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颖 《工会博览》2010,(3):29-29
近日,中国国家画院书画家向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捐赠了15幅书画作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首都困难职工献上一片爱心。捐赠仪式上,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子荣,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共同展示了22位书画家集体创作并捐赠的巨幅作品《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2.
张威 《工会博览》2010,(13):12-13
高速铁路标志着一个国家铁路现代化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象征。铁路人用中国人特有的意志品质,完成了一个新时代里的奇迹。千千万万铁路建设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不仅完美诠释了“中国速度”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我国铁路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向世界亮出了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30年:从器物到内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南风窗》2008,(20):38-41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外交。中国未来的总体外交思路将由主要为自己发展利益服务的"和平环境"战略,转向同亚洲和世界谋求"共同发展与安全的战略"。换句话说,即使在未获国家统一的情况下,中国也不仅要维持自己地区大国的地位,还要史无前例地向世界展现自己独特的大国魅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王亚军 《当代世界》2015,(10):22-23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圆满成功,盛况空前。这既是一次为国人振奋民族精神的盛会,也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外交理念的盛会。这次纪念活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最新实践,也是对中国特色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这一最新提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其内涵体现在制度化的政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中西政党制度的差异性、新时代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定位分别构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中国版本的实现样态,体现了实质民主与形式民主的统一,反映出全新的政治文化,为后发国家提供了新的制度选择,向世界彰示了中国方案的独特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6.
网战TOP10     
上合商调军演向世界展示"肌肉"作者zhengxu321321点击13645水量38 http://jczs.news.sina.tom.cn/bbs/index.shtml新浪军事论坛本次军演是上合组织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首次联合行动,这意味什么?公开的说法仍然是"反恐"——更大规模、更多国家、更接近恐怖主义源头的"反恐"。但显然,在共同的"反恐"(也许还包括其他)诉求下,各参演国还都有自己想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月报     
<正>名家捐画作送暖献爱心本刊讯(记者原菱)近日,中国国家画院书画家向北京市温暖基金会捐赠了15幅书画作品,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为首都困难职工献上一片爱心。捐赠仪式上,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韩子荣,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共同展示了22位书画家集体创作并捐赠的巨幅作品《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世界各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多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张、渗透,推行其文化价值和政治模式,谋求新的霸权。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如何整合各种资源,构建自己的文化软实力体系,抵制西方的入侵和渗透就变得紧迫起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应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形象四大要素。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中国硬实力基础上构成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9.
玫瑰色的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0月21日在上海落下帷幕。这次会议在诸如贸易自由化、全球化、数字鸿沟、人力资源和反对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次首脑会议,以及亚太经合组织“中国年”的一系列部长会议,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形象。可以这样说,APEC 上海会议为今年的中国涂抹了一层玫瑰色。而中国则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亚太经合组织增添了新的内容:上海会议说  相似文献   

10.
“去霸权时代”的中国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亚文 《南风窗》2010,(1):39-41
从大国关系的角度说,中国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这不是中国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世界历史在当下时刻的一种必然。中国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国际现实,调整国际战略思维,更多扮演起全球性国家角色,以防止霸权的衰落对世界政治造成的非良性冲击。  相似文献   

11.
国际文化(或称共有观念)对国家外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崛起对世界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动中形成的共有观念及其建构的利益;崛起的中国的角色身份,不是由内在属性决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关系中确定的。推动国际文化向更高阶段发展,是中国崛起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根本路径。但这不是中国单方面能够做得到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提出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它是中国透析大国兴衰历史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是传承传统“仁”、“和”思想的现实体现 ,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的提出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战略的实现有十分有利的因素 ,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正在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优势,防范化解疫情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中国智慧。同时,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抗疫经验,向深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多边合作、政策协调、联防联控等举措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在抗击疫情的全球行动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过程中,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向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样本和中国倡议。  相似文献   

14.
这里所谓的“拷贝世界”是指由大众传播媒体所构成的精神世界.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书刊、报纸、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等.拷贝世界不同于我们直接感知到的现实世界,它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精神世界,它借助符号、语言和图像向我们提供新闻、知识、思想、见解、广告及娱乐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并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拷贝世界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有的是直接的,但主要是潜移默化的.它能使人受到教育,获得知识.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宣传、鼓动并激励人们去积极行为.改善社会;同时,它也可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过程中派生出来的。由于当代历史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向国别化、在理论领域向现代化发展,进而给中国社会主义者研究这一问题从总体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难题出发;二是要联系相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三是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当做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2013,(4):68-69
一、中国“两会”胜利召开.中国梦开始起航3月3~17日,中国“两会”在北京正式召开。此次“两会”具有两个特殊意义,一是完成了国家领导人的换届选举;二是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大会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中国又一次完成了政权交接的平稳过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政权的稳定性和政策的延续性。2013年“两会”还进行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即大部制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的第七次大规模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世界金融危机对欧洲后共产主义国家的影响可以从它们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来预测.本文第一部分介绍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变化.第二部分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1989年以来,后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欧盟新成员国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作为欧盟成员国正式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但是这也带来了很高的对外经济依赖,使它们处于"卫星国"地位.独联体国家走的是一条混合的发展道路,包含了国家协调、国家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等要素.它们具有半边缘国家的特点.所有后共产主义国家通过贸易和金融向世界体系的开放使得它们的经济易受外部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可以从200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起的金融紧缩的影响中看出来.本文分析了各国对这场危机的反应和适应情况.欧盟后社会主义成员国受到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要远大于独联体国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合法性已受到质疑,国家管制得到了加强.处于半边缘地位的经济体不是世界经济中的过渡性经济体.这些经济体能够通过发展它们自己的内部市场和网络来确保作为世界经济一部分的更大独立性.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必须把那些有能力独立自主和复兴的潜在半边缘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与那些更加依赖资本主义核心国家的半边缘国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8.
葛宁 《当代世界》2011,(2):61-62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的中国与陷于困境的西方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已经不可替代,这些都是当今世界不争的现实。美西方国家除了心理上的不适和焦虑与日俱增之外,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宣扬个人通过奋斗取得成功的价值观,但生活中又常常不是如此。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倡导人生而平等,但即使革命家本人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现实。中国历史有个传统,人再穷,出生时的境地再差,只要好好读书,就有机会货于帝王家。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批判束缚人的"血统论",今天靠自己的双手挣碗饭吃已经不是问题,但民众对代际权力传递带来的不公平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20.
亚洲研究     
1.《东亚的发展:基础与战略》(EastAsian Development:Foundations and Strategies,by Dwight H.Perkin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3,210p.)20世纪60年代初,不到5%的日本人拥有汽车,中国当时是亚洲人均收入最低的国家之一,韩国农民的生活水平与世界最贫困国家的生活水平相差无几,但是如今日本、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本书紧紧抓住这种转变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