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因不堪忍受离婚再娶的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及对同父异母弟弟的溺爱,举刀捅死了7岁的弟弟,他说“我要让爸永远心痛”。在供认之后,他特地提出两个条件,一是不要把他杀人的事告诉妈妈,二是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知道。说完他轻松地问:还有事吗?没事我想回学校了。这个让人既气愤又心酸的少年,竟不知道他已经犯了罪,他也不知道,在他17岁的花季里,等着他的将是漫长的牢狱生涯。还有两个18岁的高中生,为抢一双“耐克”鞋就对一位行人亮出了凶器,因此被判刑人狱。主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字表明:近年来的刑事作案人员中,14…  相似文献   

2.
二毛 《各界》2014,(6):20-22
张大千是丹青巨匠,当世与齐白石并称“南张北齐”。徐悲鸿对他更是推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少有人知的是,丹青圣手张大千也是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家,而且是厨界高手。作为一个美食家,张大千享年八十五岁,算是高寿的。这大概与他豁朗快乐的天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党政论坛》2013,(20):43-43
明末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权倾朝野,先后有八十多名大臣集结在他的门下,形成了臭名昭著的“阉党”。魏忠贤最得势的时候,每逢生日,魏党和外地官员都会送上厚礼,魏忠贤自称“九干岁”,这些人就跟着高呼“九千岁”、“九千九百岁”。同时魏忠贤的党羽还在全国各地为其大造生祠,有的甚至建在国子监旁边,与孔子并列接受祭拜。  相似文献   

4.
明嘉庆十六年(1537年),一场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磷。顾磷是一代才子,自幼聪慧,21岁就中了进士,史书上说他善于识人。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他关照的方法是让他“落榜”。  相似文献   

5.
对于外科医生,社会上有两处议论:一种是同情,说拿手术刀的挣钱少,不如“拿剃头刀”的;一种是指责,说他们一刀在手,随意“宰杀”患者,收受“红包”。辛定一,52岁,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典型的拿手术刀的人。他医术高明,医德也高尚,是50岁左右的那一代医生的优秀代表,尽管他也有那么一点点所谓的“私心”。  相似文献   

6.
马敬福 《党政论坛》2010,(18):30-30
李肇星曾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了他儿子3岁时的一些充满童趣的奇言妙语。其中他儿子在回答“人为什么会长两只耳朵?”时说:“可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光进不出就会装不下。”由此,我想起了一句话:让一些话语穿耳而过。  相似文献   

7.
十几年间,他以传媒人和商人的双重智慧,开创了一片属于全球华人的言论天空,他认为“媒体应该掌握在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手中”,他以“向世界发出华人的声音”为己任,  相似文献   

8.
张嵌 《各界》2014,(9):54-57
理解一个人需要多少年。赫赫有名的东林党魁首,晚明名臣邹元标用了四十年。那个曾经被他憎恨,而最终被他理解的人,就是万历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作为东林党的领袖之一,万历晚期至明朝天启年间的政治明星。邹元标,在万历登基的早期,却是一个出名的“愤青”。邹元标,字尔詹,号南皋,江西吉水人。史书上说他“九岁通五经”,是当地出名的神童。他后来创建东林党的“战友”顾宪成曾说他“少有大志,性刚直,早年就学时,曾因忤逆师意遭罚。”  相似文献   

9.
戚其璋 《侨园》2014,(2):12-13
在甲午战争前敌诸将中,有一位年龄最大的年逾七句的老将,人称“白发将军”,他就是四川提督宋庆. 宋庆,字祝三,山东蓬莱泊子宋家庄人。1854年,年已35岁的宋庆,闻同乡宫国勋在安徽亳州做州官便去投奔,宫国勋见他为人老诚,又有壮志,命他统带练勇,与捻军对抗。积功至花翎游击。1860年,晋升总兵,赐毅勇巴图鲁勇号。1867年,赏穿黄马褂,换格洪额巴图鲁勇号。  相似文献   

10.
韩国1998年的经济走势被概括为“四高、三低、一减少”。“四高”为:高物价、高失业、高利息和高税收;“三低”为低增长、低投资、低消费;“一减少”为经济项目收支赤字减少。韩国上自总统政要,下至一般平民百姓都知道,从此要有一番艰苦的日子要过了。最近,韩国民间团体掀起了“献金爱国运动”,在韩国各处的住宅银行里,随时可以见到拿着金首饰和金制纪念品的人,排着长队准备献金。1月7日,记者曾到新村住宅银行,亲眼目睹了这一感人场面。一位年约50岁的家具店老板,拿着一枚幸运金钥匙。他告诉我,昨天他的夫人已经把家中珍藏的金…  相似文献   

11.
加密生命     
若按70岁计算,人生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可是我还是要“计算”: 去年春节,有一位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并要求我不假思索地答出。他说:“人的一生有没有5万天?” 我说肯定有吧。我想,5万元钱一天就可挣回,一天也可花掉。人的一生岂能没有5万天?可朋友说:“否。”  相似文献   

12.
王爱军 《各界》2014,(10):50-52
历史上的父子文学家中,北宋的晏殊和晏几道可谓当仁不让,世有“二晏”之称。与父亲晏殊高居宰相,一生风光不同,晏几道经历了家道中落的悲凉,饱尝世间冷暖。好在,天性孤傲的他不以官场为意,一生只痴迷于写词。同时代的好友黄庭坚曾说他“固人英也,其痴亦自绝人”。因为这份“痴”,他不仅在名家辈出的宋朝词坛赢得了一席之地,而且获得了“宋词小令第一人”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李菁 《各界》2011,(9):69-72
2004年9月的一天,协和医学院前副院长董炳琨接到来自吴阶平的电话。吴阶平希望董炳琨给他写一份生平材料,“重点要对一生做出评价”。今年88岁的董炳琨曾与吴阶平一起搭档过。董炳琨觉得这个特殊任务难度很大。“可是他说,要是不困难也就不找你了。”一个月后,吴阶平把董炳琨约到自己的疗养地,两人倾心交谈了几个小时,吴阶平后来还把...  相似文献   

14.
李宝平 《民主》2009,(12):26-28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前夕,笔者有幸采访了心仪已久的许正元老师。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典型的东北大汉.方方正正的脸庞棱角分明,透着坚毅与执着。一米八的大个,75岁的许正元腰板挺得溜直。他满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自己的坚毅与执着,为弘扬和纯洁共和国的语言文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填补了我国文化修辞方面的许多空白,成为新中国编撰词典最多的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又是热衷于为国家和地方许多报刊纠正刊误的人,被誉为“挑错大王”。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二月是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我们悼念他,不仅要学习他的理论,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更要弘扬他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风范,从中得到深刻的教益,更自觉地当好人民的公仆。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平同志十六岁告别巴山蜀水,走上革命道路后,屡负重任,在解放大西南时,人已到家门口,却没有“荣归故里”。他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早在苏联学习时,小平同志就打定主意,“坚决地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交给本阶级”。小平同志八十八岁高龄时,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不顾年迈体弱,视察南方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使改革…  相似文献   

16.
傅佩荣 《党政论坛》2013,(12):15-15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房子、妻子、儿子”。只要社会稍微开放,经济自由发展,上述目标到了三四十岁,就可能——达成。但是,这样就够了吗?有一次,我搭飞机从美国回台北,旁边坐着一位六十几岁的乘客。在闲聊中,他谈到自己很早就“五子登科”,后来3个孩子还全部在美国落地生根。原本希望在美国的子女家中享受天伦之乐,结果呢?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相似文献   

18.
《党政论坛》2008,(4):57-57
蒋先云与资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各界》2010,(10):1-1
在追随蒋介石的众多显赫人物之中,陈立夫和陈果夫兄弟与蒋介石渊源颇深。陈氏兄弟的二叔陈其美与小他9岁的蒋介石是结拜兄弟,陈家的第二辈人习惯称蒋介石为“蒋三叔”。陈氏兄弟后来一道进入国民党权力中枢,掌握人事和组织,成为那个时期最有名的一对兄弟,  相似文献   

20.
一个普通的乡派出所所长调动,群众冒雨相送。他敢于重拳出击、善于春风化雨,他在正义与邪恶、法律与私情的较量中,刚直不阿。群众说:“刘所长为我们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精!” 河南省正阳县公安局对一位派河南省正常的工作调动,出人意料地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反响。从此,人们记住了一个人民警察的名字……刘文功。从普通百姓到省里领导,很多人都被他感人至深的事迹所打动。日前公安部授予他“一级英模”称号,河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他为“爱民为民的好民警”。石榴真成了“实留” 去年10月初,在正阳县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