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湖北监狱?我既无亲戚也没朋友在那服刑,是谁给我来信呢?我拆开信,哇,三十多页,哪有这么长的信呀。我忙翻至最后一页,看到署名是“杨丹”。杨丹是谁?我根本不认识她。她为何服刑?她需要伸冤还是……我终于想起来了,这是发生在3年前的一桩谋杀案,我曾采写过此案的新闻报道。她因与一个农场场长兼党委副书记有婚外恋情,最后与丈夫离婚,并合伙谋杀了另一个善良的女人……下面这段文字是我根据这个女犯人的信件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时间:1999年5月14日地点:重庆饭店采访人物:重庆市红岩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盛祥律师采访内容:为“秦江彩虹桥案”第五被告原案江县副县长贺际慎辩护工作始末。记者独白:走进房间时,李盛祥正在忙,一部房间电话和两部手机“轮番上阵”,一批材料堆在桌子上,李盛祥正在写着什么。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他太忙,但依我观察,这是一种投入热忱的忙,一种精神抖擞的忙,肯定是乐在其中听见脚步声,他抬起头,与我们寒暄。李盛祥中等身高,腰板像军人一样笔直从他炯炯的目光中,能看出他是一个对事业很执著的人。其实六年前我就认识李盛祥,那时…  相似文献   

3.
千古洲 《中国律师》2005,(11):12-15
作为“国际访问者”,我第一次来到了被称为“住在这里的100个理由”的纽约。对于纽约,有人说是天堂,也有人说是地狱;有人非常迷恋它,也有人非常厌烦它;有人说“我有100个要住在纽约的理由”,也有人说“我有100个搬离纽约的理由”。爱也好,恨也好,全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其实纽约还是纽约,纽约还是没变,纽约还是在与时俱进地变。对于我这个短期访问者来说,来到纽约还无法谈到对这个城市是爱还是恨。主人告诉我们,希望我们看到“真实的美国”。这个“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真实的纽约,一个真实得有人爱有人恨的纽约。同时“,真实的美国”当然也包括美国人天天挖苦、揶揄又天天离不开的美国律师。我们知道,在百万美国律师中也有不少华人律师、不少被人赞誉有加的华人律师。此次在纽约,我就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一位华人律师。这位华人律师就是远近闻名、内外皆夸的胡知宇律师。去年冬天,在北京建元律师事务所,我见到了这位由鲁哈达律师介绍相识的华人律师,这位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之邀回国访问的法律界知名人士。此次纽约再见,自然高兴万分,兴奋异常。胡知宇律师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并非他高超的办案能力、精深的研究能力、周到的活动能力、长远的判断能力……而是他对“命运”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律师》2012,(5):13-14
获奖感言 我种过田、做过工、参过警,入党后,成为了共和国执业律师。虽曾有在中国最高法院、美国联邦法院取得重大案件胜诉的业绩,但我始终坚持为基层职工群众服务。因为我没有忘记《党章》要求,“一切为了群众”,《宪法》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2009年,我荣获全国“维护职工权益杰出律师”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是党和国家对律师的重托,这是人民群众对律师的厚望。  相似文献   

5.
我是杀手     
国浩律师集团(北京)事务所(王任张涌涛)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乙12号国贸中。心咨询大楼13层那是一个别墅区的清晨,N氏在林中小路独自漫步。他经营着一家大公司,通常在这里悠闲地度过周末。清新的空气,幽静中伴着小鸟的歌唱……这时,一个年轻女人突然出现在林中,服装鲜艳,化妆亮丽。她笑容满面地打了声招呼。“你好!”N氏停下了脚步,有些不知所措地问道:“访问您是……非常抱歉,我记不请您是谁了。”“那当然。因为我们是初次见面啊!其实,我是有事相求D”“可是,您是哪位呀?”“如果告诉您的话,怕会大吃一惊……“一般说…  相似文献   

6.
引子 1998年的酷暑刚过,一个爆炸性的信息在上海私营企业界流传开了:“天天”要爆盘了! “天天”是上海私企界女强人蔡林芬的代名词,因为她拥有价值达数亿元的“天天花园”的商住楼,拥有上海美食街最负盛名之一的“天天酒楼”。她的名下,还有“天天花园大酒店”、“天富房地产发展公司”等“天”字系列的企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回首若干年的律师生涯,大大小小的案子都办过了,成败得失的滋味也尝过了。当他们真正能以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不讳言失败,不骄饰成功的时候,那已被风月风尘抚平的辛酸苦辣、忧喜掺半的心境又一次浮现在办过的第一案中……“我想,我这块不是干律师的料也干上了专职律师,是不是我的价值的重新发现呢?抑或是与律师这一行有不解之缘已愈不惑之年的我,辞去了工资、待遇均不菲的安稳工作,“下海”与二位同仁合伙创办了一家律师事务所。细想起来,我的律师情结是缘于十年前的第一次诉讼代理。1978年阳春三月,好友E君拿着一份…  相似文献   

8.
认识《中国律师》,源于我的职业,走近《中国律师》,则是被她那充满着活力,洋溢着激情的朝气所吸引。每当打开带着浓浓墨香的扉页,总会被她的标题所震撼:“律师,一个遗憾的职业”,似乎道出了我的心声;“轻轻地,我走近你”,短短的话语,亦是我发自内心的同感;“因为我们正年轻”,则使我深深感受到了年轻的《中国律师》,正用年轻的心和年轻的力,意气风发地走向新时代。……借着柔柔的灯光,静静地走进《中国律师》为我展开的世界,那一份愉悦,只有细细地品味;那一份满足,只能慢慢地享受。我喜欢改版后的第一版块,“主题与中…  相似文献   

9.
五月的阳光柔和明丽,令人身心愉悦。陈婉许久以来的压抑似乎有些释然,快下班的时候,她盘算着六·一节给女儿的礼物。 电话。一个陌生女人找她。 “你是准,有什么事?”陈婉问。 “我是谁不重要,只想问问你,威桑是你的什么人?”对方的声音颤颤的,仿佛挺害怕。 “这……你问这干吗?”陈婉一下子慌了。 “我……”对方迟疑了一下,“我有个小姐妹被他害得挺苦,我想找他,可是他失踪了。他在你这儿吗?”  相似文献   

10.
不是行动,不是骚动,是驿动。水分子在不同的条件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态势,且各有特点,更何况是体积大得多、情感丰富得多的人。爱情在这个特定的时期,也与以往不同。戴着口罩去相亲玲玲(杭州——导游)感受:单位放我假,但老妈不放过我啊!玲玲今年28岁,三姑六婆几乎天天跟她老妈咬耳朵。平日里,老妈张罗着给她相亲时,玲玲都以工作忙,抽不出时间为由,推掉了。但是想不到,原本该好好放松一下的“五一”,竟成了玲玲的“空门”。玲玲是导游,今年因为“非典”,假期没活儿。老妈听后,竟比她还开心……5月2日下午,老妈柔声道:“玲玲啊,难得你有空,晚上…  相似文献   

11.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有事找律师谈”,已成为一种时尚,“没事也找律师谈”,我相信很快也会成为一种时尚。每日,经济人接触到的都是如何规范经营,如何规范市场,如何依法治国等等。这一切都与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无关系。这一切又似乎与中国现状下的经济人不很协调。经济人,更着重的是经济活动。法律,似乎是律师的事情。但你是否想到天天与法律、法规打交道的都是经济人。开工厂,进原料涉及会同法,请工人涉及劳动法,出产品涉及质量,产品出售后还有三包条例,交易过程涉及税法,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3.
最近接连有两名老同学找我帮忙,可我都没帮到,不是不想帮,是使不上劲呀。 一个同学曾经是同一个宿含的大姐,为了她弟弟的事情找到我。责无旁贷呀!我先是咨询了律师这里面的法律问题,人家说没什么法律,就是政策,就是操作。  相似文献   

14.
忙人自述     
我这个小局长算不上什么官,可就是忙呀。忙前忙后,忙三忙四,忙得脚打后脑勺。我本来也想图个轻松,可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工作等着我去做,就不忍心去休息呀。不过,我的身体还挺好,尽管胖了一点,但精力充沛,耐力很强,我便在忙中取乐,倒也过得很充实,心中有了较强的成就感。所以,自我感觉忙得值呀。我常常忙得顾不上回家吃饭、回家睡觉.大家说我以局为家。  相似文献   

15.
刘桂明 《法人》2010,(7):63-63
律师是一个不一般的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有许多不一般故事的职业。可以说,每一位资深律师都有一个丰富而美丽的故事库。但是,一个执业20余年的律师却对记者说“我没有什么故事可以给你讲”。这是为什么呢?读过本文尤其是接触过本文主人公的人,显然都明白施杰律师绝非一位没有故事的律师。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支通过“微信群”集结的团队,这是一次一边交流业务一边看风景的旅程——这是一次由“线上”到“线下”的“微信群”活动. 这支由“线上”走到“线下”的团队由来自四面八方的律师组成——他们是一些在政府法律服务、婚姻家庭、刑事辩护等领域已有不俗业绩的律师,他们的头上顶着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协会会长等头衔…… 他们所在的微信群,名叫“中国律师志”. 作为“中国律师志”中为数不多的媒体人,我因参与这次线下行动而“旁观”了这一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7.
大概是把《中国律师》杂志从第一期到一百期完整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读者之一。1988年,在我调到省律师协会的第二年,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主办的《中国律师》杂志创刊了。这个中央级律师刊物,是在我国律师制度恢复建立第十个年头,我国律师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她创刊伊始,就受到了广大律师的欢迎。由于当时我是律师队伍中的一个新兵,所做的《吉林律师》编辑及宣传工作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所以对《中国律师》“情有独钟”,从她创刊时起就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刊物到手,我都是很认真地看,先是浏览,…  相似文献   

18.
超市惊现“炸弹”风波 2007年10月15日13时40分许,安徽合肥市市中心的一大型超市购物人群熙熙攘攘。这时,该超市一楼大厅总服务台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当值班服务员拿起电话时,传来一个男子低沉的声音:“我已经在你们超市放置了炸弹,限你们两个小时内汇2万元到我的银行卡上,否则我就引爆炸弹!”随后,对方挂断了电话……一听有炸弹,服务员顿时紧张起来,脑袋“嗡”地一声,待缓过神放下电话后,她匆忙跑向经理室作了汇报。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古朴的城市,背负着沉甸甸的庄严历史。当我们踏上西安这块土地的时候,是想看看这里的人们在古城墙、兵马涌与写字楼。传真机、手提电话的交相辉映中,凸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追求、追求着一种什么色调的梦。我们的切入点是许小平律师事务所。仿佛是“牧童遥指杏花村”,一个和蔼的西安人笑哈哈地说,许小平律师呀,我知道!好哇一!你们北京人?有案子啦?往前走,过个街,金海大厦那里g“我们主任一早就不在,被当事人找去了。”一个小伙子在金海大厦五层一间宽敞的办公室里跃动着,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老西安人,他挺朴实,也…  相似文献   

20.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