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共危机爆发之时,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与常规决策相比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以政治学中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地方政府决策者作为"经济人"的一种行为决策的特点,并研究其局限性,最终针对政府的理性行为决策提出公共危机中地方政府行为决策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2.
《行政论坛》2015,(5):53-57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单元"——基层政府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国家和上级政府治理的代理人,同时又是服务和回应当地社会公众诉求和利益表达的协同治理主体。陕西省ZS县公共项目管理案例折射的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公共项目决策、行政执行过程和行政行为监督等方面。矫正基层政府行为失范的对策是:在构建地方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构政府与社会关系,构建基于协同参与的多元治理主体;以公共权力的使用为核心,强化对地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控;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基层政府治理;建立基层政府绩效评价和效能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3.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 所谓公共选择理论是指把传统经济理论的分析方法运用于政治领域分析的理论。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是政府选择。公共选择理论也就是把经济学应用来分析政府的运行,即所谓政府经济学。公共选择与市场选择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市场选择以私人物品为对象,公共选择以公共物品为对象;二是市场选择是通过完全竞争的经济市场来抉择,即消费者用“货币选票”来购买私人物品,公共选择是通过一定政治程序的政治市场来抉择,即消费者用投票来购买公共物品;三是抉择行为的主体在市场选择下是个人,在公共选择下是集体。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特征是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广泛的非市场决策的政治问题,正如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JamesM·Buchanan)所说,公共选择“不过是经济工具在政治上的应用与扩充。”尽管如此,公共选择的理论仍然具有创新意蕴,它在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架起一座新的桥梁,为经济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推进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就是推动行政决策向公众参与开放,公众参与行政决策"过程",表现为公众与政府互动,由"政府决策"走向"公众与政府共决"即公共决策,实质是以公众参与权制约政府决策权.基于中国经验,通过构建"开放?嵌入?互动"的过程模型,认为开放的实质是"赋权",嵌入的实质是"充权",赋权"越充分且"充权"越充分,行政决策过程中公众与政府互动程度即公众参与度越强.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由广度、深度和力度构成,影响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度的因素,一是参与权利不对称,二是参与权力不对称.  相似文献   

5.
描述和分析了1990年末期以来由传媒参与、促进公共政策议程的个案。在该个案中,社会意见表达得以实现,促成了公共讨论,并导致了政府对在公共讨论基础上形成之民意的政策回应。对这一进程的发生及促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表明: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有三个重要关节点:民意表达、公共讨论、政府回应。在这个过程中,传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充当了形成公共意见的"公共领域"的角色与功能。除了探讨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的互动过程与机制之外,对本个案中表现出的遗憾与局限也做了讨论。通过本个案研究,希望为当代中国传媒、民意与公共决策互动问题提供一个微观视角。  相似文献   

6.
提高政府公共决策水平是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深圳应借鉴新加坡、香港经验,一方面把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化、法定化,另一方面要拓展问政渠道,发育基层组织,培育咨询机构,让公众有序参加到政府公共决策中来。改变政府决策习惯,转"为民做主"为"问计于民",缓解社会转型期公众与政府的隔阂和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府治理模式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的治理过程是公共行政领域价值导向的转换过程,传统行政经过新公共管理运动到服务型政府的塑造,围绕着政府治理什么和政府如何治理而展开。政府治理是各种相关主体的互动过程,其工具的选择存在着多元化的倾向,与改革决策和制度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行政论坛》2018,(2):80-87
政府决策过程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主要议题,借鉴心理学的认知动力理论,以及组织行为学的注意力基础观,整理分析2008—2015年中央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注意力的变化情况,结合环保领域中央政府财政投入预算与决算情况,探讨政府环保政策动机与实际政策行为,重点测量中央政府在环境保护领域注意力的变化情况,建构"注意力-动机-行为"的理论框架,从政策理念、政策动机与政策行为的关系出发,阐释政府决策是一个始于政策理念、政策理念形成政策动机、政策动机指导政策行为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民主过程的本质就是参与决策["1]。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假设的逻辑起点出发,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决策环境的变化,使公民参与决策变得非常必要。公民参与意识的兴起,对政府决策提出了新要求。公司必须参与到政府决策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并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实现政府决策和民意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为分析解决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分析工具,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对于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启示:要求我们从我国社会现实实际出发,增加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性.具体来说,政府要树立公民本位的价值理念,完善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制度化渠道,实现政府决策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提高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在《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一书中构建了一个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5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式:自主式管理决策、改良的自主管理决策,分散式的公众协商、整体式的公众协商、公共决策。公民参与的有效决策模型为公共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新技能和新策略,也为公共管理学者提供了一条研究公民参与的路径。中国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吸纳公民参与,是公共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托马斯的模式可以作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创新实践——以芜湖市的探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俊  叶常林 《理论探索》2012,(5):104-107
为了吸引和扩大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各地政府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但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芜湖市的做法是:通过开办"市民心声",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机制,建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监督机制,搭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平台,持续加大对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专项投入,有效提升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水平。其经验告诉我们,提升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水平,要加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建设,推动公民教育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融合,加大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兴起与普及推动了政府公共决策与公众参与之间的互动,目前在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构建政府公共决策与网络公众参与互动机制,应建立适合网络公众参与特性的辅助决策机制;加快对网络公众参与行为的法律规范;构建地方性的网络公众参与长效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蔡定剑 《团结》2009,(4):32-35
所谓参与(Participation),就是让人们有能力去影响和参加到那些影响他们生活的决策和行为中去:而对公共机构来说.参与就是所有民众的意见得到倾听和考虑.并最终在公开和透明的方式中达成决议。公众参与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民主制度.应当是指公共权力在作出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决定公共事务或进行公共治理时.由公共权力机构通过开放的途径从公众和利害相关的个人或组织获取信息,听取意见,并通过反馈互动对公共决策和治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王俊凤 《行政论坛》2009,16(4):46-48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为了防止、制止和禁止政府对农业保险政策扶持行为的随意性和对农业保险的过当干预,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必须通过立法在维护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权威的同时,约束和规范政府的行为.农业保险立法就是国家运用法律化了的经济手段对农业保险进行宏观调控,在明确政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发挥其在构建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与模式、政策扶持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以促进农业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决策责任制:公共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宁 《理论探讨》2003,(6):97-99
决策是一种追求公共利益并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决策直接影响着公共管理的走向和成败,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通过制度规范决策主体的行为,是确保公共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理性,实现公共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行政论坛》2017,(4):131-140
在公共决策过程中,政府能否与媒体、公众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将直接影响政策的质量、政策方案的可接受性和执行效率。基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决策个案分析发现,在"决定—宣布—辩护"式的公共决策模式下,政府垄断公共决策权力使得决策信息严重不对称,政府、媒体、公众等三方之间的互动缺失,其关系极不平衡,爆发影响面较广的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在事件中,三者之间虽然互动较多但关系仍不平衡,政府略显被动,媒体普遍偏向民意,公众抗争不断。在垃圾处理议题重启后的参与式治理决策模式下,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较为充分的保障,三方互动关系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的短期行为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全社会短期行为大量出现,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短期行为也颇为多见。在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短期行为削弱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伤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且此种行为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忧虑。因此,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公共决策中短期行为的表现,探索克服和抑制此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是当前我国政府治理中面临的一个突出而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行政决策是为履行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而进行的决策活动,行政决策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能否取得成效。所以,决策活动是行政活动的典型活动。目前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重视决策理论和决策程序的研究。行政决策科学化的问题,已经成为行政管理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所谓决策是指一个人或一个行政组织作决定的行为,即从为达到一个预定目标的多种可能采取的行为中选择一种行为的活动。如何制定实现预定目标的多种行为方案,如何从多种可能采取的行为方案中挑选一种能够获得满意的最佳选择以及在制度上保证这个最佳选择的有效实施和不断  相似文献   

20.
陈岩 《学理论》2011,(18):48-49,57
":善治伙伴"关系的确立基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有效合作的前提。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对二者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明确政府的让渡选择,只有这样才能职责清晰、互不干涉,保持非政府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发挥其在危机心理救助中的优势。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面临如下阻力:政府对非政府组织重视程度不足、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心理救助缺乏资金保障、参与公共危机心理救助的非政府组织间缺乏有效协调、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心理救助过程中专业性不强等诸多阻力,为此,有针对性地选择解决对策,探寻有效路径,这已成为当下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