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梁衡 《新湘评论》2012,(22):42-43
舞之美,是人的美。它是一种艺术,当然有艺术美,但它所假之物并不是声、色、字、词,而是天生的,自然存在的人,因此它首先是一种自然的美。它努力挖掘人的灵秀之气,给人一种高级的美感。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模特儿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先生说过:美的要素有二,一是形式,二是表现。人体充分具有这二要素,外有美妙的形式,内蕴不可思议的灵感,...  相似文献   

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其存在的价值都在于它的有用性,即满足大众需要的特性。因此,对于美的追求,也是各门社会科学学科发展的共同目标。作为一门特殊的社会科学,思想政治工作要入脑入心,真正打开大众的情感大门,成为大众心甘情愿的需要,必须要有美的内容、美的形式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完善结合。要让思想政治工作美起来,就要把美的特点和规律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一、美在真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讲真话、办实事的基础上升华人的观念达到善的境界人们赞美青松的挺拔、大海的壮…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职院校舞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它通过舞蹈最基本的元素即人体的动作姿态,将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生动鲜明地呈现出来,使人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享受。在高职院校,舞蹈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感情,动作性、  相似文献   

4.
素质 ,按其本义来讲 ,是指人的素养 ,是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审美素质指的是人们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能力 ,它包括树立美的意识、追求美的愿望、塑造美的能力、鉴赏美的水平等。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的使命和人员构成 ,决定它除了具备一般的审美素质外 ,从内容到形式还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如高度统一的思想、快速的应变能力、严肃的军人举止、整洁的内务卫生、统一颜色的着装、整齐的队列步伐、嘹亮的军营歌声、高超的军事技能和活泼多样的文化生活等。这既是部队建设的需要 ,也是对部队创造美的要求 ,是军人形象的体现。部队审…  相似文献   

5.
曹璊 《共产党人》2006,(22):41-41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活动。具体地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6.
美在自由情感——一种新型美学观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史上将真善美放置在一起来比较,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着逻辑上的错误,故真善美三者统一的说法需要在学理上正本清源.首先,美的现象是一种完全的生命现象,也就是说美只存在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对于死者、不存在者或者其他一切无生命现象的客体谈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其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生命现象中的特殊情感活动,在这种特殊的情感活动中,生命体能够从心理和生理上切身体验到一种高度自由愉悦的纯粹情感.再次,美的现象是一种由情感主体、情感客体和情境三种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失却任何一种要素的参与,美都会荡然无存.美不是独立存在的自由王国,即美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审美主体不具有特殊性,即任何具有完全生命能力的人只要存在着审美情境都可以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不具有共同的属性,任何一个客体都存在着成为审美客体的潜能,即在一定的审美情境下都有可能引发主体产生美感.美是抽象的概念,无法比较测量;但美感是具体的,这就意味着美感既是可以分类的,又是可以测量的,我们不妨用"美感指数"来表征美感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逯红梅 《世纪桥》2010,(3):53-54
游山赏水,总会使人想到自然美的问题,但自然美是美的难题。歌德和席勒对待自然美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承认美的客观性。歌德认为"美是有自由的完善境界",他更关注自然的本身,"美者自美",他的自然美更接近今天的生态美;席勒认为"美是现象中的自由",而且人只有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时才会审美,他更看重自然中人性的彰显,"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他的自然美更类似当今的景观美和环境美。二者的自然美论对当代人类社会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是真与善的结合.经济学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区分,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完美地实现了工具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经济学探求真,更包含着善,因而是一门美的科学.经济学之美不光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包括和谐、完整以及包容等等.经济学由于自身这些特性使其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浅谈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美.广义地说.是指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它表现为具体的美的形式。狭义地说.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线条、形体、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就是规律”.因而狭义的形式美.是指某些既不直接显示具体内容.而又具有一定审美特征的那种形式的美。通常所说的形式美.主要是指后者,即相对抽象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20,(1):I0004-I0004
美育首先是一种感性教育,教人对天地万物之美和艺术与生活之美有敏锐而丰富的感知能力,拭亮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澄明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这样写道:“我们应该把使人处于审美心境的能力看作是一切馈赠中最高贵的礼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审美心境的获得。唐代有位庞蕴居士说过一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禅语,形象地表达出“处于审美心境”的人的生命状态。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描绘的山川好雪之美让我们对此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画中崇山茂林,气势磅礴,雪映寒舍,宁静悠远。明代画家董其昌评价道:“范宽山川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自立。”  相似文献   

11.
正阳春三月,笔者有幸作为年轻干部班的学员进入党校学习。走进美丽的湖北省委党校校园,眼前垂柳婀娜,海棠娇艳欲滴,皎洁玉兰昂扬向上,这是自然之美、物质之美、形式之美;聆听悦耳的课堂教学,翻阅动人的党史篇章,丰富内容让人充实,壮阔历程发人深思,这是人文之美、精神之美、内在之美。在学习中,感悟独特、深刻、绵长的党史之美让我心潮澎湃,进一步激发了我干事创业担当的斗志和力量。一、党史之美在理论之美,要坚持学史明理、强化理论武装理论之美在透彻,透彻之于理论的要义在看透、  相似文献   

12.
雨甸 《前线》1961,(11)
自一九五六年以来,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美学问题的文章,讨论的问题,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是什么首先一个问题是,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在讨论中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主张,美是客观的,不是人的主观产物,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的对象,也创造了有审美能力的人。认为物的形象不依赖鉴赏的人而存在,物的形象的美也不依赖鉴赏的人而存在。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在于这事物的本  相似文献   

13.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感教育是一种与美的动感相结合的教育,它同时影响人的理智和感情,影响人的整个精神,对人的进步思想和崇高道德情操修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那么,语文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语文  相似文献   

14.
第十一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内容提要·第一节生产力一、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一种人无法自由选择的客观物质力量。二、生产力的构成关于生产力的构成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另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要素不应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靠劳动者来运用和创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能动的、主导的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劳动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美的东西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们经由劳动、实践的漫长过程,为人们所了解和掌握.它们身上凝结了或概括地表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生产活动不仅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手段和过程,而且还成为人们精神享受的对象--美的对象.按照不同劳动场面给人的不同感受,劳动美可以分为壮美、优美、恬美、悲美、综美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孔智光 《理论学刊》2003,42(3):132-135
美是以理想为核心的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美的本质是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既符合客观世界本质规律、又符合人类全面发展的长远目的即符合人类社会历史进步要求的理想关系.这种理想关系包含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又高于认识关系和伦理关系,是一种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现实与未来辩证统一的更具创造性、超越性、前瞻性的本质关系,而美的事物则是这种真善统一、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的感性显现.美的内容是形式化了的理想,美的形式是理想化了的形式.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理想关系逐步向更高层次提升,美的事物也在保持相对恒久的同时,发展着革故鼎新的变易性.  相似文献   

17.
学术是一种追求,它是需要激情的。激情创造美。她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具有生趣。生趣也者,活力之谓。活力的存在,其前提是研究的对象是活的,她具有脉络和纹理、禀性和特色.是运动与变化着的.本身包含着自然之美,那怕这种美带有悲剧成份;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前线》2020,(4):I0001-I0001
新春伊始,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让我们常常心绪难宁热泪盈眶。在灾难面前,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人需要爱,有爱才有欢喜,才有温暖和希望。而爱的情感需要美的激发——天地万物之美、岁时礼俗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等等都会唤起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之美,比如逆行者们泛着泪光的刚毅眼神中的崇高精神之美,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仍会深爱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诉求的是去尽奴性的人生,他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人的觉醒";曹雪芹将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人的本质美、内涵美、仪态美去观察美探索美,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是《红楼梦》审美人生艺术人生的基本旨归;曹雪芹构建的以生命系之、以情为重心的精神之恋,使爱情变得真正崇高、圣洁;《红楼梦》的女性题旨,应有更深层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王波 《实事求是》2010,(4):98-100
美感,是对人的主观需求已知有价值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特征使人产生出的一种快乐感觉。人认为能够满足自己某种需求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美;人认为与自己的需求没有关系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不会使人感觉到美;人认为对自己的需求会造成某种损害的客观事物,其外部形态就会使人感觉到丑。主观感觉是以观念形态为根据的。不同的人,观念形态有所不同,且观念形态又总是在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感觉美的事物另一些人却感觉不美,曾经感觉美的事物现在却感觉不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