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民族研究》1989年第二期上刊登了龙致光同胞写的《苗语与世界语》一文,开头部分有一个不小的错误。文章简单介绍了苗族及苗语的基本情况后,写到:“正因为如此,1956年创制与改革的苗文就有四种(指国内),其中的中部、东部、西部、即黔东、湘西、川黔滇三种是创制的,北部(即滇东北)苗文是改革的。这些苗文至今仍然在推行着,而且川黔滇苗文早已传出国外,在老挝、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苗族地区正式列入了学校的课程  相似文献   

2.
目前苗族地区使用的苗文,除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使用稍加修改后的1905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S·pollard)和苗、汉两族有关人士为川黔滇方言的滇东北次方言区的苗族创制的一种文字外,其余地区使用的苗文均是1956年创制并经前中央民委批准试验推行的以拉丁字母为其字母,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创制苗文时,考虑到苗语的方言差别很大,整个苗族不可能使用一种统一的拼音文字,因此才分别给说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苗族西部区信奉基督教的苗胞中,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老苗文字母为唱名的歌谱(可简称“苗谱”)。它已七、八十年的历史,与老苗文一样,是1905—1915年间,苗族知识分子和英国传教士伯格里等人创立的。先后多次在云南昭通及日本大量制版印刷,特别是1988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在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重印了大量苗文苗谱《LZC》(颂主圣歌)歌集。这种歌谱,在信教苗胞中,熟悉的人不少,本不想  相似文献   

4.
威宁苗族有45,879人。解放前,老苗文曾经在这里得到比较广泛的流行,它对于提高滇东北苗族文化教育起过积极的作用。一九○五年,英国传教士伯格理来到石门坎,他为了适应传教的需要,与从昭通去石门坎传教、办学的汉族老先生李斯提文、钟焕然以及苗族杨雅各、张约汉等共同研究创造了老苗文。根据苗族语言的特点和苗族文化落后的特点,苗族文字必  相似文献   

5.
文字统一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本 文就滇东北方言内现在仍然使用的三种文字进行对比,论述了滇东北方言苗文统一的目的,条 件,说明滇东北方言苗文应走拼音化道路,向其他几个方言的文字靠拢,并进一步促进苗文的 统一。  相似文献   

6.
东川"罗家沟摩崖苗文石刻",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现存最古老的使用"老苗文"凿刻的石碑,就其文字书写方式而言,不仅揭示和印证了"老苗文"创制初期存在的不足及其发展变化,还遗留有苗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凡是拼音文字都必须有个正确拼写的方法,通称正字法。本文想就苗文的正字法问题,谈谈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党和政府于1956年给苗族创制了三种方言文字,改革了滇东北次方言(当时叫滇东北方言)的老文字。各种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文字。现在各种文字都在试验推行。我们在创制文字时,曾明确规定各种文字的基础方言(对苗族的方言文字来说,应称为基础土语)和标  相似文献   

8.
西部方言区苗族无论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较之东部和中部方言区的苗族都要复杂。其内部按语言、服饰、生活环境等分成许多“支系”。这些“支系”有的是他称,有的是自称。六寨苗族就是西部苗族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六寨”的名称是由有青山寨、大寨、新开寨、华匠寨、新寨、五龙寨等6个大苗寨而得名。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等诸方面完全一致,邻近其他民族习惯称这里的苗族为“六寨苗”。1936年红军长征经贵州毕节时,华匠寨的王义佳等人曾率领苗民投奔红军,在红军首长王震等同志的关怀和帮助下,成立了“苗民自卫队”,在六寨苗族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六寨苗族自称mo~(43),主要聚居在大方县瓢井区的兴隆、八堡、新开、菱角等乡。所操语言属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六寨苗族的人口已经达6000人。六寨苗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就文化教育而言,据不完全统计,97%以上的妇女(包括6岁以上的女孩)是文盲,50%以上男性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学文化程度的只占总人口的4%,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总人口的0.3%。从语言使用情况看,内部交际都用苗语,因此,25%左右的人不会讲汉语,20%左右的人听不懂汉语。本篇音系,就是按六寨苗语整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布将帅”运动,是湘西和贵州松桃苗族人民继一九三七年的革屯抗日运动之后的又一次反对国民党暴政的正义斗争。关于这次运动的名称说法各有不同:当时当地的汉人叫它作“神兵”,后来又叫它作“跳仙会”;而湖南花垣一带则称其为“麻王运动”等等。这几种命名都不为当地苗族人民通用,而且也不是苗语称谓的音译或意译,故笔者仍以苗族人民通用的名称——“布将帅”记之。  相似文献   

10.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不但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保留着自己古老而丰富的语言。但就其文字来说,则是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诞生的。经过多年的试验推行,实践证明,文字本身是科学的,群众也是欢迎的。但由于苗文是一个新生事物,加之西部方言(即川黔滇方言)地跨川、黔、滇、桂数省、区,土语分歧较大,因此在文字规范化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笔者在编译小学苗语文课本时的一点体会,对苗语西部方言标准语的自身完善和发展方面,略谈一下词汇丰富的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基督教新教传入西南后所创制的多种民族文字中 ,老苗文是各族群众最为认可的一种。究其原因 ,在于顺应了西部苗族和相关民族改变无文字状态的要求 ,并吸收了地域文化特别是苗族传统文化的要素。除了宗教作用外 ,老苗文的广泛传播还有力地促进了近现代苗族与相关民族社会变迁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基督教,经过了昭通立足、开拓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其他少数民族教会、到滇川黔边苗族地区建立石川教区三个阶段。循道公会在滇川黔边苗族地区传教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其组织的严密和制度的完善,实行"以苗传苗,以苗教苗"的本土化方针,苗族教区有计划的发展,以及早期外国传教士的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也与滇川黔边苗族的历史处境、政治经济地位和民族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和湖北等省。人口约四百余万。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中的苗语。苗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的民族。相传大约三千年以前,苗族先民就活动在长江中游的“荆楚”一带,并且和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为创造祖国的光辉历史,作出了重要贡  相似文献   

14.
苗族分布很广,有三大支系。从语言上讲,有三大方言区,即湘西方言区,黔东方言区和滇川黔方言区。各支系都有自己丰富的反映民族历史的古歌。属黔东方言的黔东南地区,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保存许多古风古俗,流传着极其丰富的古歌。这里,只谈谈黔东南苗族古歌的几个问题。一、苗族古歌和苗族史诗的概念范围已公开出版的苗族古歌,有田兵选编的《苗族古歌》(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马  相似文献   

15.
在苗族社会历史的研究中,“盘瓠”是一个颇有争论,尚待正确解决的重要课题。据我们所知,从汉晋以迄近代的许多著述。都有关于“盘瓠”传说的记载,而在今属于苗瑶语族的瑶,畲以及部分苗族(主要是操苗语东部方言,居住在今湘西和黔东北的部分)中,直至解放前后,确实还保留有崇拜“盘瓠”的习俗。其影响所及,以今川黔湘鄂交接一带为中心,几乎遍及于浙闽粵赣桂川黔湘鄂滇各省,甚至东南亚的某些地区,也有“盘瓠”传说的传布。  相似文献   

16.
苗族与楚族     
苗族与楚族的关系,是古今历史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我认为苗族与楚族关系密切:始祖相同,远祖相同,近亲相同,应是一个民族的两种称呼。 始祖相同 研究苗族的历史,不能单纯根据汉字历史资料,还必须结合苗族的《苗经》、苗语、苗俗等,全面分析,反复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由苗族“巴对雄”(巫师)和“果江都”(话师)用苗语保存下来的《巫词》和《古老话》,是“苗族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最标准的苗经”,它是我们研究苗史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7.
石门坎,这个在我国出版的任何一分中国政区图和全国分省地图上都无法找到的名字,有谁想过,它在本世纪初,竟会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康藏前锋》四卷三期,一九二五年)这里苗族文化的发展,在当时的西南“实系首屈一指”。(《贵阳时事导报·教育建设》第二十期,一九四二年)国外基督教会的英文报纸也把该地誉为“海外天国”。(《同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本文拟从本世纪初石门坎的教会苗民教育情况,作一简要述评,看来这对我们今天要大  相似文献   

18.
黔东苗文经过近四十年的试验推行,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受广大苗族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32号文件“对五十年代创制和改进的民族文字,试行效果好,受多数群众欢迎的,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推行”的精神,国家民委和中国社科院将于今年秋季对其进行验收。为此,我们对该种文字的试行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现报告如下:一、黔东苗文试行的社会背景苗族有万。多万人口,主要分而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四川、海南等省区。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苗语分湘西、黔东、川黔滇等三个方言。黔东方言…  相似文献   

19.
风俗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椎牛”是苗族的最大礼典之一,它反映了苗族先民远古的社会现实。本文试图对流行于湘西及黔东一带的苗族“椎牛” 风俗作一社会历史透视。 “椎牛”,又叫“吃牛”,苗语叫“ney ie”,苗民凡人得了重病,占卜是因为鬼作崇,或中年无子,认为是中鬼在南天门阻止女阎王送子前来,就得把苗巫请来,烧黄蜡,打锣鼓,许下椎牛大愿。许愿后,如果病人转危为安,或求子得子,就说是牛鬼赐予的,于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80第三期刊载的《王宪章参加辛亥革命事略》一文,有错落、空缺的地方,现在根据他的家族原先抄件和提供情况,作补充和更正如下: 1、原刊正文首段前半截改为:“王宪章,原名应贤,苗族(属苗语中部方言),清末贵州兴义府普坪人(今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普坪,其家族于民国十五年迁居现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