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1983年8月13日下发的《关于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是否办理逮捕手续等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第三条规定:"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又重新犯罪的,......不必另办逮捕手续","看守所凭县以上公安机关的羁押证明文件收押"。笔者认为,(批复)的规定与刑法、刑诉法和其他司法解释不协调,不利于保护假释罪犯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严格执法,应予修改。一、对假释罪犯不适用建捕容易造成事实上的非法关押根据刑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假释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再犯新罪,应撤销…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在监所检察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公安机关在监督被假释的犯罪分子时,认为不应假释的,应向哪个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提罪犯服刑地的人民法院,还是罪犯居住地的人民法院’恳请予以答复一江苏省滨海县人民检察院成效东成效东同志:“不应假释”的情形大致有三种,针对不同的情形,有不同的处理程序。第一种情形,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发现其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公安机关应当查清犯罪事实,将案件移交原审查起诉的检察机关,作出原判决的人民法院审判认为犯罪成…  相似文献   

3.
对完善我国死缓犯减刑立法的探讨姜小川我国刑法对死缓犯的减刑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许多问题无法可依,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在1988年下发了《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纪要》,后又在此基础上于1991年印发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  相似文献   

4.
司法信箱     
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在判决时可否将前罪的羁押日期先行折抵? 编辑同志: 最近我院在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中,对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犯新罪,判决宣告时前一罪的羁押期如何进行折抵,意见分歧较大:一种意见认  相似文献   

5.
数罪并罚是指审判机关对一人犯数罪的案件在对其所犯的各种罪行分别定罪量刑后,依照法定的原则决定应执行的刑罚的刑法制度.对此,我国刑法在总则中作了专门规定,同时.在其他有关缓刑、假释的条文中对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6.
2012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适用法律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积极推动审理程序公开规范,维护刑罚执行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理解和适用,现对《规定》的起草背景和主要内容说明如下:一、《规定》的起草背景和主要经过(一)起草背景第一,减刑、假释工作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1997年《减刑、假释  相似文献   

7.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对减刑、假释案件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的“起始时间”应当如何理解?编辑同志:自1997年1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法释(1997)6号《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布施行以来,我们在办理有期徒刑犯的减刑、假释案件时,对该...  相似文献   

8.
关于刑法修改中死缓减刑制度刘海萍对死缓犯的减刑,是刑法规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减刑制度。对此,我国刑法中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实践中许多问题无法可依,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下发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相似文献   

9.
对有期徒刑犯的减刑起始时间如何理解?编辑同志:1991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519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条规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犯,一般在执行一年半以上方可减刑;……被判处不满五...  相似文献   

10.
1988年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会议以来,上海各级法院在劳改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调整减刑、假释案件的管辖范围,充实减刑、假释的办案力量,严格按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和《纪要》的有关规定办理了一批减刑、假释案件。通过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对贯彻执行党的劳改政策,稳定劳改秩序,促进罪犯改造,起了积极作用。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减刑、假释工作列为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国法院减刑,假释工作座谈会后,市高院审判委员会专门听取汇报,认真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根据会议的有关规定,调整了减刑、假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要加强对再犯罪危险性高的罪犯,如毒品犯罪罪犯等假释适用条件的审查把关。要深入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注重实质化审查,准确认定涉毒罪犯是否确有悔改表现和有无再犯罪危险。罪犯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虚假证明材料意图获得假释的,表明主观上未能真诚悔罪,不能认定其确有悔改表现。在办理假释监督案件过程中,发现违纪违法等问题线索的,应依法移送相关机关办理,延伸监督效果。  相似文献   

12.
论附加刑并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人在判决宣告前犯数罪 ,或者在刑罚执行期间发现漏罪 ,或者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 ,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 ,应予数罪并罚 ,但从现行《刑法》关于几种不同情况下数罪并罚规定的内容看 ,都是指主刑的并罚 ,并不包括附加刑的并罚。判决宣告前数个附加刑的并罚、主刑执行期间发现漏罪或再犯新罪附加刑的并罚 ,主刑执行完毕 ,附加刑尚未执行完毕又犯新罪的附加刑的并罚 ,假释人员附加刑的并罚 ,对单位判处罚金和对被告人单处罚金的并罚 ,应区分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执行通知书对附加刑的执行情况应加以表述 ,在原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后 ,发现被告人有漏罪或再犯新罪进行并罚的 ,应根据具体案件的不同情况来决定执行的法院。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1日,与服刑人员的利益密切相关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开始施行。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先后修改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建立减刑、假释审理程序的公开制度”,另一个是“严格重大刑事罪犯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4.
葛琳 《中国司法》2014,(6):92-95
正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在2010年和2012年出台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若干意见》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了对减刑假释案件采用开庭审理和书面审理相结合方式,并列举了开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希望通过对部分减刑假释案件的公开审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打消公众疑虑,提升司法公信力。《规定》出台后,各地纷纷开始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探索实践,但由于减刑假释案件开庭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全国地方各中级人民法院,各大单位军事法院。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的质量,在司法实践中,应当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审判实践中,被假释的犯罪分子被发现漏罪或者犯新罪的情况复杂,在处理时存在若干难点。本文试对被假释犯罪分子漏罪、新罪处理中的若干难点问题略陈管见。一、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犯罪,且其犯罪行为连续或者继续到假释考验期满后的5年内(犯罪行为属于跨越假释期满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推动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公开、规范,对正确适用法律办理减刑、假释案件,确保刑罚执行公平公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在开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活动中,通过逐案审查2002年以来全市办理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案件,纠正违法情况167人、督促保外就医罪犯收监执行32人、立案侦办相关职务犯罪案件4件5人。其主要做法: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做到“四个到位”第一,认识到位。全市检察机关充分认识到开展专项检查活动的重要性,努力消除了开展专项行动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畏难情绪,坚定了做好专项工作的信心。第二,责任落实到位。全市检察机关实行了专项检查责任追究制,将专项检查活动纳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19.
陈磊 《人民司法》2022,(4):39-42
<正>财产刑执行与减刑、假释的关联机制是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2012年减刑假释解释》,已失效)所创立的一项重要制度。(1)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在2014年4月23日公布的《关于减刑、假释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以下简称《2014年程序规定》)、2016年11月14日公布的《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以下简称《2016年减刑假释解释》)中对该机制进行了完善,并把关联的对象确定为“财产性判项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2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在自侦案件办理过程中,对不服逮捕决定、拟撤案和拟不起诉案件实行的一项外部监督机制。在这一制度中,人民监督员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实施监督的主体。实践中,对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监督始终缺少有效的监督制约。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的合法性由检察机关监督,那么检察机关刑事案件侦查的合法性由谁来监督,对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中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拟撤案和拟不起诉的案件办理工作又由谁来监督,成为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空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