份好奇,我在去年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月9日17时38分,先生级别的百岁大姐雷洁琼走了,享年10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