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史人物是历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关系如何对待和研究相关历史。只有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认清历史本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邓小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恰如其分地看待其晚年错误,科学分析了毛泽东思想,为当前的历史人物评价提供了经典范例,值此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其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文才、王佐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个特殊人物,近年来,部分党史研究者对袁文才、王佐这两个人物保持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先后有200多篇论文涉及这两个人物,内容集中在:解密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原因,袁文才、王佐对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贡献,改造袁文才、王佐部队的过程以及袁文才、王佐与井冈山根据地其他主要人物的关系等。研究袁文才、王佐对澄清历史事实、防止"左"倾错误、正确选用人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近代中日关系史人物的探究,学界多集中于著名人物这一维度。但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会发现,一些乏人问津的商人也对社会的演进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当我们的学术视线关注这些下层群体时,人物研究才能变得更接近历史。拙文研究了明治前期赴日慈溪商人王惕斋鲜为人知的生平事迹,揭示了这一商人群体作用社会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精微真确"是茅盾小说心理分析的艺术个性。茅盾小说的心理描写技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善于用较长的文字集中笔力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强化人物最具特色的性格特点;善于展现富有强烈社会性和时代性的人物心理,达到表现历史事变与社会中人的心理变化的统一;善于透视具有鲜明的逻辑思辨色彩的心理活动,突出典型人物的个性特征;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展现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者对《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解读《资本论》及其手稿世界历史理论的新语境、新原则,二是厘定《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位、梳理主要内容,三是揭示《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深化相关研究应当注意三点:首先,从思想特质角度,准确把握和阐发《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本质.其次,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确定《资本论》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方位.最后,结合资本全球化当代发展及其问题阐发《资本论》“世界历史批判”理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新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研究的前沿演进与热点领域,采用知识图谱分析中国知网(CNKI)上的17683篇青少年研究的文献。结果显示:(1)青少年研究的前沿演进与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2)青少年研究的热点领域主要集中在"中学生、青少年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及其教育"、"高职学生、大学生群体的各类教育问题"和"对青少年群体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的探讨"等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诗化的艺术情境和复杂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情态,在文化和审美价值上具有重要地位。《红楼梦》以较重的笔墨描写了各种人物所患疾病,其各自不同的病征是《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引导情节走向的关键,与人物的命运发展形成了极其重要的关联,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相关的社会历史情态,本文分析了书中几位主要人物的病征,并由此对其背后所隐含的当时整个病态社会的社会情态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精英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一大批具有特殊才能和优势的乡村能人脱颖而出。他们活跃在农村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 ,成为影响和左右农村社区生存和发展的精英群体。在现阶段农村发展的研究中 ,农村社区精英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内外学者的视野中。综观近几年的相关研究 ,对于农村精英群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社区精英概念界定“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 17世纪 ,用来表示精美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朱弁是南宋初期苏武式的英雄人物,然而关于他本人的情况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迄今未有专门性的研究。杭州历史上曾有许多与朱弁相关的史实和史迹,它们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可惜至今或被遗忘,或已消失。文章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调查,就朱弁的生平事迹、朱弁身后的相关人物和史实、杭州市内的朱弁遗迹等进行详细考察,对有关的人物背景、史实经过、遗迹地点等加以辨析,揭示了杭州历史文化的一个侧面,对于杭州文物史迹的确认和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来稿须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是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及其他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刊物。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热点聚焦,特别关注,部长论坛,文化研究,观察与思考,人物春秋,统战史话等。  相似文献   

11.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大胆探索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地党的建设。近年来,各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成果。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井冈山时期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井冈山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研究、井冈山时期党与群团关系研究,这些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但是,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时段不均、研究视角不广及研究力作不多。这有待今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建设的研究,研究者主要从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土地革命、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金融财税等经济建设各项举措,以及井冈山斗争时期经济建设整体情况及其历史经验等方面进行论述。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研究论文数量不算很多,仍值得我们今后继续加强研究;研究范围虽较广,但角度、思路还可以进一步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初期,在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开始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探索的同时,井冈山地区共产党人郭化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郭化非参加过万安暴动和湘赣边革命实践,赞同毛泽东的主要观点,他结合学习党的六大精神,对井冈山斗争进行研究,1929年10月写成《中国革命之路》。他认为工农武装割据实质是政权割据,是中国目前新的革命之方式;认定武装斗争(割据)最终目标是要夺取政权;提出完成政权割据的重要任务,应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重视共产主义文化对革命的推动作用。尤其可贵的是,面临种种困难,他仍坚信革命一定会最终胜利。《中国革命之路》丰富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当时环境下先进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像井冈山时期一样,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以及超高领导能力的认同;坚持做到党的利益与广大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群众基础,赢得群众支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将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毛泽东始终表现出超越常人的引导和凝聚井冈山军民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高超领导艺术和方略。新的历史时期,学习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否存有联系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见解。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佐证,早在1928年,东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之间就建有联系。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并最终与江西红二、四团在东固的会师,是两支革命力量进一步加强融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党史学界特别是江西学者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这段历史资料的不断挖掘和对历史史实的不断考证,莲花县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历史作用得到新的认识。通过对文家市、宾兴馆、古城会议内容分析,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对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的指示信,还有目前没有文献史料推翻的宋任穷的回忆,可以得出"引兵井冈"的重大决策是在莲花宾兴馆会议作出的结论。充分认识莲花县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决策方法,大力发掘莲花县的红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党的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井冈山斗争时期共产党人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继承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井冈山斗争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经验,在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实践中,切实抓好思想建党;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批评的"个人主义"有特殊的含义,他主要从个人的消极思想态度这个角度来理解"个人主义",这既不同于胡适主张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个人主义。毛泽东对"个人主义"的批评是有特殊的历史背景的,需要放到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加以理解。他对"个人主义"的认识为后来在价值观领域批判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毛泽东对个人消极思想态度和个人利益至上论的批评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