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通林 《今日浙江》2009,(15):33-33
近年来,华侨经济一直是青田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青田侨商更是纷纷回乡寻找商机。利用此机会,青田县因势利导,提出华侨总部经济构想,引导各类侨商将企业总部设在青田,打造华侨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应对危机、转型升级之路。目前,青田已拥有侨资企业总部18家,今年一季度,华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更是表现强劲,带动青田完成年度吸引侨资目标的442.5%,实现自营进口同比增长152.2%。  相似文献   

2.
<正> 现在旅欧的华侨中,以青田人为最多。青田人闯荡世界的法宝,就是由当地的特产叶蜡石琢成的石雕.远在宋时,青田的手艺人就开始摆弄这些石头,刘成图章或装饰品,明清以来,不少人就以此为生,但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还是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893年,还是光绪年间,有三个青田人从上海坐船去安南,再从西贡搭乘一艘货轮到了法国的马赛,在异邦的大街上叫卖起青田石雕来.他们后来回忆说,初到西贡,还不知道有欧洲,只是想“既有来  相似文献   

3.
青田县是我国著名侨乡。截至2006年,已有约23万青田籍的华侨华人分布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移民人口的急剧增加为海外青田侨团的创立奠定了基础,随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海外青田侨团运势而生,其中以同乡会为主。自20世纪80年代荷兰青田同乡会创建开始,到目前已成立了约30个同乡会组织。本文试通过对青田移民的概况、同乡会的产生、分布以及同乡会活动等方面的论述,对青田同乡会作一系统分析,以期对海外青田华侨华人发展状况有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4.
龚文 《浙江人事》2007,(1):28-29
青田座落在美丽的浙西南山区,括苍山麓,瓯江之畔,素有“华侨之乡”、“石雕之乡”的美誉,但由于山多地少、人口多、底子薄、起步晚,也是欠发达地区之一。近年来,青田县财税局全体干部发扬敢闯敢冒、艰苦创业的青田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在侨乡青田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谱写了一曲财税人理财治税、执政为民的时代颂歌。  相似文献   

5.
吕涛 《求索》2013,(4):229-231
青田华侨遍布世界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主侨居在欧洲,是很具代表性的中国华侨分支。目前,对于青田华侨的研究日益增多,从不同层面,反映青田华侨在海外的发展情况。本文选取民国时期青田华侨海外社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这一侧面来展示青田华侨的海外发展。  相似文献   

6.
1月6日,在青田方山乡龙现村的田鱼广场上,来自杭州、温州的自驾游游客兴奋地欣赏了一场农家艺术表演——当地农民举着色彩鲜艳、造型精美的青田鱼灯穿梭、跳跃,跳起了富于浓郁的地方特色的鱼灯舞。  相似文献   

7.
不同文化之间需要双向互动交流。在中欧文化交流中,青田华侨华人充当了重要媒介。他们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青田地域文化传到欧洲,使之成为欧洲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他们与家乡联系和沟通的加强,又把部分欧洲文化传回故土,对侨乡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华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青田海外新华商群体是其中的一支新军。青田海外移民源远流长,新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迅速。而其中日益成长的海外新华商群体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在众多领域崭露头角。其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有着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孙成岩 《今日浙江》2002,(21):42-43
在中国工艺美术长廊中,青田石雕以其石质晶莹剔透、技艺精湛绝伦而著名,堪称国之瑰宝,艺坛尤物,被誉为中国“国石”。1964年,郭沫若参观青田石雕时,盛赞不已,题写了“青田  相似文献   

10.
青田华侨经济在起步阶段与石雕业紧密相连,并是促成青田华侨发轫的基本媒介。早期经济以拎卖和经营石雕及当地小商品为主业,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有少数人去创办实业,为此后青田华侨华人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韦丹辉 《八桂侨刊》2021,(4):60-67,59
以浙江省青田侨乡为例,从三个不同阶段总结了青田人移民以及青田移民对故乡文化的影响.早期青田移民更多是为侨乡带回来自外乡的物资.改革开放以来,青田人移民与侨乡文化发展显示出双向式互动发展的趋势.侨乡文化的当代变化可对如何应对以华侨回流、华侨回归创业为主旋律的时代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吴维华 《黄埔》2010,(5):38-38
陈祖勳生于1918年7月13日,青田市人。  相似文献   

13.
吕涛 《求索》2013,(1):124-126
"九山半水半分田"是青田县的真实写照,青田县耕地少、土地贫瘠,人民生活窘困。民国时期,更是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难以为继。这个时期,中国国门打开,毗邻的温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青田石雕在国际展会上率获奖项,欧洲战事在华招工,青田人带着改变命运的理想奔赴欧洲,形成了青田人的第一批出国潮。青田华侨多为男性,绝大多数没受过教育,承担着高昂的出国费用,冒着风险,带着全家人的希望来到欧洲。他们最初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拿着微薄的收入,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的坚韧意志,帮助青田华侨在欧洲站稳了脚跟,最终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华侨群体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08,(12):I0002-I0003
青田,山川毓秀、人文荟萃,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是丽水市对外开放的东大门,一个发展面向世界的浙南滨江城市。  相似文献   

15.
<正>青田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素有"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青田把发展旅游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围绕打造"中国石都、世界青田"的旅游品牌,以项目和产品开发为重点,以机制和产品创新为动力,旅游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16.
青田石雕是以青田石作为材料雕制而成的艺术 品。以秀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博得人们喜爱,被喻为 “在石头上绣花”,令人叹为观止。 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 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 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石雕  相似文献   

17.
浙江素以山川秀麗、人文蒼萃而著稱。單從青田縣來看,便可瞭解其一斑。論名勝,青田有倚山傍水、洞府幽深的全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石門洞’;論人才,青田是輔佐明太祖創立帝業的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劉基(一三一一——一三七五年)的故鄉。劉基字伯溫,封誠意伯,賜謐文成。至今在青田仍保留有多處劉基的遺迹,以及後人爲他建立的祠堂和廟宇。前不久我有幸遊覽了他的故里。  相似文献   

18.
早期青田华侨华人开辟了一条以青田石雕贸易为起点的独特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为后来大量亲友走出去开辟了生存之路和移民网络。在此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田华侨华人从事起"中国制造"的出口贸易,后来又涉足移居国商品的进口贸易,"丝绸之路"有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为祖籍国与移居国的经贸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然而,这一群体目前的盈利模式仍然存在局限性,亟待转型。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农业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9个传统农业系统名列榜单,我省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入选其中。  相似文献   

20.
华侨资源是青田县的一个独特优势,发展华侨经济对青田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全省欠发达地区的青田县,要实现在丽水市率先发展、跻身全省中等县市行列,必须把华侨这一独特的资源挖掘好、利用好,大力引进华侨资本,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一、青田华侨资本的形成和特点青田华侨有近300年的历史,全县有华侨华人21万,遍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侨属16万多。青田华侨以西欧居多,主要分布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从事餐饮、皮革、服装、百货、进出口贸易等行业为主,部分华侨已进入科学文化界,少数华侨跻身政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