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法律监督是对法律实施过程所进行的监督。法律实施指的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实现法律规范的活动。所以,法律监督也就是对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正确遵守和执行法律实行的监督,其目的是要确保国家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统一、正确的遵守和执行。法律监督涉及的中心问题是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正是这一点,就决定了法律监督与其它监督的本质区别。我国许多人对法律监督的理解,仅指检察机关所进行的监督。认为法律监督就是检察,法律监督权与检察权相一致。其  相似文献   

2.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反贪污贿赂。那么,反贪污贿赂与法律监督是什么关系呢?法律对此未作具体解释。围绕检察机关的反贪污贿赂职能问题,曾经出现过“取消检察机关,另搞一套反贪污机构”的观点;有一些同志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仅仅理解为诉讼监督,而把反贪污贿赂视为独立于法律监督之外的一项职能,因而提出“加强监督职能、弱化侦查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是一个晚出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国外学者有的认为它是“人们对法律、法律机构、判决的制作者的各种观念、态度和期望”,以便与法律的“现实内容”相区分。([美]温伯格:《论法律文化和美国人对法律的依赖性》,载《法学译丛》1987年第1期)有的将它视为“凝结”在“法律制度”中的“法律传统”和“文化观念。”([美]亨利、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英文版)这些都是从文化对法律的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立论的。国内学者论述不多,武树臣、李贵连同志曾指出“它是社会上层建筑中有关法律、法律思想、法律制度、法律设施等一系列法律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见《自修大学》1987年  相似文献   

4.
<正>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法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根据恩格斯把系统理解为“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所谓法制系统是由法律创制、法律实施、法律监督、法律实现等多种元素构成的集合体。法律监督在法制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法律监督保证准确有效地实施法律。统治阶级立法的理想目标是追求法律的最佳社会效果,即法律准确有效的实现。但理想不等于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干扰法律实现的复杂因素。实施法律的主体是具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正> 一、职务犯罪监督的法律属性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是我们研究职务犯罪监督性质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的各项职能活动,都是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宗旨的,都是围绕法律监督来进行的。当前,对刑事法律监督和民事、行政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组成部分,法学界没有异议,而对职务犯罪监督作为法律监督的组成部分,争议却比较大。有的同志认为,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只是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在适用法律上实行监督,如果也直接对犯罪案件予以立案和侦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监督,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就没有保证,因此,国家把法律监督权授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及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7.
行政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对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其目的是维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行政监察是通过政府内设的专门机构,用行政监督手段对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监察,以保证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行政诉讼与行政监察,两者在监督对象、监督行为、监督的内容、监督的方式上都存在许多相同、相似之处。但是,行政监察与行政诉讼又是两种不同的制度,行政监察机关与人民法院也是不同的国家机关,在对行政机关实施监督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实行检查监督,是司法制度改革、完善的重要内容,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着必须参与民事诉讼的检查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所谓法律监督,应是对所有法律的实施都有权进行监督,不仅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进行监督,而且对民法、婚姻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规、行政法规等所有法律的实施也都必须实行监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事违法现象大量出现,民事纠纷案件十分突出,经济纠纷案件迅猛上升,当事人不履行或不认真履  相似文献   

9.
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具有自身的专门意义,而并非等同于所有检察职权或检察机关工作范围。法律监督是国家为实现对司法活动的监督与控制而专门设立的一项职能。其意义在于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权力机关在司法活动中监督法律的适用、执行以及遵循情况,包括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监督。而我国传统检察理论多年来习惯于对"法律监督职能"进行泛化和模糊认识,即将其理解为检察机关"对一切滥用国家权力行为的监督与追究"或"对犯罪的追诉",本文对此类观点进行了逐一地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显松 《法学杂志》2001,22(5):51-52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这是我国宪法的命题。检察权即法律监督权 ,也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 ,对于检察权涵义和法律监督职能宽窄方面的理解 ,认识却不一致 ,存在较大的差别。一种意见认为 ,检察机关的各项具体职权 ,统称为检察权。检察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视作行使法律监督职权的具体体现。另一种意见认为 ,检察机关的职能不能笼统地归为法律监督权 ,检察机关自身的办案活动不能称之为法律监督 ,只有监督别人的活动 ,才称得上监督。一、检察机关的侦查、逮捕、起诉职权不是法律监督(一 )这三项职能 ,首先反映的是司法权性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行政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以上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法律监督的职权。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能否履行好这一职责,对于保证国家民事行政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还没有广泛、深入地开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2.
浅述法律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法律监督一直是法制建设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故而难免现实中存在有法不依,违法不纠的情况。因此,加强法律监督,对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法律监督的概念。所谓监督,是指检查、监察、督促和指导的活动。对法律监督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上的法律监督是专指专门国家机关——人民检察机关对法的实施、法的实现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广义上的法律监督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法律制度。完整的法律监…  相似文献   

13.
孙明  张燕 《中国检察官》2005,(6):24-26,38
法律的公正来源于制约和监督,监督不力必然导致司法腐败。检察权的灵魂就是法律监督。正如贾春旺检察长所言:“检察机关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把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履行好。党和人民群众衡量检察工作的标准,最终要看我们的法律监督工作做得怎么样。”犤1犦然而没有  相似文献   

14.
<正> 法律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据此,可以认为,我国法律监督系统主要由立法机关和检察机关两部分组成。当前,关于国家立法机关对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与遵守执行负有监督责任,对此,法学界无疑义,但对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及其范围等问题却存在某些分歧。为此,笔者对照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五条的规定和法律实施的具体情况,就健全我国法律监督系统问题,提出几点意见,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不可罚的前后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陆刑法理论界对不可罚的前后行为理论鲜有论及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界 ,有的把它置于法条竞合中加以讨论 ,有的则在吸收犯中进行论述 ,观点颇有纷争。有人认为 ,不可罚的前后行为与主行为构成一个整体 ,属于法律拟制的行为单数① ;也有人认为 ,不可罚的前后行为具有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性 ,只是与基本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 ,所以不予处罚。事实上 ,纷争的起因是由于理论思考的前提不同 ,即怎样理解刑法意义上的行为及自然意义上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直接影响到对不可罚的前后行为的理论定位 ,同时也涉及到行为人行为的定罪问题。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不仅在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居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中高层次的监督形式。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法律统一实施,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有重大意义。但是在目前,无论在法律规范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可以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我们在办案实践中,对刑法这一条文中的“明知”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凡是以营利为目的,为犯罪分子窝藏或者代为销售赃物的,都构成窝赃或销赃罪;也有的对“明知”二字单纯理解为:必须是犯罪分子亲自告诉窝藏、销赃者,或窝藏、销赃者亲眼看见犯罪分子用犯罪手段得来的赃款,赃物,而予以窝藏或者代为销售的才为“明知”,除此之外都不能视为“明知”,  相似文献   

18.
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迫切需要增强法律监督能力和提高执法水平,需要对现行的权力运行机制进行制约和监督,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之下,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出现。目前,检察机关执法人员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执法行为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等现象。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当前法律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监督主体地位弱化我国立法在赋予检察机关侦查活动监督权的同时,又确立了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监督是单向的,而制约是双向的。根据公…  相似文献   

19.
一审判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应当遵循依法原则、高效原则和创新原则。依法原则。即审判方式的改革 ,必须依照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行。理由有三 :其一 ,审判活动是实施法律的具体行为。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人民法院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审判机关 ,其全部行为理所当然应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审理各类案件 ,涉及国家、法人、公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遵循法定的程序和制度 ,才能确定审判活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不然的话 ,审判方式的改革可以不顾法律规定 ,各行其是 ,必然滋生审判活动的随意…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诉讼法总则第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因而行政法学界一般都把检察监督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点似乎无可争议。但是在对这一原则的认识和运用上都还存在着不少分歧和问题。首先,在立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