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波兰大学生体育信息的媒介接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传播密切相关。当代传媒对大学生的影响已变得十分深刻。本研究通过对波兰12所高校540名大学生的大众传媒体育信息接触行为的调查与分析,考察了波兰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和在获取体育信息时的媒体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2.
李杉 《思想战线》2011,(Z2):298-30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的发展态势,使得新媒体不仅对传媒领域有重大影响,对于社会发展亦产生了革命性作用。越来越多的信息正在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各种数字媒介渠道被传送到受众。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和大众传媒的受众,常常是新媒体的尝试者和信息的传播者。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青年社会化的角度出发,考察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媒介素养教育是构建和谐、民主社会的需要;是信息时代青年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是大学精神的需要。媒介素养教育对青年社会化有“助动”“、接种”和“范例”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林芳 《桂海论丛》2005,21(6):81-83
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以其强大的文化攻势,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大众传媒环境已成为大学生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一些大众传媒出现的媚俗化倾向给当代青年带来了负面影响,除了净化媒介环境之外,当务之急是把媒介教育纳入整个大学教育之中,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媒体信息的判断力,从而能够自觉抑制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社会,由于青少年的“媒介需求”十分强烈,因此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增强。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传播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大众传媒的某些内容以直接、直观的形式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这首先是由于传媒对利润的片面追求造成的,同时也与大众传媒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有密切关系。解决的途径,是优化社会心理环境和社会舆论环境,加强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提高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陈雯  何雨 《青年探索》2012,(4):72-78
青年的价值与角色在伴随全球化与信息化的现代步伐而日益彰显的同时,社会问题青年化与青年问题泛滥化的双重尴尬困境也在社会转型时期尤为突出。在此前提下,我们从社会化与抗逆力的双重社会学视角分析青年问题频发的根源,探讨青年形象、力量与责任重塑的思路。遵循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视角,文章首先侧重分析家庭问题复杂激增、代际关系变革转型、教育改革弊端以及大众传媒发达泛滥等主要领域对青年价值迷失、行为沉溺产生的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得出如下结论:社会若要承担拯救青年、重塑青年的责任,青年若要肩负自强不息的历史使命,必须着手建构由内在保护因素与外在保护因素共同组成的青年抗逆力。因此,政府树立威信、企业承担责任、教育维护良知、法律坚守秩序、媒介宣传正义公平以及社会工作“科学助人”的普及、预防与补救则是青年培养与塑造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7.
如今,大学校园里已出现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正风起云涌。对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社会各界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潮”,从根本上来说,折射的是一种当代大学生主动寻找与社会结合的契机,积极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青年文化潮流,因而具有客观必然性。不管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怎样的状态,任何时代的青年都会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恩格斯说:“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21世纪的大学生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成为了青年群体中最早的清醒者和行动者。…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由"自然人"进一步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它既是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目的.就是说,高校培养"四有"人才,归根到底,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服务,它要求高校和大学生本身自觉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科学和道德的进程.一、大学生社会化和青年社会化的比较大学生社会化是青年社会化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说,同青年社会化没什么不同,只是社会化的程度和社会教化主体的差异.1.对一般社会青年来说(指非学生),从形式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大众传媒”这一因素入手,以大规模调查所获数据为基础,分析这一外在的社会环境对独生子女这一特定人口群体社会化的作用和影响情况,并对大众传媒这一外在环境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社会化的影响的异同进行比较,探讨大众传媒对独生子女社会化过程是否起到了独特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会化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一项“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不仅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促进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自身社会化的发展。作者从契合性、系统性和吸纳性三个方面探讨这项活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在大众传媒接触中的"运动明星崇拜"现象是一个较为普遍和将会更加普遍的真实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中国19所高校的1806名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通过相关分析,以期促进人们对大众传媒接触中"运动明星崇拜"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渗透到未成年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其社会化产生深刻影响。在通过传媒开阔视野并从中得到娱乐、受到教育的同时,各类传媒中的负面信息也对思想尚未定型、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以巨大的不良刺激,成为一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诱因。家庭应过滤媒介不良信息,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人的一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众传媒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力量。随着大众传媒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它对广大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和明显,但它也有着不利于青年农民政治社会化的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大众传媒对农村青年政治社会化的重大影响和不利方面,以促进农村地区各方面的改革,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新式传媒的崛起构成了使现代知识分子形成的制度性媒介之一。通过大众传媒和知识分子的关联,基于公共传媒所营造的思想环境演变,以及随之展现的中国知识分子角色的变化,来审视知识分子在20世纪大时代变动下三含阶段的不同境遇,以此解析20世纪中国精英的流变及其和大众的关系。精英从高高在上的思想启蒙者到大众时代成为“多余人”,再到市场经济时代与大众平行互动的“媒介人”,这样的角色转变与所处的思想环境有巨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闹得满城风雨的马家爵事件虽已逐渐平息,但它所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却值得我们不断推敲和反思。室友的一句话成了整个恶性杀人事件的导火索,寝室交往问题不容忽视,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进程。寝室是社会和学校的一个“细胞”组织,也是青年大学生每天相聚的最稳定的生活场所。寝室交往是青年社会化的台阶,对青年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迫切性、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等奖(2名)李树文《论提高青年工人的技米素质》周可达《谈东方神秘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二等奖(n名).文献良《青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宋国力《我国青年研究发展的思考》胡河宁《共青团基层组织活动论》尚云贵《当代青年思怒:演变、货向及思索》田杰《青年研究的科学发展机制与方向选择》于新恒《青年政治社会化与帝国主义的“攻心战”》王克旺《闺台民间海上贸易对青年的影响及对策》中青院青年研究室《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变化与宣传教 育的社会功效》李友光《辽宁青年社会心态调查》徐飞《中外青年社会化研究纵横比较》江洪、周甲文《关于…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青年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学习和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青年群体的形成和青年观的由来“青年”作为一个有着自己特征的社会群体,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出现的。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古代社会,人们进行劳动准备和接受专门教育的时间非常短暂,青年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特征并不明显。到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为数众多的年轻工人有…  相似文献   

18.
王慧琳 《青年探索》2008,(6):61-62,80
通过对北京大学生媒介奥运资讯接触状况和体育价值观的调查分析,论证大学生的媒介奥运资讯接触的频率、时间、奥运认知度、关注度和媒介奥运资讯的内容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相关性,为当前媒介奥林匹克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蔡锋 《前沿》2006,(12):172-174
转型期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既有“社会化不足”的现象,也有“过度社会化”之征兆;大学生社会化教育包括政治社会化、知识技能的社会化以及道德社会化,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学科和课程结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这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他们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尹丽 《前沿》2012,(17):137-138
网络社会化与社会网络化构成时代发展的“当下情境”,网络空间或网络社区成为高校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和路径.网络利弊的生成与评判往往同网络族群的主体状况相关联,因而建构了生存环境与存在者生存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大学生群体网络化生存界面,这一互动关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如何引导与规范大学生网络化生存以实现互动关系的良性化,构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