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他一生的经历曲折奇特,颇具戏剧色彩。他曾从一个学习新学、探寻立宪救国之路的有志青年,转变为依附袁世凯、策划“洪宪帝制”的“筹安会”首领,又从一个“帝制余孽”演进为拥护孙中山、倡导民主共和的革命者。几年后,他又脱离国民党。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度人生角色的变换,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风云的变幻。那么,杨度的思想和政治追求是怎样发生变化,他又是怎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呢?  相似文献   

2.
杨飞 《廉政瞭望》2013,(7):66-67
在很多国人的记忆里,杨度是个反面人物,因为他曾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奔走效力。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杨度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不仅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为秘密战线上的特别党员,在上海做了大量情报工作,且至死恪守组织纪律.连家人都不知其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4)
正1875年1月10日,杨度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原名承瓒,16岁改名为度,字皙子。1931年9月17日在上海因病逝世。杨度的一生,充满了自我革新的自觉。他年少时参加科举,连中秀才、举人。他是经史大师王闿运的得意门生,又是留学日本的学界领导;他曾鼓吹君主立宪,参与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又投身革命,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传统学养深厚,佛学独树一帜,是"旷代逸才",又接受革命思想洗礼,学习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纵观杨度充满传奇的一生,可  相似文献   

4.
杨度──从大臣到共产党员常治国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医民救国,继起自有后来人。这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杨度,在去世前几天所作的一副自挽联。联语坦率而集中地概括了他一生中巨大转折的经历和终于确立了远大理想的事实。短短的22个宇,上联...  相似文献   

5.
杨飞 《廉政瞭望》2013,(4):66-67
在很多国人的记忆里,杨度是个反面人物,因为他曾发起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奔走效力。但鲜为人知的是,在杨度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不仅在白色恐怖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成为秘密战线上的特别党员,在上海做了大量情报工作,且至死恪守组织纪律,连家人都不知其真实身份。卖房营救李大钊尽管很多人骂杨度是立宪"祸首",但他实际上是一名勇于补过、追求进步  相似文献   

6.
杨度是我国本世纪初涌现出来的著名政治家和学者。他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曾经起过不同的作用。他早年是一位意气风发、爱国救世的革命青年。辛亥革命后,他变为替袁世凯复辟帝制出谋献策、国人皆曰可杀的“帝制祸首”。此后,他又从“帝制余孽”演进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从事地下革命斗争的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本文介绍杨度晚年撰写的几副挽联,从中可以看到杨度晚年思想上发生的巨大转变,同时。也可以窥略出杨度风流不凡的文采。  相似文献   

7.
杨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政治人物。由于他曾列名于“筹安会”六君子之首,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出过大力,人们对他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往往感到难以理解。究竟应如何看待杨度入党?《求索》1987年第6期发表余应彬《杨度晚期历史观论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助手。他在中国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上作出了人人有口皆碑的贡献。他是新中国的功臣。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代秀代表。他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9年起他就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成员之一。他又担任政府总理前后26年。他参加过党中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决策,领导过多方面的工作。他在中央工作时间之长,工作方面之广,在党内领导人之中也是很少有的。他一生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影。周恩来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之一,他在1922年旅…  相似文献   

9.
传奇杨度     
杨度,1875年1月15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塘乡姜畲村,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政治活动家。作为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五四运动后,他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杨度(1874-1931),湖南湘潭人,字皙子,号虎公,又号 虎禅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极富争议的政治人物。1975 年冬,周恩来在重病中特别提到了杨度晚年参加共产党一 事,“他晚年参加了党,是我领导的,直到他死。”当时人们听 到这一消息,都难以置信,更无法理解,一个臭名昭著“帝制 祸首”,怎么是中国共产党员呢?  相似文献   

11.
妙手成联情韵迸现──谢觉哉楹联析袁南生谢觉哉不仅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楹联艺术家。从以下几则联语,我们既可以领略谢老献身革命的光辉思想,也可以窥见他卓尔不群的联艺风采。贺姜国仁母寿联一门萃女秀贤男,画获话中来,八千里外;夫子负族称乡誉,班...  相似文献   

12.
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侨联主席、著名爱国侨领庄希泉,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从1942年起,在40年中曾4次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至1982年94岁高龄入党,实现他几十年的夙愿,表现出追求光明进步的执着精神.他成为党的历史上入党年龄最大的党员.  相似文献   

13.
小鹏同志一生,功勋卓著。他给毛泽东当过秘书,当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主任;他勤于笔耕,编研党史,江泽民总书记曾给他回信勉励;他坚持摄影六十年,题材独特,技术精湛,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若干历史的瞬间,实现了斯诺先生的遗愿……在纪念小鹏同志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回顾我们几十年来的交往,想起那些顶风冒雪、炎炎烈日、刮风下雨的日子,想起那些挑灯夜战,夜以继日的日子,我分明感到,小鹏同志分明还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则活在他的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特别是他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苏俄的帮助下,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找到新的革命道路以后,更焕发了昂扬的革命精神和斗争勇气。他坚定地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这种精神和勇气。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是在1922年夏陈炯明叛变之后才确定的。在此之前,他虽然同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有过接触,但还没有下定联俄、联共的决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建议下,表示愿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反对帝国…  相似文献   

15.
正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不但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语),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袖,对中国民主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一生经历坎坷,毁誉参半,但是民主是其终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是贯穿其一生的思想主线。陈独秀虽然没有亲自出席中共一大,但由于他在五四运动时期高举科学民主旗帜的巨大影响力,由于他对无产阶级新文化的热情宣扬,由于他为创建中共所做出的思想上、组织上的重大贡献,仍然被选为第一任书记,并连任五届,成为中共早期组织上、精神上的领袖。  相似文献   

16.
放弃错误主张积极追随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杨度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同他辩论过如何救国的方法、道路。在一次孙中山主办的宴会上,杨度曾对孙中山说:“我主张君主立宪,我事成,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我当尽弃自己的主张以助先生。”并举起酒杯,当众立誓:“我失败而先生成功,我当尽力以赴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诺言。辛亥革命后,杨度曾先后支持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但均遭失败。从此,他从错误中清醒过来,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信任。在《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刊登有1923…  相似文献   

17.
窦述 《党的建设》2011,(7):31-32
窦述同志出生于山西应县农村,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农村长期从事党的地方工作。全国解放后,他历任天水、张掖地委书记,省委农村部部长、农林办公室主任,省政府秘书长等职务,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一生学农业、搞农业、爱农业”。 1983年,窦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但...  相似文献   

18.
1998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活动家、中国工人运动先驱、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项英同志诞辰100周年。今天我们集会纪念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缅怀他为人民解放和民族振兴奋斗、献身的毕生实践,都将受到深刻的历史启迪,并从中汲取激励自己的精神力量。项英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的一个职员家庭,小学毕业即进纺织厂学徒、当工人。五四运动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武汉组织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这时起到1941年43岁时牺牲,项英的一生是矢志革命的一生,是战斗不息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2003年6月7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海南人民的忠诚儿子——冯白驹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冯白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坚持真理,严以律己,党和人民给予他很高的荣誉和评价,海南人民也深深的怀念他。冯白驹精神已经成为海南人民开发建设宝岛的巨大推动力。冯白驹从海南琼山云龙镇长泰村的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  相似文献   

20.
史海钩沉     
讽腐联语拾遗李俊才“联语”学名叫“楹联”,也叫“对联”,群众俗谓“对子”。一副联语,数十个字,字字珠玑,句句含之有物。艺术而风趣地匡正曲直,针贬时弊。唐朝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正廉明,在衙门前只贴一上联,并广为征集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