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不同种类足迹的同一检验中,那些反映在足迹边沿上的特征往往容易被忽视,没有把它当作一种特征在检验中加以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实践证明,这种反映在足迹边沿上的特征与反映在足迹当中的各种特征一样,它的形成同样与一个人的脚型和行走运动习惯有直接关系,充分认识利用足迹边沿特征,对不同种类足迹进行同一鉴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孟柯  杨华 《刑事技术》2009,(1):53-54
指纹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鉴定结论是一项重要的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发现、显现、提取的指纹是重要的痕迹物证,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指纹形成的复杂性,往往与正常的平面捺印产生较大的差别,反映在指纹的几何形态、乳突线的弯曲程度、粗细、密度及细节特征等等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即形成了变异指纹。怎样判断和识别指纹是否为变异指纹,其产生了哪些变化,是正确进行指纹鉴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遗留的足迹,是直接认定罪犯的法庭物证,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罪犯作案手段狡诈,换穿鞋作案或作案后把鞋仍、毁掉,致使现场足迹失去了检验特征及认定鞋子的条件.1975~1986年笔者成功研究出足迹鉴定进行个体识别的科学理论——“足迹动力学”和足迹动力形态检验新技术.1991年利用该技术开始研制“足迹计算机自动鉴定系统”,用于检验、鉴定一个人换穿鞋足迹的同一认定,及不同人穿相同鞋足迹的个体识别,实现了反映人体运动规律、个体特点的足迹动力形态特征数据的输入——检验、比对、鉴定——自动生成成果——输出打印鉴定报告、图形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对摹仿签名笔迹的检验是文检鉴定工作中常见的工作之一,不少文检工作者对此均有各自的见解.本文结合十余年文检工作经验和体会,从摹仿签名笔迹的主、客观特征、识别要点、检验原则等几个方面对摹仿签名笔迹进行识别和检验,提出了从摹仿签名笔迹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主、客观特征出发,运用综合评断原则对其进行检验及鉴定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在钝器损伤中,一个致伤物体与人体接触一次,可以形成两个、三个、乃至更多个损伤。这种损伤,自于其数目较多,而且常常是分散孤立存在,轻重程度不一,稍一疏忽,会将多个损伤,看成是一个致伤物体多次打击形成或者是多个致伤物体形成的多数的损伤,从而导致鉴定的错误。只有真正地认识和掌握了这种损伤的特点,并在检验损伤时,注意观察和识别它的特征,不仅可以作出致伤凶器的推断,而且通过与嫌疑凶器的比对检验,也能够准确地认定致伤凶器。例如,某市倪某被杀案,尸体检验时,发现其左顶结节的前方有两个并列的“L”形头皮挫裂创,…  相似文献   

6.
得益于高性能计算机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不断进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脚步声识别技术利用人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或震动信号实现行走人的身份识别,具有隐蔽性、非接触式、不易被伪造和无需被识别人配合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文概述了脚步声识别系统的组成部分、基本概念以及脚步声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价指标,总结了脚步声识别技术中的信号采集方法及其使用的仪器设备、降噪和端点检测信号预处理关键技术、时频域和声学特征参数提取、各种模式识别方法在脚步声识别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系统地分析了脚步声识别技术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探讨了该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赵冬 《刑事技术》2001,(6):40-40
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可以管理和处理足迹,以解决现场足迹长期保存、准确测量、快速排查等难题。首先建立计算机分类足迹库和足迹特征关键字,其次对输入的足迹进行高清晰度处理和特征关键字的准确测量,并将其存入分类足迹库,最后利用足迹特征关键字快速识别相似的足迹排除不同的足迹,并利用计算机软件强大的功能对识别的足迹进行进一步鉴定,这样就可大大提高足迹鉴定的速度和准确性。现场足迹,是罪犯进行犯罪活动时留下的比较多的痕迹,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罪犯用脚站立、行走就会留下脚印。利用现场足迹不仅为侦察破案揭露、证实…  相似文献   

8.
蹬痕和压痕一样是步态特征之一,但由于人们对其的认识程度的限制,它的应用受到影响。本文拟从蹬痕的形成机制谈起,给出蹬痕的识别方法和蹬痕应用方面的注意事项,供同行参考。1蹬痕的形成机制蹬痕是人行走中起足阶段蹬地动作所形成的。深入研究蹬地的动作,发现可以用杠杆原理来描述起足运动。蹬地动作可分解为跖趾关节杠杆和趾关节杠杆运动。小腿三头肌提拉足跟,使足绕跖趾关节发生杠杆运动,即足相对踝关节发生逆时针旋转,或为足屈运动,同时伴随足趾作伸的运动,必将使跖趾关节向后下方挤压地面形成蹬力。跖趾蹬力可分解为垂直方向…  相似文献   

9.
Chen L  Qiu GL  Ge ZK 《法医学杂志》1999,15(4):220-221
报道了1997年5月8日深圳黄田机场发生的重庆至深圳B-2928号客机降落时撞击地面起大爆炸,造成35人死亡和37人受伤的空难事故,对遇难者的死亡时间、损伤情况、死亡原因、事故原因和个人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处理类似重大事故的法医学鉴定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刚 《刑事技术》2001,(3):41-42
在犯罪现场上,经常遇到犯罪分子遗留的残缺鞋印。这里所说的“残缺鞋印”是指那些没有反映出鞋底形态全貌的鞋印。例如只反映出鞋底的前掌中部或只反映出鞋底后跟某一部分的鞋印等等。这类足迹可利用的特征少,给检验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要分析利用此类足迹,确定特征位置,提高检验效率,首先要确定其留痕部位。做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现场足迹的利用率非常重要。笔者从鞋底的花纹分布规律、伴生痕迹以及鞋底的磨损特征等方面阐述如何分析确定残缺鞋印的留痕部位。1根据残缺鞋印反映的周边形状及鞋底花纹、图案分析确定由鞋底花纹分布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体行走运动主要步态特征参数新的提取识别方法和定量化分析技术。方法以步态分析技术与传统的足迹检验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运用先进的Simi Motion视频动作捕捉系统,对50名健康男性正常行走的步态特征参数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节点的步态特征提取方法,得到了行走步态特征的基本参数,为步态特征定量化检验提供技术支持。结论研究表明,simi视频动作捕捉系统可以获得较精确的步态特征数据,能够满足人体步态分析的需求,进而达到人身个体识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1983年,我区某县发生一起重大盗窃案,现场勘查中仅提取到一枚残缺不全的立体赤足迹。经检验,足迹为后跟部分,反映出的后跟大小、形态、落脚点、重压面的形态位置等特征均与嫌疑人赤足足迹样本后跟部位反映的特征相同,但缺少特定、稳定的特征,后我们利用两者后跟后缘所反映出的裂纹痕迹形态和位置的关系,认定了作案分子,破获了此案。  相似文献   

13.
在同一介质上二次打印形成文件(对原有文件进行添改)是犯罪分子常用的作案方法。对鉴定机构而言,不同种类的打印机其打印原理、墨水等不同,可根据光学、化学特性的不同进行检验鉴定,即使是同种类的打印机,也能根据打印机自身的字库特征,以及长期使用磨损而反映在打印介质上的自身特征进行检验鉴定。但是对于同一台打印机二次打印形成的文件检验,一直是难题,本文成功检验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件检验技术是刑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识别各类文书真伪的重要手段。文件检验学的检验对象是“文件”,就书画作品的表现形式来看,其无疑也被涵盖其中,因此,书画作品是传统书画鉴定的对象,更是文件检验学的对象之一,传统书画鉴定方法与运用文检技术检验书画作品的真伪二者应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案件现场残缺鞋印出现率较高,可是多种因素导致残缺鞋印的提取率和鉴定率却越来越低,使得残缺鞋印在案件侦破或诉讼过程中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事实上,残缺鞋印反映出的信息可以分析鞋种、刻画嫌疑人特征、识别鞋只等检验鉴定工作,根据现场残缺鞋印的形成机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了现场残缺鞋印提取和鉴定率低的原因,通过实际案例说明其在案件侦破及诉讼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并列举了残缺鞋印提取和检验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为现场勘验人员和检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卫东 《证据科学》2001,8(3):162-163
在实际侦查中,皮肤上咬痕的鉴定比较注重咬痕的痕迹特征检验。由于人的皮肤在记录咬痕方面是一种很差的介质,有些咬痕特征不能得到明显的反映,因而在个人识别上的利用价值不大。应用PCR-STR技术对咬痕留在皮肤上的唾液斑进行多态DNA位点分型,可以达到个人认定或排除的目的。现就我室受理的两例皮肤上咬痕的DNA检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动力的痕迹。在我国利用步法追踪和足迹检验认定人身起步于50年代,当时还是处于少数人掌握的经验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马玉林先生的步法追踪的基础上,科技工作者沿着形象特征和步法特征两条线索,使足迹检验的科学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在足迹认定人身方面,形成了诸多各有所长的检验方法。为了实现足迹检验现代化,笔者和有关部门共同研制了“立体足迹计算机自动检验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介绍如下。1“系统”性能与功能1.1原理人体站立或行走条件下,脚掌…  相似文献   

18.
海难事故遇难者遗体数量众多,但相对于空难、爆炸、火灾等事故遗体的保存完好,个体识别难度相对较小,在法医学检验鉴定方面,主要突出体现快速高效性和规范化、程序化。本文通过对发生在烟台的“11.24”、“10.28”两起特、重大海难遇难者遗体的法医学鉴定,试图为建立处置各类重特大灾难事故的遇难者个体识别预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沈洁 《中国司法鉴定》2011,(4):62-63,79
通过分析两例喷墨打印文件是否一次形成的重新鉴定案件,说明了在该类案件的检验、鉴定过程中,应当把握纸张、字迹墨迹深浅、颜色、墨迹分布等打印文件的主要特征,并综合考量行字迹横轴线倾斜、行间距、页边距、字库特征等非特异性差异点的价值,以系统鉴定的理念综合检验分析,才能形成出客观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8A):115-118
法医物证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庭科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法医物证检验鉴定,确定这些生物类物质的性质、种属、血型、DNA指纹、性别和年龄等,对其属主进行个别识别及亲权关系确认,从而证实这些生物类物质与其案件的关联,为证实和揭露犯罪,分析案情提供依据,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