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5 毫秒
1.
1988年6月召开的苏共第十九次代表会议强调指出:“要尽一切可能使千百万劳动者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参加国家的管理”。为此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因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能保证国家与人民之间保持经常的联系,吸引千百万劳动群众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地参加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与社会公正的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它主要表现为社会各阶层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平等地位。根据社会公正的原则,管理的政治体制与自治的社会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入发展,苏联社会自治的各种形式——苏维埃、党、各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劳动集体,正在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行使其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2.
南斯拉夫的自治过程由经济到政治,由工人自治到社会自治大致经历了25年(194~1974年),三个重要阶段。74年时基本定形,74年以后仍在不断完善。完善自治的过程在1948年苏南关系破裂以前,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1948年6月南被开除出情报局,苏南公开分裂。与苏彻底决裂后南要创立新的意识形态。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苏为什么采取霸权主义政策。南由外及内,认为苏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官僚变形”,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应从经济上解释,即国家对经济的极大集中。对南来说,避免走苏联的道路,必须减少国家的权力,走自治道路。其次,由于与苏决裂,南面临严重经济  相似文献   

3.
民主巩固理论是用来解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部分新型民主国家民主制度的倒退或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框架,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看,执政党和总统和平轮替的次数往往被看做民主巩固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广义角度看,地方自治和作为地方自治核心组成部分的地方选举的代表性和独立性程度被看做判断民主巩固与否的重要指标。韩国是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后民主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本文试图以地方选举的独立性和代表性程度来判断韩国的民主巩固程度。  相似文献   

4.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是苏共二十七大确定的,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战略方针。为此,苏联当前新领导十分强调劳动群众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强调直接参加企业生产管理的劳动集体自治。与此相应,职工全体大会这一作为实现集体权力的直接民主的形式提高到了显要地位。本文试就苏联劳动集体全体大会这个问题作些简单的介绍和初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原苏联领土上最近发生的危机解释为1989—1991年开始的社会转型的延续。苏联的民族地域联邦主义将各个族群的认识政治化和原生化,最终在苏联经济改革后期造成了激烈的民族冲突。普京以他的历史观发起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其基础是对乌克兰历史的泛俄式的理解。这种对历史的政治化让我们想起了苏联后期的分离冲突是如何开始的。当时,一些自治单位希望从所属的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分离出来,留在苏联境内。然而,国际社会无条件地支持母国(前加盟共和国),要求分离国(自治单位)回到母国,并通过“占领地保有原则”(uti possidetis juris)的国际法原则将母国的这一提议合法化。一些自治单位已经成为不被承认的国家,而其他自治单位(例如克里米亚)则积累了不满情绪。具有象征意义的是,2008年后原苏联地区的所有战争都是晚期苏联分离冲突的重现。克服分离冲突最流行的外交方案——联邦化——几乎没有效果,而另一方案——土地换和平——也没有取得突破。被激怒的冲突各方倾向于转向单边甚至军事方案:使未被承认的国家成为保护人国的保护国(2008年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由母国重新征服(2020年的卡拉巴赫),以及由...  相似文献   

7.
法国《东西方比较研究杂志》1982年第2期)南斯拉夫是一个分权自治的联邦国家。在南斯拉夫,调节法令和自治法令是由各级行政当局制定的,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议会、联邦执行委员会、社会政治共同体和自治组织是制定调节法令和自治法令的机关,同时还在行政上负责监督法令的执行情况。作者认为,自从1963年建立联邦宪法法院和各共和国法院以来,法律监督得到进  相似文献   

8.
迄今为止,除了民主德国,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之外,苏联和多数东欧国家都已提出了关于自治的思想,在这些国家里,自治已成为一种日益广泛的社会现象。然而,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对自治理论的提法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推行自治的具体做法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对此做一些比较研究。一、自治是苏联东欧国家改革进程中的共同发展趋势在苏联东欧国家中,无论是最先提出自治理论和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  相似文献   

9.
劳动集体和提高劳动集体的生产和社会积极性,在当前解决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任务中具有重要作用。劳动集体——社会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企业、机关和组织的劳动集体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层组织。党支部是劳动集体的政治核心,党组织肩负着在集体活动的生产和社会——经济领域里实施党的政策的职责。苏联的劳动集体是人们共同劳动和工人、集体农庄庄员、知识分子和不同民族、部族的  相似文献   

10.
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以及新修订的苏共党纲都强调:“必须始终不渝地和不断地发展社会主义的人民自治”,要“进一步采取步骤提高工会和共青团以及各个创作协会和志愿协会在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苏共新党章中还增加了一个章节,专门论述党与国家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相互关系。确实,近年来,苏联对发展人民自治的问题愈重益视,而且对党在发展人民自治过程中应起的作用也愈益明确。本文拟从苏联社会的一个侧面——高等院校,向读者介绍大学生各种自治组织的职能以及在大学生的自治活动中党组织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探讨社会主义未来时尤为重要的是分析社会主义形成和改革过程的深层因素——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社会主义危机暴露了其所有制的弊病。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公有性和全民性必然导致其无主性、国有性和脱离群众等特点。公共组织政权为必须以国家形式体现社会主义所有  相似文献   

12.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俄社会组织发展的"黄金时代"。苏维埃国家在这一时期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21年3月-1924年5月,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初创,建立了宪法框架下社会组织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从1924年5月至1928年2月,随着在经济领域运用市场经济机制措施的收缩,开始构建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1930 年 8 月通过了关于社会组织的新的条例,明确地将社会组织的宗旨与苏联社会主义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该条例的颁布和实行,标志着宪法框架下部分自治的管理体制终结,苏共主导型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确立。新经济政策时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初创与确立,是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摸索和建立治理国家模式,从相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一个缩影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吕鹏 《俄罗斯研究》2012,(1):154-176
一些学者认为"后共产主义"一词现今已经过时,理由是转型的成果在那些之前的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中已经定型。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层面的转型却否定了"后共产主义终结"这一理论,因而即使是在抛弃苏联式社会主义体系的二十年之后,"后共产主义"仍不是一个多余的概念。相反,在东亚和东、中欧的比较研究中,重视"实际存在的社会主义"的过去,并将它作为一个实质性的解释变量,能显著地增进我们对转型国家多样化轨迹和形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指出,劳动者收入的增长也是国家财富的增加,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则是社会急速衰退的征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区别之一。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改革攻坚,其...  相似文献   

15.
操突厥语民族之中,与吉尔吉斯人最亲近的是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与哈萨克人都有(吉尔吉斯人和哈萨克人是亲族)的说法。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欧洲人把哈萨克人称之为吉尔吉斯人,而把吉尔吉斯人称之为喀拉柯尔克孜,1920年建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25年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  相似文献   

16.
西方社会的民主制度既非同一模式,更不是一步到位。在法国,民主首先作为一种反对特权的思想观念(主权在民)出现,其目的是推翻旧政体,建立一个以平等的政治、法律身份为基础的新体制。借助当时依然存在的代议机制——三级会议,第三等级宣布自己足以代表整个民族并组建了国民议会,由此掀开了现代民主制度的新篇章。虽然当时的共和主义者是以卢梭的民主理念为蓝图,即"公意"体现在公民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上,但在实际落实中,国民议会从一开始就采用了委托立法,即间接立法的办法,而对选举权拥有者的界定则经历了更为漫长和曲折的道路。"一人一票"只是自称"民主制"的国家中普通民众拥有的相同生活方式,其更为核心选举办法则更多依托于各国政治体制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7.
综观目前八十年代中已经过去的几年,可把发展生产管理的自治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大体上包括第八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为适应保共十二大关于国家、个体和劳动集体、社会主义所有制主人的规定,为使经济生活确实实现民主化,进行了多层次的,富有创造性的政治-组织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这一时期,从事物质生产的所有企业都确定或建立了自治的集体机构(作业队和企业集体全体会议,作业队理事会,经济理事会)。1982年开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种理论其中包括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基本上可归结为二个因素——规律和范畴。因此,发现和研究成熟社会主义的规律以及反映这些客观规律的新概念(新范畴)的科学表达方法乃是成熟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趋势。如果个别作者在专著中得出了某些科学结论、原理和概念,而后又反映在党或国家的文件中并加以具体化,也就是说上升为公认的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阶段——这是理论发展极重要的因素。对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理论研究提  相似文献   

19.
苏联政治·法律列宁的民主观—读书琐记周必文苏联东欧研究资料82.9期列宁关于改善国家机关的思想与实践王义林学习与研究(吉林)82.12月4期苏联专家论述全民国家理论世界法学82.12月4期成熟社会主义和克服阶级差别薛汉伟译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成熟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阶级结构的发展李贺林译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苏联“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间题王正泉、姚洪芳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82.12月23一24期社会主义国家形式的多样化(苏)哈比布林国外社会科学情报82.11期苏联社会的阶级结构田森国际共运教研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第一个同苏联模式决裂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把“工人自治”的设想付诸实践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经济改革在世界上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经过40多年的实验,南斯拉夫最终放弃了所谓的“工人自治”模式。事实表明,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任何用其它经济制度来取代市场经济制度的试图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