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治理与公务员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迪·豪威尔所编的《中国的治理》(Gov- ernance in China,edited by Jude Howell,Lan- ham, M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4)一书对中国治理中的各种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我们从中选取了香港大学政治学系美籍教授约翰·P.伯恩斯题为《治理与公务员改革》的文章,该文根据善治的五个要素分析了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现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美刊《共产主义与后共产主义研究》第37期(2004年)刊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系教授阿列克谢·舍甫琴柯题为《恢复党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市场转型的轨迹》的文章。作者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作出的组织上的调整的逻辑与内在机制,以及这一过程带来的结果的新的概念框架。由此出发,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改革中的作用已调整,党的各级干部和机关在本质上转向以创业为中心,同时较强的党的机构和制度的存在使既得利益集团难以形成,而这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荷兰出版的《中国信息》杂志2004年第18卷上刊登了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贝尼维克、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副教授艾琳·唐以及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祖德·豪厄尔三人合写的一篇题为《自治与社区》的文章,该文对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与城市居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居委会)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有关中国农村和城市治理的理论问题。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4.
法国学者、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思想》杂志(季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文,对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舆论以及萨米尔·阿明等学者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驳。他指出,西方的舆论制造者掀起了媒体大合唱:中国正在迅速走向资本主义。中国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正在消失,只剩下寥寥几个陈旧的国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也将要私有化。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不可能持久地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并存下去。中国社会主义的怀疑论者,例如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市…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自由思想——— 2 1世纪》杂志 2 0 0 4年第 1期发表了题为《在第五次浪潮奏鸣曲中的中国弦律》的文章 ,作者是“伊斯塔” (ИCTA)集团公司的总裁、俄国家杜马主席的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安·祖耶夫和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和金融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留·米亚斯尼科娃。文章主要论述了在第五次浪潮中美国、欧盟、日本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也谈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前景。应当指出 ,作者的某些看法与事实有出入 ,作为一家之言 ,供读者参考。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五次浪潮的来龙去脉康德拉季耶夫大周期的第五次浪潮始于上个世纪的 90…  相似文献   

6.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理论     
特里·伊格尔顿发表书评文章,介绍阿米特·乔杜里的新书《D.H.劳伦斯与“差异”:后—殖民性及其诗歌》(Amit Chaudhuri, D.H. Lawrence and 'Diffefence':Post-Coloniality and the Poetry of the Present, Cambridge, 2003)。文章指出,当前学院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理论家不再关心文  相似文献   

8.
《阿雷格里港宣言》及评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2005年4月2日发表了题为《〈阿格雷里港宣言〉及评论》的文章,该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参加第五届世界社会论坛的19位世界著名的进步学者,包括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萨米尔·阿明、贝纳德·卡森(Benard Cassen)、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等共同起草的《阿格雷里港宣言》;第二部分是南非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邦德对该宣言所作的逐条评论。现将该《宣言》及邦德的评论译介如下。《阿雷格里港宣言》自从2001年1月召开第一届世界社会论坛以来,无论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层面,社会论坛现象已超越自身而扩…  相似文献   

9.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逝世后, 世界各大媒体都发表文章进行报道和评论, 一些媒体的批评性文章激起了很大的争议, 尤其是《纽约时报》发表的乔纳森·坎德尔的诋毁性讣文。王晓群教授的文章对这些论争进行了述评, 认为这些争论不仅仅是针对德里达个人的, 也是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争论的继续。《论雅克·德里达》是朱迪思·巴特勒在《伦敦书评》上发表的纪念性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德里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伊丽莎白·伊科诺米的《中国环境保护的实施情况》一文讨论了中国在环保实施方面的成功与不足,指出中国的环境保护需要依赖三方面的力量:中央政府的督察;地方环境保护机构的管理和实施;广大国内国际的媒体、非政府组织、个人行动者和多国行动的参与。文章主要内容如下。过去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数千万人脱离了贫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留下了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后果。当前,中国环境对于人民的健康和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新政治家》评说当代重要思想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新政治家》杂志2003年7月号发表文章《我们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邀请一些著名学者对当代思想界进行了评说,评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这里我们选取的是与人文学科有关的几个人物,他们是:诺姆·乔姆斯基、雅克·德里达、凯特·米利特、让·鲍德里亚、安东尼奥·耐格里和马莎·努斯鲍姆。评论文章撰写者的名字附在每个人物的介绍文字之后。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每月评论》杂志网站 2005年 3月 1日发表了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凯特·布朗芬布伦纳、劳联—产联南卡罗来纳州工会联合会主席唐娜·德威特、劳联—产联下属服务业雇员国际工会原执行副主席帕特里夏·安·福特等 11人联名签署的题为《美国工会的未来: 面临 21世纪, 重建工会运动》的文章。文章指出, 当前美国工会处境困难, 除众多外部因素外, 根本原因是工会只关心自己小团体的利益, 脱离了广大工人阶级群众, 背离了当年推动社会前进的理想。因此现在要振兴美国工会运动必须有强烈的工人阶级历史使命感, 做到既在工人群…  相似文献   

13.
英刊《亚洲太平洋商业评论》2005年3月号刊登了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经济系的根纳季·卡扎克维奇和拉塞尔·史密斯题为《渐进主义与休克疗法:重新解读中俄改革经验》的文章。与普遍观点不同,该文认为中国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微观经济改革如果综合起来看,能被当成真正的“休克疗法”。我们选登此文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种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经验的新视角。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引言对中俄两国分别采取的转型模式———渐进主义和休克疗法———的比较一直都是学术文献、媒体和政治辩论中的热门话题。许多学者,尤其是俄罗斯学者都称赞中国渐进而谨慎…  相似文献   

14.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5月号刊登了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题为《美国家庭债务泡沫》的文章,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工资收入下降而整体消费却攀升这种矛盾现象的原因是:美国家庭越来越靠举债消费,已形成巨大的家庭债务泡沫。美国越来越成为一个高剥削、低生产性投资的国家,因此只能靠金融泡沫刺激经济增长,而这孕育着发生巨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不断增大的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将会遇到一个古老的关于资本主义的难题,那就是:经济增长和投资的推动最终依赖于以工资收入为基础的消费。如果市场缺少对工厂所生产的产品的…  相似文献   

15.
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1亿2千万美元=迄今为止最好的二战题材影视作品。这儿乎是所有传媒对《兄弟连》剧集的标准评价。但在美国二战史专家马克·班多眼里《兄弟连》的毛病还很多。马克·班多是原10l空降师老兵,著有4本101师欧战经历的著作,他在自己的网站——伞兵时光上发表了对《兄弟连》剧集的长篇评论文章。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剧集违背史实的脚本错误和许多技术漏洞。  相似文献   

16.
意见与媒体     
美国《外交》杂志2003年11-12月号文章:《中国的新外交》 兰德公司政治 学家埃文·梅代罗 斯与哈佛大学奥林 战略研究所研究员 泰勒·弗拉韦尔在 该文中写道:自九 十年代以来,中国 积极妥善地解决了 陆地边界问题,并在海洋边界问题上持灵活念度。中国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联合国安理会的事务中来,并对全球军备控制和防止扩散事务日益关注。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摆脱了原来的简单生硬,通过经济  相似文献   

17.
"核心欧洲"话语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31日(星期六),欧洲的几大重要报刊——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和《南德日报》、法国的《解放报》、瑞士的《新苏黎世报》、意大利的《共和国报》和《新闻报》、西班牙的《国家报》——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发表了七位著名知识分子的系列文章。文章主题鲜明而统一: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主张多极世界,要求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要求加强欧盟的政治统一,以“核心欧洲”为基础促进欧洲政治一体化。文章发表以后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学者纷纷撰文,或赞许或批评,掀起了对“欧洲话语”进行讨论的新一轮热潮,国内《社会科学报》、《读书》杂志先后对这一事件作了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德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教师保罗·米夏埃尔·吕茨勒(Paul Michael Lützeler)的文章《但愿我们成为一个共和国》探讨了“欧洲话语”的起源,指出了上述系列文章中存在的缺陷。文章发表于2003年6月4日的德国《时代周刊》,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和2004年几本描绘非新自由主义未来的著作出版了,包括迈克尔·阿尔伯特(MichaelAl-bert)的《参与式经济》(Parecon),希拉里·温赖特(HilaryWainwright)的《再兴国家》(ReclaimtheState)和乔治·蒙比特(GeorgeMonbiot)的《自主的时代》(theAgeofConsent)。《深化民主:在加强的参与式治理中的制度创新》(DeepeningDemocracy:In-stitutionalInnovationsinEmpoweredParticipatoryCrover-nance)一书也是这类作品中很优秀的一部。这些书的出版表明,反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不再仅仅只是批评帝国主义或资本主义,而且开始探索和研究那些可能导致新社会产生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美刊《国际政治》 2 0 0 4年第 41期发表了韦恩·奈尔斯 (WayneNelles)一篇题为《作为伪教育的美国公共外交 :令人质疑的国家安全和反恐工具》的文章 ,指出了美国公共外交长期以来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单边力量的意识形态工具 ,但是“9·1 1”之后它变得更具宣传性和教条主义 ,以所谓的国家安全或反恐目的为名 ,主要服务于美国导向的全球化 ,同时加强了对于弱国和潜在对手的文化、经济、军事优势 ;美国公共外交是“伪教育的” ,破坏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主张的以教育为核心价值的原则和多元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9·1 1”之后 ,公共外交作…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中人民友好协会两主席之一大卫·W 尤因近日给本刊发来题为《四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的文章 (该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的情况 ) ,反驳了马丁·哈特 -兰兹伯格与保罗·伯克特即将出版的《中国与社会主义》一书的观点。该书批评中国自 1 978年以来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尤因认为 ,该书忽略了中国 2 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 ,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社会主义者应尽力爱护、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 ,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 2 1世纪人类最好、最切实的希望。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想任何源于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