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杨桂香消费文化是指消费品和消费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及其作用。提高消费品及消费活动中的文化含量,特别是高层次精神文化的含量,无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将起...  相似文献   

2.
国外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对中国消费品出口贸易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六个方面: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而交通通讯支出比重、医疗健康支出比重和娱乐教育文化支出比重持续上升,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结构和规模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发达国家服装鞋类支出比重和家具家用设备支出比重以下降为主要趋势,但大部分国家下降很慢,而且一些发达国家这两个比重呈现波动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中国服装与消费类纺织品、相关轻工类消费品、家用电器等的出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交通通讯支出比重、医疗健康支出比重和娱乐教育文化饭馆旅店支出比重不断上升,也促进了中国消费品出口的增长,有利于中国开拓消费品出口市场;处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服装鞋类支出比重和家具家用设备支出比重变化不一样,对中国消费品的出口具有不同的影响;各国居民信息消费和娱乐休闲消费的快速增加推动了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国外绿色消费的兴起对中国消费品的出口产生了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消费文化是物品生产从"匮乏"转为"丰盈"时代的产物,在"物"的包围与消费快感的裹挟之下,表现出符号性、享乐性、夸示性与全球化等特征。在消费社会中,满足消费欲望的快乐原则成为实现商业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消费行为与观念在非理性的自我膨胀中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生态环境与社会心理等方面构成破坏性的侵蚀。面对如此困境,从消费文化视域提出利益与资源均衡分配、消费文化价值观重塑、平衡社会心理、和谐消费等新策略,不但是学术上的一种有益探索,而且对于社会均衡、和谐发展也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0,(3)
正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民幸福感的重要标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正在快速增长。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的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对人的交往的影响虚拟化本质主要体现为"网络景观"、"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网络景观"造就的人工世界使人产生了沉迷于"娱乐"的游戏心态;"大众文化"带来了"赫胥黎式"的文化萎缩,使人丧失了深层思考的能力;"消费社会"造成了人的精神异化。要消除网络文化低俗之风对人的影响的悖论,就要强化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主导性,引导人增强网络交往的虚拟素养。  相似文献   

6.
消费过程实为一场游戏,而消费品则为游戏中的重要道具。突破消费研究中的个体需求论和结构决定论,以兼顾结构与能动的综观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文化与境况。就都市青年而言,汽车消费是他们破解时空紧张、构建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消费空间、驾驭现代生活的"坐骑",都市青年通过汽车消费建立起积极有效的生活信念,发展出掌控生活的权能感。  相似文献   

7.
郭景萍 《学习与实践》2012,(11):115-121
现代消费文化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相关特征。其一,消费文化的大众性与等级性。现代消费文化的愉悦性、世俗性、柔软性、平等性鼓励了消费的大众性特征,但"竞争"甚至是"区分"的消费模式却为等级性消费铺桥搭路。其二,消费文化的审美性与庸俗性。现代消费文化的审美走向娱乐化、感性化和享乐化,带来自身的庸俗化倾向。其三,消费文化的技术性与人文性。消费的科学技术化促使消费合理合法、使消费者坐享其成,但却使消费者某种程度上走向迷失。消费文化的"二律背反"面临着难以调和的困境,但却是可以选择的,引擎与控制来自社会。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1)
<正>国人的钱都去哪儿了?"2017中国消费小康指数"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过去的一年,受访者每月收入的十大主要用途是:日常饮食,购买基本生活用品,子女的养育教育,服装服饰,文化、娱乐、休闲消费,住房,社交应酬、本人或家人医疗,交通,储蓄给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560亿元,同比增长10.4%;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贡献率达到71%,同比提高了13.3%,成为拉动GDP最大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3,(4):61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显示,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3%,比去年12月的15.2%,增速大降2个百分点,说明社会消费不够旺盛。其中餐饮业收入的增速仅为8.4%。而限额以上企业餐饮收入甚至下降了3.3%。限额以上企业出现负增长。据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分析,是因为公款吃喝下来了,影响了高档餐饮和名酒消费,因而影响了整体消费。  相似文献   

10.
龚雯 《政策》2003,(12):18-19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这"三驾马车"跑得快慢不均。据最新统计,今年1-8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出口双双快行,同比均增长32%左右,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只有8.5%左右,其中上半年仅增8%,消费需求不旺的问题再次凸现。长此下去,必将制约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最近,记者就这一经济难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单食主义者,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消费群体,在信息化时代正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单食主义者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又极易转化为文化民族主义者人群。一旦成为文化民族主义者,将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的推进形成巨大的阻力。因此,从"文化单食主义者"入手,探讨这一文化消费分化的内涵、成因以及对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具有一定探索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俊敏  马海燕 《求索》2011,(5):128-129,124
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避免纵欲,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网络消费与当代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它赋予当代青年消费文化许多新的特质.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在消费工具、消费空间及消费体验三个层次上推动了青年消费文化的变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工具,网络消费使当代青年消费文化具有消费观念的超前性、消费行为的时尚性、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和消费方式的便捷性的特征;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空间,网络消费呈现出了流动性、隐秘性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这一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而作为一种新的消费体验,网络消费给当代青年带来了新奇体验、认同体验以及现代性的"好恶交织"体验等方面的新内涵,这些都与当代青年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服务     
(一)发展消费服务的意义 这里所讲的消费服务,既不包括生产服务,也不包括与消费无直接关系的一般服务,(如金融、保险、纯商业以及运输业中的货运等),而只限于与人民消费直接相关的服务。这种服务所形成的产品,仍然可以称为消费品。马克思说:“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这种“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是整个消费品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陈微 《青年探索》2000,(3):20-23
反向消费,特指肇始于年轻一代又向整个社会一步步拓展的以青年消费市场引导着消费革命的一种消费文化。现代青年的消费所引起的生活方式变化,其深刻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与影响。通过消费,青年以新的权威受到社会关注与认同,并从消费文化中获得文化反响意义,也由此确立了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社会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对经济拉动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1409.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974.6亿元。离岛免税成为"金字招牌",免税经营主体从2家增至5家,免税店从2家增至9家,经营面积扩大了30倍。消费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购物环境改善明显。"十四五"期间,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田晖 《前进》2003,(4):37-38
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品愈来愈丰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消费品(包括劳务)的质量、品种、规格、安全、卫生、消费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致使消费者权益受损的同时,影响和干扰了合法的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推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树立消费者的主权观念丰富多彩的消费品,是保护…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经济正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消费的前提是了解消费的波动规律和影响因素。因此,分析研究社零额发展趋势,对相关内容和变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深入剖析湖北消费结构状况和社会消费增长趋势,对新形势下提高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推动消费合理性增长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对于处在转型期的湖北经济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文明成为当代都市社会的特征之一。消费文化社会的来临,在使消费本身日益成为当代都市人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都市文化主体的内在精神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真"、"善"、"美"三方面精神实践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勾勒出当今消费时代都市人在主体精神世界发生转变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