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房地产市场繁荣,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批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案例。那么将如何认定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主体要件?如何认定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客观方面要件?如何理解非法征用、占用土地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本文将从以上几个角度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了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但刑法实施一年多来,以此两罪追究刑事责任者寥寥无几;而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违法犯罪现象却屡禁不止,呈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认为,该条文立法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赵洪石 《法制与社会》2010,(36):253-254,272
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的客体是国家土地管理秩序与国家、集体或个人合法的土地权利,客观要件是徇私舞弊,滥用职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矛盾突出,国家先后出台或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将非法占用耕地和徇私舞弊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畴。但现实中非法占用农村土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地方领导越权批地、违法批地,造成大量耕地被乱占滥用,土地资源遭受巨大破坏。本文结合近年办理非法占用土地犯罪的案件,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违法建设,是指在规划控制区范围内,未经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或违反建设审批规定的建设项目,未按规定取得有关建设许可证的建设行为。对违法建设行为追究犯罪的责任,并没有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违法建设行为是不是经营行为,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分多种情况。违法建设中的经营行为应属于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的"经营行为";违法建设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还必须考虑违法建设行为是否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违法建设中涉及的渎职犯罪,主要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等。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和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先后出台了大量法律、法规,将非法占用农用地和徇私舞弊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等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畴。但现实中违法占地、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本文结合广州市番禺区的实际情况,根据该院办案掌握的情况和办案经验,对如何发挥检察职能,查处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犯罪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和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含义问题,解释如下: 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是指违反土地  相似文献   

9.
审理不服乡政府土地行政处罚案件应区分“骗取批准”的四种情形张宏久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士地,限制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  相似文献   

10.
土地违法行为,是指土地管理相对人(或称行为人)不履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行为。就其性质来讲,它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也是一般违法行为。 我国依据土地违法行为的具体特征将此行为分为以下几类:(1)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2)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3)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行为;(4)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5)非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的行为;(6)违法使用土地的行为;(7)破坏土地资源的行为;(8)非法占用征地费款的行为;(9)侵犯土地权属的行为;(10)违反土地复垦规定的行为。这十类土地违法行为中,办案中涉及较多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对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规定在罪状和刑事责任等方面存在诸多立法缺陷,不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建议针对上述缺陷对本罪进行立法重构,设立破坏土地资源罪,重构罪状与刑事责任,以完善我国的土地刑法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11日,湖南省道县原县委书记易光明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及受贿一案,在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 衡阳市人民检察院指控,易光明在职期间非法批准征地给国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余万元、收受他人贿赂人民币1595.3万元。其中1000万元因案发而没有实际取得。  相似文献   

13.
正《宪法》第10条规定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土地制度。根据该条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为了落实《宪法》关于土地制度的规定,我国刑法第228条规定了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快速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我院立案查处了一宗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案件,该案在立案侦查、侦查终结、提起公诉整个检察环节所涉的罪名均是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是广东省检察机关开展专项工作以来的首例以该罪名提起公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案例启示:司法公正不仅应定罪准确,还应罪刑相适。刑法修正案(二)设立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然而林地与农田的价值是不同的,不同种类林地的价值也相差悬殊。事实上,立法并没有必要单独规定非法占用林地罪,在规定的情况下,应将林地上面的森林资源作为量刑情节加以考虑,以贯彻罪刑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我院立案查处了一宗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案件,该案在立案侦查、侦查终结、提起公诉整个检察环节所涉的罪名均是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是广东省检察机关开展专项工作以来的首例以该罪名提起公诉的案件。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依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的设定权限,可以看出该罪的犯罪主体有以下三类:一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主要是政府中分管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二是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和分管建设用地的领导;三是土地管理部门具体办理建设用地的经办人员。包括业务处(科)长、办事人员。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非法占地?什么是土地侵权?二者的区别是什么? 村民甲与村民乙、村民丙相邻。三人均有宅基使用证。村民甲为办旅店,未与乙、丙协商,强行在乙、丙院内各盖房一间,村民甲的行为是非法占地还是土地侵权? 有人认为甲的行为侵犯了乙、丙的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侵权。有人认为甲的行为是超过批准用地数量用地,是未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是非法占地。 笔者以为甲的行为既是非法占地又是土地侵权。问题的关键是非法占地和土地侵权两个概念是相通的!非法占地必然导致土地侵权,不是侵国家的权,就是侵集体、个人的权。 所谓非法占地是指: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行为。这种违法行为所侵犯的客  相似文献   

19.
农业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处于重要位置,是我国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就决定了农用地的关键地位。非法占用土地罪犯罪对象的准确定义有利于司法实践中的定罪量刑,贯彻宪法的精神,切实保障土地的量与质。根据《刑法修正案(二)》的规定,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犯罪对象由耕地转化为农用地,扩大了该罪的保护对象。但是有关农用地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法律并没有确切而统一的司法解释,加之现实中犯罪方式的新颖性层出不穷,易导致法院在办理该种类案件时不能准确的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因此,对于农用地的认定是从事法律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再有,土地是一个整体,我国对农用地之外的其他种类的土地类型如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也应加强刑法的保护,根据不同种类土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确定不同程度的保护强度。  相似文献   

20.
正刑法第228条规定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属于空白罪状,其特点在于某种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需要参照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确定,加之土地使用权问题涉及民法、行政法、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规范,往往在一个案件中交织着多种复杂的法律关系,因此在实践中适用及认定争议一直不断。本文以刘某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被判无罪案为切入点,浅析本罪的若干争议问题。一、关于土地转让违法性的判断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