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思想和主张的集中体现,基本内容包括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自由、平等、博爱”的平等观与自由观,“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以及“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他的宪政主张的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博爱”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也是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的基本内容。“五权宪法”与权能分治是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在宪政主张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具体体现。孙中山关于“革命程序”的设计,是力图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寻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孙中山的宪政思想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和民权主义思想的结晶,在中国宪政史上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首创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五权宪法思想是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核心和精华,他为之奋斗了一生。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研究新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祖志 《法学研究》1999,(4):130-135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首创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学说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半个多世纪以来,探索五权宪法思想的论著很多,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也有些问题有再研究的必要。本文谨对五权...  相似文献   

4.
王云飞 《中国法学》2003,(5):159-166
孙中山思想的精髓 ,即“依法治国 ,振兴中华”。而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理论体系中 ,他提出了 :五权分立是“五权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 ;权能分开是“五权宪法”的基本理论 ,阶段发展是“五权宪法”的实施原则 ;三民主义是“五权宪法”的基本内核 ;爱国主义是“五权宪法”的指导思想等科学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 ,创造人类最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文明的改革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学界一直用“五权宪法”指称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宪法思想体系或者作为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其实 ,“权能”学理才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 ,本文从孙中山宪法思想与三民主义的关系、“五权宪法”的内涵及其与孙中山宪法思想的关系、“权能”的基本内涵及其与“五权宪法”的关系三个层面证明了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作为他宪法思想具体体现的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理论的提出,在中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就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以及权能分治理论的内容做出阐述,并对学术界争论的一些问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在领导资产阶级革命中,吸取中西思想之长,提出了五权宪法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五权分立、四大民权、权能分治三大思想,这些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发展,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五权宪法思想,首先是介绍五权宪法思想的三大内容,其次是介绍五权宪法思想的重要价值,最后是介绍五权宪法思想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精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宪法思想的精粹孙庆明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四大民权"和"五权宪法"的理论。这些理论思想已为人所共知.但是,这些理论的思想精粹是什么?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发掘.孙中山的宪法思想,虽然还局限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但是他以忠...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创立五权宪法思想,一生追求该思想,本文试着从三个方面对五权宪法思想作一个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总结了欧美、日本等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成败的历史经验,采纳西方17、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学说,并加入中国历史上政治统治富有特色的经验而形成的,是其宪政思想的精华。其思想渊源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又有西方现代民主思想的因素,是中外思想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五权分立的宪法思想是孙中山先生对于宪法的重要思想成果。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以及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一种模式。主要基础就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区分学说。在民国初期是凝聚着大智慧的宪法思想,对其之后的几部宪法都有启示性的作用。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粗略介绍;第二部分是论述五权宪法思想与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三部分从正反俩个方面阐述五权宪法思想。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领袖,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一生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而奔走呼吁,艰苦斗争。晚年,他在法律与政治,法律与民主等基本问题上都有新的认识,从此孙中山先生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进入了崭新阶段。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他的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时值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之际,本刊发表陈淑珍撰文《孙中山法治思想述论》,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3.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11,(21):56-57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和近代民主法治建设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不仅以他的光辉业绩垂范后世。而且以他首创三民主义和民主宪法思想而成为著名的革命理论家。  相似文献   

14.
(一)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最早是在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讲中正式提出的,1924年在一次演讲中又作过专题论述。此外,他多次在谈话和著作中又不断阐述和丰富了这一思想,并把它作为建设理想共和国的指南。孙先生五权宪法的一个基调,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自己的国情,外国的制度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他说:我们的革  相似文献   

15.
试析孙中山的平等观崔敏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思想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学说。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合称。关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孙先生在世时,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对其作了充分的阐述。三民主...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中国民国时期的宪政运动作了综述,内容涉及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议会政治中间党派的宪政设计等。  相似文献   

17.
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法制度的严重超前和法观念的严重滞后西南师范大学教授杨义银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及其宪政思想的核心,其宗旨是要通过国民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通过权能分开,施行"五权宪法"等途径,实现主权在民。孙认为,世界历...  相似文献   

18.
试论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体系的构成要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体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五权宪法”的法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形式——五权分立制;“五权宪法”的基础——权能分开说;“五权宪法”的实现——革命程序论。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孙中山研究中,历来流行着如下一种说法:“五权宪法”是“以‘三权分立’的欧美宪法作为范本”,“并吸取中国古代封建国家的部分制度构成的混合物”,“其特质是分权制”。笔者对此持有异议。为什么说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并非分权制呢? 理由之一,笼统地看,“五权宪法”与分权制有相似之点——二者都存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但这种相似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分权制设置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与“五权宪法”规定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在职责权方面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国民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的政制实验田里,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融于一炉,使得监察院无议会之名,却有议会之实.这样中西合壁的制度探索受到很多批评,但无论如何,监察院制度的弊端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