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校长先生,尊敬的来宾们:很荣幸应邀在北京大学这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学府发表演讲.能置身于这一世界一流学府的师生之间总是一项殊荣。在印度的圣典里,学校被规为社会文明成果的缩影。当我开始我的演讲的时候,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关于你们中国人的一段话自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他说:"那些亚洲人拥有悠久而丰厚的文明,他们富于艺术才能,聪慧、有谋略,他们对于哲学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判断能力,足以与欧洲最开化的民族在这些方面的成就相匹敌。"另外还  相似文献   

2.
人·声     
《南风窗》2009,(1)
欢迎他跟科西嘉岛独立分子见面,一点问题都没有。——面对"如果中国领导人会见法国科西嘉岛的分裂分子,大使先生怎么想?"的提问,法国驻华大使苏和肯定地回答说。  相似文献   

3.
圣诞节厚礼     
9岁时,我家住在芝加哥,因急需挣钱,我找到《先驱美国人》报在本街区的发行负责人米塞利先生,求他给我安排一份课后送报的工作,他说只要我有自行车就行。父亲当时一人干4种活儿,他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但还来不及教我骑就患肺炎住了院。幸好,米塞利先生并没提出检验我的骑术,于是,我推着车让他过目,  相似文献   

4.
同学马学文在法国留学并定居巴黎,在一家企业当电器工程师.不久前回国探亲,小聚中我问他在那边买房了没有,他说全家一直租房住. 我不解:"那也太缺乏安全感了,房主一不高兴,会随时让你搬出的."他笑了:"法国自有住房率不到50%,租房是大多数人的首选,政府为保障房客权益,专门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接着,他讲起自己的租房经历.  相似文献   

5.
N君: 每晚从图书馆出来匆匆穿行在法国的梧桐树下,看见那一排排方形的路灯,总令我产生给你写信的冲动,想好好讲讲我看到的巴黎,但到了家往床上一躺,又觉得明天也许更新鲜有趣,于是便拖了下来。对于巴黎,我能说些什么呢? 先说说法国人与文化、警察和巴士这三“味”吧! 法国人最热爱的东西,莫过于“文化”了。就好像一位普普通通的男人,他的姓氏前冠了一个San(圣)字,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贵族味。又如一辆  相似文献   

6.
采访妻儿 有一次,有记者向冯巩提出要求说:"我想采访您的妻子和儿子." 冯巩笑着说:"我的妻子和儿子,除了是我的妻子和儿子外,和别人的妻子和儿子没太大的区别,所以,还是不要采访他们." 那位记者紧接着说:"您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大家很想了解你您的另一面,您不让采访怎么行?"  相似文献   

7.
胡志强 《工会博览》2014,(27):21-27
胡其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多国民中最特殊的一个人,他终生与国旗相伴,逝世后,享受到了一个普通国民难有的待遇——遗体上覆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生前在垂暮之年,胡其俊说:“能有幸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26年,我是共和国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8.
去年,故宫博物院失窃案,失窃物品价值不菲.失主冯先生对这系列藏品有很深的感情,得知失窃信息时,冯先生非常惊讶,但他只是说"不是吧,不可能吧". 半小时后,他才缓过神来,讲的第一句话是:"现在完蛋了,故宫的很多员工会很麻烦的."当时,旁边的人紧盯着他,都不敢相信他想的竟然是别人.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汽车在一幢漂亮精致的小洋房前停下来,这就是婆婆的家,位于法国离奥尔良市中心10分钟光景的肖邦街。我随丈夫穿过绿草如茵的花园,敲响了鲜花簇拥的房门。一位中等身材、壮实而富态的法国中年妇女走出来,淡黄色的头发,蓝色的眼睛,一身休闲而高雅的装束,这就是我的婆婆。她显得很激动,亲吻了她那高大的儿子后,又与我拥抱亲吻。她惊喜地注视着我——他们家的东方“洋媳妇”,说我比照片还漂亮。我却在品味着“丑媳妇终须见家婆”的心情。 稍稍休息之后,婆婆就开车送我们去超级市场购物。帮我买了居家用的睡  相似文献   

10.
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英语最糟糕的民族。在法国几年,我发现,只要他们跟我说英语,我就听不懂;只要我跟他们说英语,他们也一定听不懂。当然,我平生接触的法国人,充其量也只是乘车上班领薪买菜做饭洗碗者之流,那些大德  相似文献   

11.
毛昭晰的头衔是:浙江大学教授、学者和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毛昭晰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患有眼疾,做过多次手术。笔者对他的多次采访就是在病房里进行的。他戏言:“这是上天让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我还是想拼命睁开双眼。”听说过他的人都说:毛昭晰这人“放炮”很多。毛自己说:我这个人搞行政不行,肚子里的话,藏不住。看了,也说了,还有践行,也许这就是毛昭晰开始变得特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一位朋友前几天刚见了蒯大富,跟我说,受不了了,这哥们儿,饭桌上一开口就是"兄弟我当年被毛主席接见的时候……" 其实,这也很正常,有多少人能够走出人生巅峰的记忆呢?人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堆碳水化合物,除了身上披的阿玛尼,脚下踩的LV,身上喷的香奈儿,坐的奔驰600,一个人能凸显自己属于一个占据更多资源群体的标志,就是他拥有的记忆.记忆最能标明一个人属于什么圈子.  相似文献   

13.
"不花钱找工作,贴路费送岗位."今年,河北省怀来县总工会举办招聘会时,为大批农民工送去"贴心承诺". "我的岗位已经在电话里约好了,来到现场就是为了看看企业的实力."正在四处张望的农民工陆佳宏一边寻找着"自己"的单位,一边对记者说.他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出门打工不怕苦更不怕累,最担心的就是没找到工作就先花了不少钱,另外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就业信息."但今年不怕了,有了工会的‘两免三送’,啥都不愁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次和朋友闲聊,他问我:"你不觉得有时我们在‘绑架’儿童的游戏吗?"起初我是不承认的。他却说:"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还有时间玩‘躲猫猫’这类他们自己很喜欢的游戏吗?"我满不在乎地说:"孩子们想玩是可以玩的啊,我们从不束缚孩子选择游戏的。""那有孩子选择玩‘躲猫猫’吗?"朋友追问。我想了想,沉默了许久,"也许是孩子可以选择的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     
我一直想知道大山背后,到底有什么。——题记朋友其实没有钱了,但他不会跟我说他没有钱,没有钱就不能搭乘一天一个班次的公共汽车到他家过年了。他以征求意见的口吻对我说,要不我们锻炼锻炼胆力,走到我家去?我说客随主便。朋友说,你敢不敢?要翻九座大山呢!我十九岁的耳朵最听不得人家问我敢不敢,我说我是吃饭长大的,不是被人吓大的。说罢冲他挤一下眼睛,我俩笑了。誓师大会就在面部表情上完成。  相似文献   

16.
送你三根葱     
户主说,你这种人最适合到菜市场买菜.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多到菜市场看看绿色对你的视力有好处,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蔬菜还新鲜. 游走菜市场十余载,买菜我并不专业.在东头靠近出口的一个摊位,每次我匆匆买了就走.菜市场的路面又脏又湿,而我多少有些洁癖,这地方我一刻也不愿多呆.  相似文献   

17.
成君忆 《法制博览》2009,(11):75-75
陶谦一面拼死保卫徐州,一面却屡次三番地想把徐州让给刘备。直到临终,他还在对别驾糜竺唠叨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啊!”彼时刘备率领一支大约六七千人的队伍,以志愿军的身份驻扎在小沛。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6,(21)
正"一线楼市永远涨",这可能只是一个神话,但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相信。这让我想到一个故事。几年前,我曾经接到过记者生涯里最匪夷所思的一条新闻线索,这件事就发生在某一线城市的郊区。一位三四十岁的男子A先生向我控诉,他被人用钢管活生生地砸断了几根肋骨,痛不欲生。而且,他觉得还很耻辱。我说:你应该找警察、看医生,而不是找记者。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一直在"选择性"地描述事情的经过。之外,还有很多"隐情"。最后,在我的追问下,他终于把事情和盘托出。  相似文献   

19.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0):13-13
梁漱溟先生在当下是颇受尊重的。我以为,这份尊重多少和他当面顶撞过毛泽东有些关系。他们二位交锋的缘起与怎么看待和处理农村问题有关,但高潮部分却跟小孩子拌嘴没啥两样了,梁后来的说法是"意气用事"。梁漱溟谈农村,当然是有资格的,他是最早期的"乡建派"的代表人物。但不能不承认的是,与预期相比,他搞的乡建试验并无什么成效,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也有人说,是日本入侵打断了  相似文献   

20.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是关于"路"的一句名言,是近现代中国史上的先哲鲁迅说的话.不知有多少国人在看了鲁迅先生这句话之后,顿悟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开始了自己的坦荡前行.但也正是因为这句话过于"哲理"的缘故,它除了对人们在"拼社会"时能起到很强的精神激励作用之外,在实在的生活当中大多作用不大.试想,在21世纪的今天,没有路的地方基本上也就是普通人不需要去的地方了,谁还去进行那"既难且险又前途未卜"的造路之旅呢?甚至科学家也不会鼓励去做这样的事.我有个朋友叫王方辰,是生态学家,中国探险协会常务理事.他就不鼓励人们过度地进行缺乏生态观念的探险之旅——没有路的地方,恰恰是科学研究需要的原生态地貌,"无路正好."他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