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会给女性健康、就业、家庭经济、家庭关系、扶幼等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和社会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给生育二孩的妇女和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政策调整,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背景下,解决女性就业问题应营造舆论氛围,转变固有观念;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女性权益;调配公共资源,解决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2016年起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全国及广东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可是对提高生育率的作用十分有限,制约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效果。基于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广东省城镇家庭样本数据,以及2015—2017年对广州市家庭深度访谈,发现广东儿童照顾主要依靠家庭解决,社会照顾体系缺失,导致在二孩政策下,家庭的照顾资源压力增加,直接影响着女性的生育意愿。由此,结合其他国家儿童照顾政策改革思路及中国地方探索实践,有必要为有0—3岁儿童的普通家庭建立"福利混合型"儿童照顾政策体系,支持家庭的照顾功能,帮助女性平衡工作与育儿,以切实提高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实现国家人口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适龄女性面临的就业压力将越来越大.在影响女性就业的因素中,立法不完善、法治不健全仍是一大根本原因.目前,我国女性就业还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必须予以克服.国外在以法律手段保障女性就业方面有一些有益的做法,值得关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女性就业现状,从法律角度加强对女性就业权的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政策"一胎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过多地关注经济因素而忽视性别公正造成的。为了扭转计划生育强制的"一胎化"造成的人口结构以及超低生育率问题,我国继"双独二孩"和"单独二孩"政策后又实行了"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但"全面二孩"政策需要从性别公正的视角来认识,为了确保女性基本权利与生育政策积极效应的正向相关性,应该加大陪产假制度供给、健全"全面二孩"政策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全面二孩"的相关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和家庭结构的转变,家庭福利政策体系的不完备与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文章论述了家庭支持体系的理论背景及国内外的探索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与完善成都市家庭公共服务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面二孩生育新政出台既增加了每个家庭的生育选择自由,也让生育主体多出一份生与不生的纠结。针对高校女教师这个生育群体,在描述她们主要生育贡献的基础上,具体探讨她们在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的生育挑战与应对的结果表明,高校女教师的二孩生育其实是一个社会工程,是一种涉及到文化变迁、制度改革、职场和家庭领域男女性别关系调整等多层面、多方位的共建共享过程,所以需要多种社会力量合力的全面释放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两项二孩生育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不明确.面对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近年来全国人口出生状况的客观现实,应及时厘清"全面两孩"政策在育龄人口生育子女数量上的具体目标,并将政策的提法和态度由目前的"允许"生两个转变为"提倡"生两个.在思想认识上,要正确看待目前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现状,改变以往控制人口政策下形成的思维定势,特别是要认识到现在不仅"物不是",而且"人已非".同时,在放开三孩政策开始实施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升人口出生率,应将重点放在支持和鼓励育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目前的生育处于较低水平,虽然相继实施了"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取决于人们的生育决策。本文以"单独二孩"生育政策调整为研究背景,使用在陕西省的调查数据,从政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来探讨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研究发现,是否生育二孩决策与生育政策、直接生育成本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生育的预期成本越高、机会成本越大以及当前的婚育观念都降低了决定生育二孩的可能性;生育的精神动机,如追求子女带来的精神慰藉、家庭幸福等,对于育龄妇女的再生育决策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育龄妇女二孩生育决策的研究可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标志着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生育政策从"效率"向"公平"的价值回归.然而生育政策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缺失社会性别意识,看似对女性保护的政策法律,没有考虑其执行效果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忽视了女性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利益诉求,加剧了女性的不利地位,背离了生育政策的价值追求.所以,政府应该加大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在生育问题上增加投入,确保女性不因为生育而丧失社会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