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跨越。本文认为,马克思"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的逾越,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逾越。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不仅可以对马克思卡夫丁峡谷设想有一个全新的理论认识,而且还可以对自列宁以后的国际共运史的实践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内部革命手段实现资本主义制度跨越的构想,这一设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管窥"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治"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光辉体现与创造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跨越设想,对"中国之治"作出唯物史观的阐释十分必要,这对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的草稿中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通过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以及相关著述的考察可以发现,"跨越"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反思,有其形成的理论渊源,是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判断。同时,历史分析表明,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具有实现"跨越"的可能。显然,"跨越"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炜  傅艳蕾 《理论导刊》2021,(8):110-115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依然可以通过内部革命手段实现资本主义制度跨越的构想,这一设想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管窥“中国之治”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中国之治”是马克思跨越设想的光辉体现与创造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因此,基于跨越设想,对“中国之治”作出唯物史观的阐释十分必要,这对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邓斌 《理论探索》2006,19(4):44-46
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的设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跨越”之后的难题,从而把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马克思制度变迁多样性假设探讨的基础上讨论了几个例证,即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历史变迁、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基础的东西方差异、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设想及实现,以此说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变迁的多样性理论.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7)
著名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针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制度而提出的。马克思认为,这种跨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必须具备内部的历史条件和外部的优势条件。后来,列宁根据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扬弃,并指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卡夫丁峡谷"理论中体现的方法论原则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蓉  康惠 《理论探索》2004,19(6):41-4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的特殊情况提出来的。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处于沉寂时期,马克思、恩格斯转而高度重视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大国的革命形势及其与未来世界革命的关系,形成了俄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这些大胆设想和理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中国建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创新和完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曾预言东方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29页)提出了著名的东方社会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百余年过去了,在落后的东方大国掀起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的同时,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实。笔者认为,揭示历史预言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把握“卡夫丁峡谷”的内涵,对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将具有重大意义。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把研究视域转向东方社会,提出了俄国农村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俄国农村公社的跨越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与“世界历史”理论紧密相关的.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内在的自我否定性、全球交往中生产力的传输、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性存在是俄国农村公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中国对外开放的世界历史必然性,深蕴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之中公元前321年,第二次萨姆尼特战争时期,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大败罗马军队,并且强迫罗马军队战俘通过“牛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曲木),以示对之羞辱。通过“卡夫丁峡谷”的典故由此产生,被引申为遭受最大羞辱。2000多年后,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的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时,在这一典故前面加了一个“不”字,认为俄国在特定的世界历史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基…  相似文献   

14.
罗保国 《理论导刊》2006,18(4):33-35
学界对马克思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关系多有探讨,而对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恩格斯的思想做一专门梳理,以拓展、深化对“跨越”思想的研究和把握。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是:坚决反对任何“公社”崇拜,否认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具有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因素和能力;坚决否定俄国可以通过现代大工业与村社制度的“嫁接”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尽管1861年以后俄国逐渐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不排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任何科学概念都有其意义域,真理多走一步就可能转化为谬误,异化劳动概念也不例外。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最初的把握是异化劳动,后来则走向更为科学的三种认知,分别体现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中。马克思当年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时空条件分析值得借鉴。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应当走建设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和评价晚年马克思针对俄国公社未来命运而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认为,从基本方法论角度来看,这一“设想”可以和邓小平的“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战略抉择一脉相承。“跨越论”设想在开阔的现代世界历史视野中集中思考了落后国家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问题。邓小平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建设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的“抓机遇论”发展哲学观,突破了西方的现代化发展理论、“依附论”和“世界体系论”。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有关“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讨论的持续升温“,文本”本身的特殊性是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留给我们的文本或者没有发表,或者是草稿,或者写得非常简短以至显得有点语焉不详,这些为后人对有关问题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三个文本的仔细解读,试图揭示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真实思想及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其中对有些问题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王聚芹 《理论探讨》2008,1(2):19-22
由于传统跨越无法有效协调自身诸多的二元性困境,因此在社会转型中只能陷入全面的冲突.马克思晚年为东方社会筹划的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指明东方社会可以走和谐转型之路,成为人类和谐跨越的元理论,它是开启东方和谐跨越之路的檄文.党的十七大报告预示了和谐跨越工程的全面开展,是东方走向和谐之路的又一檄文.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理论界对马克思所提出的,俄国农村土地公社所有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以下简称为“跨越论”),开展了讨论。以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求教于同行。我的观  相似文献   

20.
浅谈马克思跳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刘金凤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集思想家与革命家于一身,把毕生的精力全部倾注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马克思一生的理论思维成果是一个挖掘不尽的宝库。他在晚年曾进行了巨大的理论探索。马克思依据共产主义理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