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电企业由于其固有的特点和历史沿革等客观原因,形成了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工、业务外包等用工模式并存的复杂局面,潜藏着不同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基于L市供电公司多元用工模式下劳动用工法律风险的实证分析,提出在宏观层面上应当确定以岗位类别界定用工模式,以岗位类型确定薪资标准的总体防控思路;在微观层面上应当注重细节把握,根据不同的用工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本刊讯(通讯员 姚茂峰)为了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3月以来,田林县组成劳动用工专项检查组,对辖区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工作。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企业。党的十六大更加重视发展非公有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前提。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它优化了所有制结构,增加了国家税收,拓宽了就业渠道,吸纳了众多下岗失业人员的方面看,促进了社会稳定,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产品,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在劳动用工与收入分配及工人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认真研究我国现阶段劳动法律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探寻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劳动法律规范的有效措施,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消除不稳定因素、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同法》出台后确立的劳动关系用工论,极大地增进了劳动关系的实体化意义。学界对于用工本体的认知即用工起点与用工本身的区分、用工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涵义的思考仍未达到应有的清晰度。从劳动关系的发生、运行和终结三个角度,解析现行劳动关系本身存在的三大逻辑乱象:有劳动合同却无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割裂问题、有劳动过程却无劳动关系的劳动关系虚实问题以及有劳动关系不法时的法律处置问题。劳动关系主体意思表示的主导因素在于用工合意而非书面合同,未来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以用工事实为基础进行实体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用工短缺"成为影响高校后勤各项服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后勤要走出"用工短缺"困局,必须加快社会化改革步伐,健全企业制度,完善用工模式,规范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增强在招聘用工和挽留人才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建立科学的企业用工制度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 ,万向集团实行阶梯式用工制度 ,把国家、企业、用户、员工四者利益很好结合在一起 ,使压力变动力 ,动力转化为生产力 ,形成良性循环 ,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对高校人事用工制度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合同法对高校现有的人事劳动关系格局、人事劳动关系管理模式、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确定等问题,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利用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将从<劳动合同法>在高校中的适用范围,对高校人事用工制度的影响,高校人事用工制度在<劳动合同法>下的对策等,几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石油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制改造过程中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企业职工身份确定、人员富余及用工体制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尽快制定出新的用工管理办法,显形化当前企业富余人员,确定各类企业的主要专业,合理放弃社会化专业,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对几种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的规定,引发劳动法学界空前热议,激起了用工领域的轩然大波。作为引领社会前行的高校应在遵守该法的前提下,审慎斟酌,既要保护务工人员的权益,又要精炼后勤队伍;既要维护公平,又要提高效率,使法律规范融入实际,深入生活,拓展公平。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是关系到保护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中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正确认定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以及正确划分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管辖权则是在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中正确适用法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文章对我国涉外劳动争议的认定、管辖权以及法律适用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更好地保护我国涉外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是介绍了一起劳动违法案件,然后以该案件为出发点,针对用人单位违法行为导致劳动法律关系的解除,劳动法律适用中漏洞的补救方法,以及从这起案件中映射出的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弊端、劳动争议的认定等问题谈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劳动法学界有关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地位的争议,并不影响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法律主体地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劳动关系中的管理服务、规范协调等功能和作用,积极发展完善以市场为主导、以法律为准则的稳定和谐的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处于“第三次创业”和与WTO规则接轨的关键时期。随之而来的是,其中有许多现实的劳动关系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本文分别从劳动关系双方的主体地位、法律意识以及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等方面,系统深入地探讨、研究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6.
李峰 《人事天地》2011,(6):42-43
随着《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采用劳务派遣这一新型的灵活用工方式取代传统的劳动合同用工,将劳动关系转化成经济关系,以达到避免因为使用劳动者而需要承担的劳动合同法律责任和降低劳动人事管理事务负担的目的。但在劳动争议实践中,劳务派遣带给用工单位的往往是较大的法律风险,用工单位应当客观认识并在实务操作上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7.
劳动派遣牵涉到三方即派遣机构、要派单位和派遣劳工的利益,尤其与处于劳动关系之弱势地位的派遣劳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法律规定复杂,我国劳动派遣存在经营混乱和滥用等诸多问题,极大地扭曲了劳动派遣的常态发展。为此,从比较法之角度,借鉴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西方国家规制劳动派遣的先进立法经验,从劳动派遣模式的选择、劳动派遣机构的设立资格、劳动派遣行业范围等实务角度,对构建和完善劳动派遣法律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完善劳动力市场,需要法律保驾护航。《劳动法》在微观层次规范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国家作为公权力拥有者而介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中,主要采用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双方的利益进行平衡、协调。《工伤保险条例》和《失业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标志着我国新型社会保险服务制度基本形成,但是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兼职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规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兼职劳动的性质和存废,在劳动法律界存在较大争议。我国现行法对兼职劳动立场比较暧昧。然而,考察外国法对兼职劳动关系的规制,可以发现,兼职劳动不仅受到承认,而且受到法律鼓励。鉴于兼职劳动本身固有的价值及鼓励劳动关系多元化,我国正在制订中的劳动合同法,应当积极肯定兼职劳动,并为兼职劳动关系各方设定基本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兼职劳动关系各方的利益,促进兼职劳动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