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毋忘在莒     
<正>也许你看到这个题目,会感到有些突兀。“毋忘在莒”是个成语典故,源于《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劝诫人们居安思危,“不忘本”。山东莒县,就是“毋忘在莒”的古莒国。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商代为姑幕国,周为莒子国,秦始为莒县。1941年,为适应当时的抗日形势,南部划成莒南县。  相似文献   

2.
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去台前曾在家乡浙江奉化溪口镇旁的飞凤山上,谒别祖坟时立下誓言:“重回故土,东山再起!”去台后,蒋介石曾为实现这誓言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几十年中他曾做过不倦的努力与尝试,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毋忘在莒”1951年2月,朝鲜战场激战正酣.蒋介石出兵朝鲜的建议被美国否决后,国民党在台湾对大陆蠢蠢欲动.金门岛.两架直升机徐徐降落在金门机场,10分钟后身着灰白色中山装的蒋介石在“金门防卫部”司令官上将胡琏等人的陪同下,检阅着驻扎金门的国民党官兵.  相似文献   

3.
战国后期,燕国被齐国所败,燕王哙被杀,导致国中大乱,国力渐弱。燕昭王继位后,一心想报国仇,却又苦于找不到贤才。于是,他向郭隗先生请教求贤的方法。郭隗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位国君,想用1000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可3年过去,还是没有买到。有个仆从主动请缨去买马,花了3个月,找到一匹死了的千里马。仆从用500两黄金,买下了这匹死马。国君闻听后大怒:“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何用?”仆从说:“死马尚且要500两黄金,何况活马呢?”果然,一年内招来了3匹千里马。郭隗接着说:“大王若要求贤,就先从我开始吧。”燕昭王大喜,为郭隗修建房舍,拜他为师,并在易山筑了一座“黄金台”,里面堆满了金子,专门用来招纳各方贤才。没有多久,许多有才能的人便纷纷来到燕国。28年间,在众多贤才的辅佐下,燕国由弱变强,于是,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楚、韩、赵、魏等国共同伐齐,一举灭了齐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骂一个人缺心少肺,常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外号,就是“二百五”。关于“二百五”的来历,有种种说法: 其一,说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结盟抗秦,受到了各大国君王的赏识。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时,却被一个刺客刺杀。齐王下令捉拿凶手,但他用的是“引蛇出洞”之计——将苏秦的头悬于城门口,并张榜“苏秦内奸, 死有余辜。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他还下旨重赏义士黄金千两。此榜一出,果然有四人前来领赏。齐王问:“千两黄金,如何分法?”这四个人不知中计,说:“好办,每人都是二百五。”齐王拍案  相似文献   

5.
“振兴中华、毋忘国耻”研讨会在首钢召开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和首钢总公司联合举办的“振兴中华、毋忘国耻爱国主义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5月20日至22日在首钢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及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先秦时期,齐国治国坚持礼法结合,重视“法治”,有着深厚的“法治”传统。齐国从公元前11世纪姜尚建国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历时800余年,运用法的职能立国治齐,无论在法的实践还是法的理论方面都积累了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动了当时中国从奴...  相似文献   

7.
顺势化人     
曹俊杰 《廉政瞭望》2012,(13):47-47
有一年,燕国入侵齐国。田单挺身而出,率领齐国人在即墨城大破燕军,一举收复失地。击退燕军后.齐国人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结果最后,还是由襄王即位,田单出任丞相。  相似文献   

8.
孙家洲 《理论学刊》2023,(5):139-149
孟尝君专擅齐国大权多年,刚愎自用的齐湣王登基之后,不愿接受“老臣”擅权的既有格局而致力于强化君权。他们两人的“各行其是”激化了君相之间的矛盾,导致齐国政治气氛空前紧张和恶化,并且祸延列国外交大局,“国际形势”为之大变。“弱燕破强齐”,致使齐国元气大伤,齐、秦两国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六国联合抗秦的大局遭到严重削弱和破坏。“君相之争”的客观后果是齐国内政不修、外交失败,齐国政权一度濒临覆灭的危机,孟尝君所代表的宗室贵族把持国政的政治体制对此应负不可推卸的责任;齐国政局危机爆发之时,毕竟是在齐湣王排斥了孟尝君而大权独揽之后,故误国罪责他应该分担更多更大。齐湣王本来就是德不配位的统治者,却又刚愎自用、自以为是,最终导致国破身亡的悲剧发生。孟尝君“擅齐”的行为及其引发的后果,恰好为韩非所警示的明君必须防止出现大臣专断国政之说,提供了最典型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试题:“毛遂自荐”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典故,但“毛遂自刎”的故事却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据史料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合纵抗秦”的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赢得了赵相平原君的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公元前256年),燕国派大将栗腹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认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并非带兵打仗的“将才”,力荐毛遂统率大军前往御敌。结果昌都一战,被栗腹杀得片甲不留,毛遂满腔羞愤,“自刎”身亡。请根据这段历史典故,结合领导工作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参考答案:本题的主旨是从反面案…  相似文献   

10.
《党员干部之友》2014,(6):64-65
正古莒之地,东临大海,因人才荟萃,崇礼尚德,故被称为"君子之国"。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方国。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秦灭六国后始行郡县制,莒国改称莒县,属琅琊郡,治在莒城。虽时代更替、版图数变,然数千年来,莒名始终未易。莒国故城一直是州、县治所。莒县是全国文明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政务公  相似文献   

11.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刊登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位女速记员正埋头记录着蒋介石的讲话。这位年轻的女速记员,就是我党“潜伏”在国民党中央的红色情报员、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沈安朔15的女儿,聆听她讲述母亲的“潜伏”故事……  相似文献   

12.
赵玉平 《廉政瞭望》2012,(20):31-31
齐国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在齐国处于危难时走上历史舞台的。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击齐国的阿、甄之地,而燕国入侵河上,齐军吃了败仗。危急时刻,晏婴向齐景公推荐了司马穰苴。景公召见了穰苴,决定任命他为将军,带兵迎击燕、晋的军队。  相似文献   

13.
素有“文胆”之美名,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完人”的陈布雷,自从1927年春在南昌被蒋介石“慧眼”相中,成为高级幕僚起,直到1948年自杀身亡,在长达21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心腹。他听命于蒋,尽力“笔耕”以报蒋介石“知遇之恩”,并长期分管蒋介石侍从室。陈布雷文笔优美、老辣,蒋介石最为重要的文案,诸如《祭告总理文》《西安半月记》等均出自他手。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几万年前的北京人,在阴冷潮湿的洞穴里繁衍生息,但是到了几千年以前,他们已能制造出相当华丽的宫殿了。公元前三世纪,北京是战国时代燕国的国都,当时叫做“蓟”。那时的“蓟”城,“富冠天下”,与赵国邯郸,齐国临淄,楚国宛城相齐名。蓟城城廓雄伟坚固,城内元英官、历室宫等宫殿壮丽宏大。公元前226  相似文献   

15.
郭隗的胆识     
《战国策》讲了一个燕昭王复国求贤的故事。公元前314年齐灭燕,燕昭王领导人民恢复祖国后,往见郭隗:“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一通宏论,于是昭王“先从隗始”,再“筑黄金台”以待天下贤士,最后打败齐国,“齐城不下者,唯独莒、即墨”。昭王这番作为,也就传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佳话。昭王广纳天下贤士固然可赞,但我更佩服郭隗的胆识。昭王问报国仇策,他开口就训道:“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投处。”意思是说,事业做得越大的领袖,跟他在一起的人应该越有才德。还强调一句“诎指而事之”──要放下架…  相似文献   

16.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着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灵柩,陪伴李大钊长眠地下的是他的夫人赵纫兰。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在万安公墓的园林中修建时,赵纫兰的灵柩随同李大钊的灵柩迁葬至陵园单辟的墓地上,墓碑上的镌字由原来的“李夫人墓”改刻成“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  相似文献   

18.
1936年7月,“两广事变”在蒋介石的分化利诱下宣告失败。陈济棠被迫下野,余汉谋投靠蒋介石集团,当上了广东绥靖公署主任和围民党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遵照蒋介石“攮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国民党陆军157师和158师共三万多兵力接蒋鼎文部之后分防  相似文献   

19.
霞飞 《党史文苑》2004,(7):10-15
毛泽东与蒋介石生前是对立的国、共两党领袖,他们都反对“台独”,主张祖国统一。但是,他们对于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根本区别。毛泽东主张中国统一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则主张用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换言之,就是统一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毛泽东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认为美国的干涉是产生“台独”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则依赖美国“反攻大陆”守台湾。尽管如此,由于他们在反对“台独”问题上有共同性,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反对“台独”的问题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初,蒋介石把自己与美国捆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家里,挂着一幅周恩来手书的“闻鸡起舞”立轴条幅。许多人说“闻鸡起舞”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专门为张瑞芳题的,也有人认为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我国电影界设“金鸡奖”时题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对。这四个字是周恩来为叶挺的大儿子叶正明所题。 1941年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被抓,先后被关押在江西上绕、贵州息烽和湖北等地,经我党一再交涉,蒋介石都不肯放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举行和谈。和谈中,释放政治犯一直是共产党坚决坚持的一个要求。蒋介石表面上不好拒绝,但仍企图把叶挺和其三个孩子长期关押,就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