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网络运用的日益普遍,犯罪分子在因特网上开辟了新的犯罪平台,由于网络犯罪必须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很多人误以为网络犯罪即计算机犯罪。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对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概念提出的界定,然后阐述了计算机犯罪和网络犯罪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21世纪将是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但是,这种新形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很多问题.各国网络的广泛使用,网络人口的比例越来越高,素质又参差不齐,网络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工具、犯罪场所和犯罪对象.防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计算机领域、法律界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如何抵抗各式各样犯罪手法,如何做到在案件侦破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则成为打击计算机领域犯罪的突破口.本文首先通过对电子证据的理论概述、特征分析,从而阐述计算机犯罪/网络犯罪案件中对电子证据的勘查、收集、提取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网络犯罪及其防治对策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脑和网络领域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现代各国难以拒绝的“不速之客”。对网络犯罪的规制、预防和打击是现代社会和政府的重大课题。英国的尼尔·巴雷特博士在《数字化犯罪》一书中,把计算机犯罪分为针对计算机的犯罪和计算机扶持的犯罪。前者包括计算机零部件盗窃、黑客和数字故意破坏、计算机感染;后者包括计算机色情、盗版软件销赃、因特网上的诈骗以及电子洗钱。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给人们来了巨大便捷,与此同时,网络相关犯罪出现在社会各领域并迅速泛滥。网络犯罪是一种犯罪的新形态,本文从网络犯罪的定义、诱发网络犯罪的原因、网络犯罪的特征、网络犯罪的防范等方面进行了探论。  相似文献   

5.
网络犯罪是计算机犯罪的下位概念。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犯罪工具或者攻击对象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网络犯罪具有犯罪现场和空间的虚拟性、犯罪行为的隐蔽性、犯罪手段的智能性和犯罪危害的扩散性等特点。为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应从刑法、行政法、程序法和犯罪学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网络犯罪大大增加,在刑事立法、司法中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犯罪的手段更智能化,隐蔽性更强,致使侦查取证非常困难,破案难度增大;本文指出正确的把握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网络犯罪的管辖及处罚,是有效的预防计算机网络犯罪关键。  相似文献   

7.
徐杨 《犯罪研究》2001,(1):20-24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危害性的新的犯罪形态.由于网络犯罪发生和存在的空间的虚拟性,伴随着网络犯罪而形成的证据也具有了新的变化,对网络犯罪中的证据概念也需要新的诠释.正确认识网络犯罪中的证据之概念不仅为其合理的法律地位的确立奠定基础,对于查证和遏制网络犯罪,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诈骗犯罪就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的新型的犯罪形式。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网络法制建设,提高公民对网络诈骗犯罪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本文通过对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的界定,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同时通过对国内外立法情况的阐述,剖析理论上须解决的问题以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希望有助于对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法律规制,推进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治与社会》2004,(11):10-10
由于网络犯罪的复杂性、特殊性,防治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犯罪学、刑法学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计算机犯罪专家唐·帕克说,将来,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特定的犯罪类型可能会不复存在,所有的经济犯罪都将是计算机犯罪,因为各种工商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英国一位官员声称"15年之后,几乎全部的犯罪都将有计算机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以及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普及开来,极大的促进了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和发展程度。但是这种普及也是一柄"双刃剑",由于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计算机犯罪也迅速增长,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的计算机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预防和惩治计算机犯罪的主要措施的基础之上,从法律建构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预防与惩治计算机犯罪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贾彬 《犯罪研究》2009,(5):15-20
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90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规定了罪犯赔偿制度。追溯罪犯赔偿历史,它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犯罪治理手段,是犯罪的伴生现象。相较于今天的犯罪治理手段,它更注重个人身心、生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恢复。西方国家、伊斯兰社会和非洲、亚洲等的原始社会,都曾广泛采用罪犯赔偿制度。原始社会罪犯赔偿制度注重被害人的被害恢复,重视为避免社会冲突,要求罪犯承担弥补犯罪所造成的恶果的责任,同时也十分重视恢复社区安宁。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犯罪治理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宋国涛 《证据科学》2013,(4):486-493
实践中的行政证明可划分为行政确认性行政证明和作证性行政证明两类。行政审判中将行政证明一概作为书证加以审查认定实质上是一种误区。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证明的类别相异.其证据形式也应当区别对待。将作证性行政证明归入证人证言的证据形式是解除行政诉讼中作证性行政证明作为证据材料使用时面临困境的较好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管理"是以矛盾化解与风险防控为中心、以基层公共服务、工业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外围支持的任务体系。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社会管理需要突破传统依靠科学管理进路的方式,前移监测重心,柔化防控手段,加强社会服务,配合民生工程的经济保障和公共安全客观风险的控制,消除冲突的根源。相应地,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需要保持同样的积极性和敏锐度,这就要求开放评价机制、强调及时的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14.
张霞 《政法学刊》2004,21(6):6-9
从法的角度分析中国治安行政五十年的历程,可以概括为巩固政权、强化专政、依法管理;以专政职能为主导,禁控方式为主体,逐步走近法治;以服务为主导要求,保障为重要职责,法律为基本规范;任务繁重多样,法律规范不断完善,法治理念不断强化的治安行政等四个不同的时期。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rgues for the need of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when discuss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and criminal state policy and legisl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prostitution and women in prostitution as these were perceived in different commissions in Sweden during 1923–1964. During the period women in prostitution went from being characterized as ‘normal’ but a menace to society, to having hereditary deficiencies, to psychopathological and later to be seen as sociopaths. They should be corrected for the sake of the nation and society but also for their own sake. This article also shows that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prostitution as a question of male demand rather than female supply could be seen as early as in the 1950s. This demand of a change of policy, unheard for decades but then picked up again, has to be seen as a liberal feminist legacy rather than as a social democratic welfa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history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etnamese women and French men in colonial Indochina as well as the multiplicity of perspectives on these unions.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etnamese women and French men were shaped by a lack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the skewed sex ratio among the French populations in the region. For French colonizers, these unions complicated the legal and social criteria for ‘being French’ in the colony and were perceived as both a practical necessity and a political threat. Vietnamese discourse on interracial unions demonstrated a preoccupation with changing sexual norms as well as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traditions. By engaging with both Vietnamese and French sources, the article moves away from mainstream colonial Eurocentric parlance that typically cast Vietnamese women as dominated and powerless, and instead highlights the women’s various degrees of agency as well as different motivations and practices in interracial unions.  相似文献   

17.
张文  黄伟明 《现代法学》2004,26(4):75-79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杀慎杀”制度。现行死缓制度是对中国古代“少杀慎杀”思想的扬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了新的价值。在理论上具有概念的扩张作用,折衷作用,体现双重刑罚目的作用;在实践中,具有培育适度死刑观念,贯彻“少杀”政策,真正做到“少杀”的作用。将死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程序是全面废除死刑的必要准备,符合国情的需要和刑罚理性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宪政的价值构成与宪政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占美柏 《现代法学》2001,23(4):39-44
宪政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对权力的正当化和规范化 ,更在于其对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的张扬与坚持 ;前者旨在解说宪政的工具合理性 ,后者则力图以宪政的价值合理性来论证宪政的工具合理性 ,并为宪政实践提供方向性指引。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 ,正义具有综合性与绝对性的特质 ,是宪政的第一性价值 ,并构成宪政价值合理性的基础 ;民主、自由等具体价值目标是宪政的第二性价值 ,它们源自于正义且受制于正义 ,并成为宪政价值合理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竞争诉讼机制研究——经济法的程序价值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飞跃  刘思萱 《现代法学》2001,23(5):124-131
竞争冲突因其反市场、反社会的本质 ,必须加以规制。竞争诉讼机制的中立性、独立性及自我抑制性等特点 ,在抑制和治理竞争冲突方面发挥着有别于行政评价机制的独特功效。同时 ,因其在利益、主体、成本上的基本属性 ,在竞争诉讼长期缺位的中国 ,应及早构建起以个人和国家为控诉主体、以经济审判庭为主审机构的诉讼格局 ,并在个人起诉、撤诉、自由和解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程序安排。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重构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永红 《法学论坛》2003,18(2):74-78
再审立法指导思想的重构应当立足于 :以公正为基础 ,效益为关键 ;实体与程序并重 ;以诉讼权利为本位。构建以当事人申请再审为主、检察院抗诉为辅、法院居中裁判、不告不理的再审诉讼运作模式 ,是现代诉讼理念的要求。再审理由应当重新予以科学设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