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永川作为渝西经济走廊上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战略,必须有坚实的基础设施作支撑。但是,永川水利基础设施滞后,工程性缺水的问题成为制约永川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特别是今年连续干旱和城区缺水更为永川经济发展亮了“黄牌”。因此,加快渝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西部供水工程建设,已成为营造渝西地区中心城市的关键。 2003年永川水利建设根据“治水、改土、兴林、修路、建园”的方针,我们从组织、规划、投入、建设、管理等方面着手,促进了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据统计,现已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3480处,占计划的96.7%;其中新建微型水利工程2000处,新增蓄水能力40万立方米,累计投入劳动积累工620万个工日,累计完成土石方量135万立方米。2003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做强做大地方金融、建设“金融强省”,是浙江提升发展环境、加快实体转型升级、再创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支持和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发展现代金融,是我省地方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的重要手段。启动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省属国有企业抓住契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金融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省国资委提出,省属国有企业要以主导产业为依托,以开展产融结合、产融互动等产业链金融服务为主要途径,着力打造“蓝海”金融板块。  相似文献   

3.
刘祥全 《新重庆》2006,(7):17-17
今年是国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永川迈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宏伟目标的关键之年。紧紧围绕工作中心,主动发挥统战优势,切实做好统战工作,必将极大地推动永川更快更好的发展。(一)广泛动员,用发展统一思想。首先,要着力在统一战线系统组织开展“统一战线人士看永川”的系列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讨论,让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亲眼目睹永川发生的新变化,亲身感受永川发展取得的新成绩,用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统一所联系群众的思想,引导和激发统一战线人士“了解永川、亲近永川、热爱永川、建设永川”的巨大热情,做到思想同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市场一体化的加强,地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纷纷依靠当地的要素禀赋打出自己“的杀手锏”,充分发挥当地区位、资源、人才、文化等各种优势,做“特色”文章,打“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辐射“出特色”产业集聚效应“。特色”已成为做大做强地域经济、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5.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做强做优做美做亲中心城市.既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基层操作。 推进一体化,提升首位度,让综合实力更强 中心城市建设.特点在“城市”.优势在“中心”。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意识环境和城市人的意识层次.是决定城市建设的实体形成和内在功能的重要因素。强烈的“中心”意识是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从全省各地的中心城市看.“城市”特点不突出,“中心”优势不明显.首位度不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核心问题.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加快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制定实施山区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山区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山区经济强县做强做大,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山区县加快建成经济强县,扎实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山区经济和海洋经济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写进“十六大”文件,说明党中央时刻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特别重要位置。我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以“农”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农”字关联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把“农”做强,形成优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建  相似文献   

8.
汤松波 《桂海论丛》2006,22(5):68-70
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目前,荔浦的民营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了重要地位,对整个经济的贡献率达48.5%,因此要推进荔浦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把民营企业做得更强更大,使之成为拉动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加速器”和“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正>省委书记刘赐贵在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协调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差别、确保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扶持海口做大做优做强、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支持三亚建设国际化热带  相似文献   

10.
《党建研究》2020,(3):52-54
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自己人”在想什么?“自己人”是什么状况?如何通过建强党组织,把“自己人”做强做大?这是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的一个现实命题。江苏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大,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  相似文献   

11.
钟楼区地处江苏省常州市,人口34万。为全面响应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全市上下抢抓新机遇,推进新跨越,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全省‘两个率先’先行区”的号召,钟楼区加快了富民强区的步伐。构建三大板块激活区域经济钟楼区区委班子根据“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出了坚定不移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城市化推进战略、区域文化建设战略”,强力推进“开发区现代制造业板块、老城区商贸服务业板块、环城区市场物流业板块”三大经济板块建设的具体工作方略。确立了经济增幅在各辖市区率先、重点工…  相似文献   

12.
乡镇是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乡镇活,则全市活;乡镇强,则全市强。“十一五”时期,从战略上培育一批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能力强的活力乡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现实举措,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为什么要打造“活力乡镇”农村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稳定的前沿阵地,乡镇是领导和落实农村工作的前沿指挥所。“十一五”时期,建德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乡镇主体作用,重视乡镇、依靠乡镇、发展乡镇,切实提升乡镇的活力。1.打造“活力乡镇”是建德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吴涛 《创造》2012,(4):58-6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单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富民强“县”的现实需要。下面,结合这次省委组织的县域经济发展培训班及随昆明市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的所见所思和盘龙实际,谈谈我对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些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06,(1):4-5
着力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强龙兴农”工程,着力培育百万农民专业大户和1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块状特色经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防灾防病防疫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二是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推进农村公  相似文献   

15.
走进永川监狱,监狱长罗长明教育改造罪犯的理念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他要把监狱办成特殊的学校;要把犯人的刑期变为“学期”;要求警察做到“三像”:像父母,像老师,像医生;要有耐心地做犯人的思想工作。“威严的铁门虽然紧闭,大墙内充满明媚春天”写照下的“亲情餐”、“情人节”、“爱心包”、“新生驿站”……是永川监狱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将采撷到的几道风景原汁原味展现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也是物流发展的基础和主体. 近年来,浙江坚持做大做强“三港一平台”,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通过“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三港”配套衔接、协同发展,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依托“三港”发展,有力支撑了平台做大做强、做实做久,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与信息化服务“软硬件”同步提升,打造“海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两美”建设提供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围绕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人与人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城市品位高、人文气息浓、生态环境美、社会秩序好、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目标,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19.
祝宗伟  胡大刚 《前沿》2008,(12):108-110
湘西州实施“富民强州”战略,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大建设。本文就如何切实坚持四个“推进”,搞好四大建设,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县城经济做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开放是浙江经济的鲜明标识,也是路桥发展的重要底色。回望过往,路桥从兴办全省首家小商品批发市场到争得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从建区提出“建设现代商贸城”到新一届区委作出“打造现代宜居新商都”战略部署,做精做强商贸、与时俱进推动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是历届党委政府始终不变、持续接力的重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