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魏徵是唐朝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性格刚直、敢于直谏著称,其言论多见于《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谏太宗十思疏》。魏徵死后,唐太宗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明白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现在魏徵去世,我就少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正>《诗经·大雅·荡》有句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唐朝政治家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意思都是指,做人、做事、做官肯善始的很多,但能善终的却很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东汉的"四知太守"杨震和"一钱太守"刘宠,一个"赴任严拒黄金十斤",一个"离任仅受铜钱一枚",他们始终如一,可谓"来也两袖清风、去也清风两袖"。于成龙为官以廉能著称,平生三次被举为"卓异",被康熙皇帝誉为"天  相似文献   

3.
陈晋 《党的文献》2007,(4):79-82
一 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礼部侍郎李百药在朝廷讨论封建诸侯的时候,写了篇《封建论》呈给唐太宗李世民.这篇文章关于封建诸侯的观点似乎已被人遗忘,但其中说的李世民执政治世之道却被毛泽东注意到了.  相似文献   

4.
正一提到"君明臣直",今人看来,恐怕唐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两个人是当之无愧的样板。李世民是"明君",被誉为"千古一帝",魏征是"直臣",被唐太宗称作"镜子",在他们君臣之间发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一不成了"君明臣直"的有力佐证。《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六年(632年),一次罢朝后,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长孙皇后说:"魏征总是当众顶撞侮辱我,我迟早要杀了  相似文献   

5.
做得一手好文章,未必能当一个好领导;但是,作为一个好领导,则应该具备做得一手好文章的本领。历史上一些杰出的领导者多有杰出的文章传世。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以及韩柳、"三苏"、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等人和他们...  相似文献   

6.
寓言集锦     
进谏某公为谏议大夫,思有以拾遗补阙,致君尧舜。久思未得,乃录魏玄成《十思疏》以进。疏未上,忽念“居安思危”一语未妥:今太平盛世,正国祚绵长,何危之有?危言耸听,排当贬灿。  相似文献   

7.
梁衡 《党建》2009,(9):31-31
中国从古至今,以一篇文章而影响了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人格行为和文化思想的美文为数不多。我排了一下有9篇。它们是:1.贾谊《过秦论》;2.司马迁《报任安书》,3.诸葛亮《出师表》;4.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范仲淹《岳阳楼记》,6.文天祥《正气歌并序》;7.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相似文献   

8.
俞艳庭 《理论学刊》2005,(10):107-109
一关于《褰裳》,《毛诗序》云:“《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郑玄《笺》谓:“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揭示了“突与忽争国”的背景。孔颖达《疏》:“以国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极恶行,身是庶子而与正适(嫡)争国,祸乱不已,无可奈何,是故郑国之人思得大国之正己,欲大国以兵征郑,正其争者之是非,欲令去突而定忽也。”进一步指出公子忽就是所谓的“狂悖幼童之人[”1](P74)。显然,《毛诗序》、郑玄《笺》、孔颖达《疏》都把《褰裳》跟郑国公子突与忽争国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忽、突是郑庄公之子,忽…  相似文献   

9.
吴贻谷主编的《武汉大学校史》内有一目"周恩来在武汉大学"称:抗战时期周恩来曾三次到武汉大学演讲,第一次是在1937年8、9月份,周恩来在武汉大学礼堂为全校师生演讲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演讲期间传来了空袭警报,周恩来镇定地指挥学生疏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与务实     
纵观古今中外,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兴衰成败无不与能否创新密切相关,创新就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则存则兴,反之则衰则亡。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通过“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改革吏制,励精图治,造就了有名的“贞观之治”。同样,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数十年间,便由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变为一个先进富强的国家。相反,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之后,因为闭关自守,不思改革,最后国破家亡,任人宰割。但是,创新必须具有高尚的动机、科学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近年来,“创新”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大干群意气风发,推动各项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但是,也…  相似文献   

11.
领导者人格问题,看似领导者个人品格修养问题,实则与政风有着直接联系。领导者人格过硬,才有过硬的政风,才有威信,才能“一呼百应”,更好地带领导群众去奋斗。 中国古代(魏徵《太宗十思疏》)载“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领导者人格问题,应当是领导者从政的“根本”、“泉源”、“德义”。本人就领导者人格与执政的关系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刘佳 《理论建设》2010,(4):74-75
<正>唐朝是我国文学史上诗歌创作的最高峰,集聚了诗歌史上的诸多显赫人物。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是生活在中唐时期的一位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尤以长篇叙事诗为代表,如《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白居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这是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作为一代英主,毛泽东曾说他“稍逊风骚”,但也仅仅是文采上的“稍逊”,并不影响李世民在毛泽东心中不同凡响的地位。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  相似文献   

14.
江涛 《当代党员》2009,(10):74-75
唐朝史学家吴兢撰辑的《贞观政要》(以下简称《政要》),记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臣僚之间探讨如何兴邦治国的言论,被后世奉为经世济用的政论经典著作,被称为“统治术之专著。治国者之圭臬”。该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建设理论,其中论“君道”、“政体”、“鉴戒”、“求谏”、“纳谏”、“俭约”、“慎所好”等内容,涉及国君、臣僚如何施政为官,  相似文献   

15.
一代名相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谏唐太宗“宏兹九德”,其目的是实施“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因而对廉政建设和民风的改变均发挥了不小作用.这一点很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文字无小事     
正画家黄永玉先生年已九十,仍是老顽童一个,常出语惊人。他说,你们都太正经了,我只好"老不正经"。这里,在下也东施一下,学学黄老的心态,"老不正经"一次,发几个坊间小段子,略加点评。姑且名之《文字无小事》,聊博大家一粲。妹妹我思话说清朝某年科考,题目为《昧昧我思之》(句出《尚书·秦誓》)。一秀才粗心大意,竟误抄成:妹妹我思之。于是笔  相似文献   

17.
正《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哗编撰,唐朝李贤等注。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自成一家之言,记述了上起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史实,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之一。毛泽东喜读《后汉书》,曾写下批注:"《后汉书》写得不坏,许多篇章,胜于《前汉书》。"  相似文献   

18.
初唐著名政治家魏征是我国古代以敢于﹃犯颜切谏﹄而著名的诤臣在﹃贞观之治﹄之年他看到唐太宗李世民在巨大的政绩面前开始骄横奢糜起来多次上书进谏︽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的一篇他在文章中不仅力谏太宗必须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而且告诫太宗谨慎从政争取民心进而言辞忠肯的规劝太宗要做到﹃十思﹄即﹃看到值得贪图的东西就应当想到知足以便警戒自己将要干什么事情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便使人民安居乐业感到皇位高而危险就应该想到谦虚谨慎加强自我修养害怕自己骄傲自满要想到江河…  相似文献   

19.
郭乾  任锦波 《当代贵州》2010,(22):33-33
<正>近日,省委下发《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四帮四促"活动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抓好未来五年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中旬)2010年第7期(总第355期)刊发的褚凤英、孔超撰写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一文被《光明日报》2010年8月3日"理论周刊"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