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五台县地处晋北干石山区。全县共有40个基层党委,889个基层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543个,农民党员10336名。五台县,既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共30个乡镇,就有25个乡镇475个村,约20万人口处于温饱线以下;又是一个旅游热区。境内五台山居全国...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东风农场一分场四队职工的心中。党支部就是一面旗帜,跟着党支部走心里踏实.生活有奔头,1999年全年全队职工人均收人8100元,红利达到6.9%。一分场四队是一个股份合作制生产队,共有职工93人,其中党员14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生产队看支部,职工看党员。因此,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成了四队党支部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他们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党员重温入党志愿书、入党誓词,组织党员对照党章,开展自查括动。为了使党员奋斗有方向,努力有目标,他们又在全队职工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共产党员形象"大讨论,融洽党群关系。结合生产队的实际情况,他们还推出党员、党员干部、退休党员双百分考核办法。各种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素质,增强了他  相似文献   

3.
金俊贤 《先锋队》2013,(13):24-2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怎样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如何选拔、任用农村党组织带头人?五台县在482个农村党组织中,创新运用"三招式",让党支部书记真正成为致富的"带头人"、群众的"贴心人"、新农村建设的"领军人"。带领着9867名农村党员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也带动着27.6万余农民红红火火建设新农村。"开渠活水":建立健全选拔、培养、任用机制,实现"三要三不"。村级党组织是一个载体,而选好、用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才是根本。遵循这一理念,五台县委组织部实行了"三要三不"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5.
走进五台县东雷乡宏塘村,看到的是:制种玉米田一块块丰收在望;移植的风景树一片片茁壮生长;新建的牛、羊圈舍一排排整齐划一。村党支部书记康万福高兴地说:"村里变了,村民们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赚,这多亏了咱乡驻村扶贫干部刘志勇。"这是该乡干部下乡驻村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侧面,其目的只有一个:与群众接"地气",让干部受教育,念活产业扶贫"三字经"。"沉"下去找准农民致富"金钥匙"宏塘村僻居东雷乡西北方向,一条沟连接着山里山外,形成了山多、沟多、坡多、人  相似文献   

6.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真的富。大兴区榆垡镇求贤村党支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提出“一带二比三落实”,即:1名党员带动10户群众,做促进发展的先锋、服务群众的主力军;在党员中开展“比致富比和谐”活动,看谁能带头掌握一门新技术、选择一个好品种、帮扶一个困难户,看谁率先了解一个新动向、走访一个难点户、化解一个新矛盾;落实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承诺,落实党员奖惩机制,对带动村民户数多、致富效果好的党员,给予奖励;对于不尽职的党员,村党支部在党员大会上进行点名批评。  相似文献   

7.
一个近乎封闭的山旮旯村,人均纯收入从280元上升到1800元,是国家贫困县人均纯收入的2.1倍。一位土生土长的“山里婆”,被山西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成为全省“三八红旗手”。这位“山里婆”名叫李爱芳,是五台县南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南坪村的人们说,在实践“三个代表”的人生轨迹上,她像一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群山环抱的南坪村落里。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母亲逝世十周年,往事历历在目。记得刚解放不久,我8岁那年的一天,当我从五台县天池沟村小学放学回家,母亲又给我端上了变味的"和子饭"——煮着榆树叶的玉米面糊糊。我一看清汤寡水,无  相似文献   

9.
深秋时节,记者走进了五台县东冶镇西河村移民新村。眼前是一排排小二楼拔地崛起,街道两旁花池点缀,绿树成荫。学校里书声朗朗,敬老院笑语飞扬,电视、电话、手机声不绝于耳。村民们尽情地享受着新农村里的新生活。村党支部书记韩树义介绍:2007  相似文献   

10.
锦州市委从1992年初在全市农村开展“村党支部小康工程”活动中,以奔小康为主线,促进后进村党支部转化,取得了明显效果。后进村党支部从1992年初的679个,减少到现在的103个,由占全市村党支部总数的41.5%,下降到6.3%。 一、转变观念,明确后进村支部标准。1992年初,锦州市委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确定后进村党支部的三条原则、三项内容和四条主要标准。三条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既看党建,又看经济的辩证原则;发展生产力第一的原则。三项内容是:经济建设、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四条主要标准是:(1)党支部核心领导作用获群众评议59分以下(满分为100分);(2)集体经济年纯收入1万元以下;(3)村人均年纯收入500元以下;(4)年发生刑事  相似文献   

11.
凤阳县刘府镇刘西村,过去是一个鲜为人知、很不起眼的小村,近几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竟魔幻般地一跃成为全县的第一个亿元村。如今的刘西是——  相似文献   

12.
在灵山脚下的清水镇洪水口村,流传着一个有关“山魂”的古老传说。据说是“山魂”左右着村民的富贵,为他们指点着迷津。如今,以于广云为书记的村党支部,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山魂”。是她,使洪水口村村民在三年时间里人均收入实现了“三级跳”:1998年为2567元,1999年为3768元,2000年为5800元,每年都递增1000余元。洪水口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仿佛是物理学上的一次杠杆原理演示。党支部因找到了支点和杠杆,也找准了自身定位,从而撬动了洪水口村经济这块“大石”顺着灵山快速滚动发展。他们…  相似文献   

13.
桑宏波  王春苗 《实践》2009,(5):30-30
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村集体外债高达20多万元的"穷村",到现在全村人均纯收入6300多元,集体经济以每年40多万元的速度递增、"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小康村",这一切都凝聚着开鲁县人大代表,开鲁镇西关村党支部书记王财的心血。任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王财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开鲁镇每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14.
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靖宇县有 10个相对贫困和后进村党支部没有支 部书记合适人选。县委站在"选准一个 人,造福一个村"的高度,拓宽选人用人 渠道,在县直机关副局级后备干部和乡 镇机关优秀干部中选派了10名干部,到 这些村任党支部书记,增强了村党支部 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是选贤任能,强班子。在一些贫困  相似文献   

15.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与广大农民鱼水相依、手足相连,集中体现着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也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切入点。因此,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是关系到党的基石稳固与否的一个关键。农村改革20多年的成功经验用铁的事实说明了村党支部在农村发展与繁荣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农民实现温饱,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紧密关联;“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对村党支部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村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  相似文献   

16.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10,(6):22-22,21
灵武市郝家桥镇王家嘴村是灵武市有名的富裕村,2009年,全村建筑业产值200万元;温棚种植产值2400万元;草编产值560万元;废旧金属收购产值1700万元;运输业产值300万元;畜牧业产值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四千多元。这些都得益于王家嘴村有一位党组织和群众认可的"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秀娟。近几年来,朱秀娟先后荣获"全国女能人"、全区先进农村党支部书记、全区优秀妇联干部、全区计划生育先进个人、银川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地处酒泉市南郊的西峰乡苜场沟村,有8个村民小组,435户,1550人,2027亩耕地,是西峰乡经济发展较快的村之一.十几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引导农民向小康和富裕型小康目标迈进的同时,把服务群众,增强实效性作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农村发生巨大变革和农民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仍然有所做为,并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该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获得双丰收.至1999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7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40元,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地授予"科技推广示范村"和"全区50强村"称号,村党支部也被省、地、市评为"红旗党支部"、"先进党支部".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正气》2003,(Z2)
30年前,28岁的任成龙挑起了长子县西郭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如今,任成龙已由一个敦实的小伙子,变成了个佝偻老人,但西郭村却由一个既乱又穷的村子变成了柏油路、喷灌地、农业实现机械化、年人均收入三千元,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任成龙30年如一日,默默地守着这块土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农村土地承包前,西郭村有40亩果园,当时,园里的树木由于“吃”不饱、“喝”不足,果子长得瘦小,虫子倒长得挺肥,收益少得可怜。土地承包时,告示贴了三遍,承包额降了2次,全村280户、860人,从群众到党员无一人问津,大家都知道果园是个烂摊子,谁承包谁吃亏…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8,(8)
正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村党支部团结带领全体村民,针对缺少立村企业、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渠道不多的"痼疾",开出了招商引资、兴办村企、改善民生的"三张药方",不断提高摆脱贫困、自我发展能力。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5800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大力招商引资,架起脱贫致富直通桥。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立足靠近主  相似文献   

20.
今年41岁的陈艳娥,说话办事风风火火。可就是这么一个风风火火的女能人,任村党支部书记四年多来,竟哭了三回。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