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家萍 《各界》2012,(12):60-62
婚姻不幸福,是吕雉走上政治女强人之路的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2.
最近,台湾妇女界500多人在“立法院”的议会厅门前,兴行集会示威。她们举着大标语,上面写着:要求两岸法律制裁“一国两妻”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厂商纷纷到大陆去投资,时间一长,“金屋藏娇”、重组家庭者不少。有些台商大言不渐地说:“在大陆讨老婆比美国玩妓女还便宜。”有位台湾商界的女强人,她来大陆做生意。在广州的中国大酒店招待几位台商聚餐,几位客人每人身边均持着一位漂亮小姐,他们左右拥抱敬酒、喝酒。这些小姐名为秘书,实为台商的陪伴,如同妻子一样照料台商的生活。这位女强人还了解到这比台商均为陪伴秘书…  相似文献   

3.
章迪思  林环 《党政论坛》2010,(20):53-53
【诞生】堪比印制人民币 我是一张世博门票。很多人拿到我后的第一感觉,是“很有质感”。的确,不管是重量、厚度、手感,我都和一般的票子很不一样。原因之一,是因为打造我的人很特别——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从设计到印刷,工程技术人员花的心思堪比印制人民币。  相似文献   

4.
我经常埋怨风,埋怨雨,而且理由充分。但有一个雨天,我见到一位气象学家,他对我只因为雨天给我带来小小的不便就如此愤懑很不理解。  相似文献   

5.
六六 《党政论坛》2014,(16):22-22
乐嘉问我,明年你中欧毕业了做什么?我答:我去美国学一年英语。他诧异地问:“你英语这么好了为什么还要学?”我离英语好还有很大的距离,顶多是对话没问题,涉及到灵魂与思想的沟通就显得很没有被教化。我对好几本英语原版的著作很有兴趣,可对它们的中译文本很不满意,我想学习后自己翻译。  相似文献   

6.
正六六不只是一名作家,更像一名"生活观察者",对于当代社会的热点和痛点,她乐于参与其中,感同身受,再把一切表达出来。5月31日,六六编剧并第一次担任制片人的新剧《女不强大天不容》(以下简称《女强》)开播,旋即引发关注。少妇闲来无事,网上溜溜"《女强》这部戏,不是我的故事,是我的感悟。"六六告诉记者,小的时候,她从没想过要成为女强人,成为行业里被人注意到的角色。"有个男人爱我,有个美满的家庭,这就是我全部的生活了。"随着岁月的推  相似文献   

7.
人生的画幅     
林清玄 《党政论坛》2014,(14):49-49
我去访问一位画家,他一向以“难产”著名,要很长时间才作出一幅画。他非常郑重地对我说:“我作画不像一般的画家,他们作画好像游戏一样,一天画好几张,我的态度是很严肃的,  相似文献   

8.
我离休已经8年了。谈到退休,整天忙惯了的人突然改成呆在家里,当然很不习惯,很不是个滋味。这种心情,怕是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  相似文献   

9.
王丹  李彦  顾淑霞  刘蔚如  付彦 《民主》2013,(12):30-33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科学家,没想过做别的。凡是不知道、没发现答案的东西我都很感兴趣;探索未知的事情,我都喜欢做。”——罗永章  相似文献   

10.
严小刚 《学理论》2012,(28):92-94
"女强人"通常是对事业有成的女性群体的称谓,这个称谓是男权社会中在男性本位立场上由男性话语赋予和建构的,在肯定和称赞女性作为的同时,加载了更多的负面象征意义,带有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偏见。男权话语下的"女强人",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打破了男权统治下赋予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被归为既非男性,又非传统女性的层次中,使"女强人"群体在社会交往互动中面临或遭遇诸多尴尬处境,而导致这些处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权统治下的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1.
成见     
山世仆 《党政论坛》2011,(10):20-20
孔子一行来到齐国,拜见齐景公而不去造访晏子。子贡说:“拜见齐君,不去见他的执政大夫,可以吗?” 孔子说:“我听说晏子侍奉过三位国君,都很顺利啊,他为人是否正派,我很怀疑。”  相似文献   

12.
陈鲁民 《党政论坛》2012,(18):23-23
少年时,我很喜欢登山。记得初次参加登山队,一位老山友说:“我发现在登一座高山之前,那些显得特别兴奋的年轻人,多半到后来会爬不上去。因为他们才开始,心脏就已经跳得很快,又不知道保存体力。倒是那些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一路上很少讲话,到山顶也没特别兴奋的人,能登上一座又一座的山峰。”  相似文献   

13.
史飞翔 《各界》2014,(9):91-92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1925年,陆小曼给胡适写过两封英文信,很能说明问题。第一封写于6月初,内容如下:“我最亲亲的朋友:这几天我很担心你。你真的不再来了吗?我希望不是,因为我知道我是不会依你的。我只希单你很快地来看我。  相似文献   

14.
坑中人     
有个人不慎掉进坑里,爬不上来了。他高声呼喊求救。 一个主观主义者来到坑边,说:“我很同情你的不幸,待在下边不大好受。”  相似文献   

15.
信任     
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我常常在无意间享受着这种幸福。当我在偶然间被一个陌生人信任时,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在拉近,我感到这世界的温暖与美丽。我情不自禁想对每一个人微笑──相识的与陌生的,我渴望把这种美好的情绪传播给周围的人,让他们与我一起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暖意。那天,为了找一份资料又走进那家我常去的书店。书很贵,而我又不需要这本书,我只是为一篇文章查些参考材料,于是我打算同卖书的先生借阅这本书。我在柜台前徘徊了许久,终于等到人少了,我很不确定地走上去,红着脸说:“你能不能把那本书借我看几天…  相似文献   

16.
吴营洲 《各界》2011,(3):1-1
我对沈从文了解不多,但每每想起沈从文的一些事,感觉他很是尴尬。  相似文献   

17.
翻脸不认人     
《党政论坛》2009,(18):49-49
我让人讨厌之处甚多,最令人讨厌的诸多毛病之一是记不住别人的脸。尤其是方才还见过,还介绍过,还握过手.还交换过名片,还说过:“认识你很高兴”,可一转身,就认不清人家的面目了。这叫“转身不记脸”,这叫“翻脸不认人”,可恶之至!什么“认识你很高兴”,刚掉头,就不认不识了,高什么兴?假的!  相似文献   

18.
郦千明 《各界》2014,(1):31-32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19.
我从60年代开始做思想政治工作,回顾30多年所走过的路,我深深地感到,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不懂事的青年,成长为一个党的政工干部;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在带队伍、搞管理工作中能够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我1961年参军时才17岁。当时,大字不识几个的我,从没有见过大世面,外面的世界对我是陌生的,到部队后什么都感到很新鲜。那时我胆子小,什么都很害怕,最怕的算是班里学习会上讨论发言了,看大家讲得头头是道,自己老是不发言又不好,可是发言时什么也讲不出来,心里想好的词儿,到发言时紧张得全忘掉了,…  相似文献   

20.
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次有众多现场观众参加的节目中,向一民营企业家提问:听说您在企业里完全个人说了算,那么您如何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呢?这位很有名气的大款回答相当干脆:我从来不做思想政治工作,那不管用;谁要是不听我的,把账一结走人了事。观众一笑了之,主持人没有任何态度。  首先声明,我虽然吃了近30年的政工饭,对这位大款的高论不但毫无反感,而且多少有点敬佩。说实在的,像这样直率地回答问题,有啥说啥,眼下确属难能可贵。不像有些善于“表演”的领导干部,明明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可是在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