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荣华 《政策》2003,(4):30-31
近年来,鄂州市坚持以民营为基本取向,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两改",即国企产权由国有改为民有民营,国企职工由固定工改为社会人,加快工业发展。全市列入"两改"计划的118户企业,已完成改制的102户,协议安置职工33636人,共售让资产9.9亿元,国有中小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一批困难企业重现生机和活力。200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22亿元、销售收入108.86亿元、利税总额8.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5.65%和25.17%。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程言君 《前沿》2006,(3):32-38
人力产权是从产权理论和产权制度角度,对生产力中人的要素的各项权利的界定,可定义为劳动者劳动技能及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等权利。以人力产权概念代替劳动产权概念和劳动力产权概念,不仅有经济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于研究国企产权改革中职工人力产权的肯定和维护十分重要。利润分享制应该成为重要的人力产权企业实现机制,构成国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陈满堂 《理论月刊》2003,(8):147-149
通过对俄罗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过程和绩效的分析,认为俄罗斯国企产权改革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来看,都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改革模式,也是俄近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有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国企产权改革3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1978年~2008年的30年里,国企产权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向前推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放权让利和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到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到现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国企产权改革一浪高过一浪。围绕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和所有权的界定、执行与流转,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线索逐渐清晰,框架逐步完善。现阶段的问题则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家的报酬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经理人市场和责任追究机制,处理好国企的社会责任与利润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2004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两个规范国企改制的重要文件出台;年中,一场席卷全国的国企改制争论掀起;年末,国资最高管理层明确表态,改制争论尘埃初定。2005年将是国企改制的规范年。2004年8月到11月,国资委等部委对21个省的国企改制和产权转让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管理层收购和国有产权交易不规范。国资委已有针对性地开出了监管药方,而且相关配套措施与法规将在2005年上半年陆续出台。争论焦点的管理层收购近年来放行与叫停已几经反复,时间到2004年底,政策已经十分明确:大型国企不准进行管理层收购,中小型国企可以在满足…  相似文献   

6.
赵振华 《人民论坛》2012,(15):28-29
中国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国有企业有了巨大活力,民营企业也突飞猛进发展争议五:国企是在与"民"争利吗?关注度:☆☆☆☆☆争议焦点:"国企凭借垄断优势和政策优惠挤占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已成为流行观点,因此有舆论主张国企应退出所有竞争性领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空间。调查提示:在"您最关注以下哪些国企争议"调查中,与"民"争利得票率为53.3%,  相似文献   

7.
国企公司制改革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课题,我区自1994年《公司法》实施以来,对国企公司制改革作了些有益的尝试,一些国有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下,依《公司法》规定,纷纷改制登记为公司企业。1995年7月,我区又确定了13户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方案,至1996年3月底,13户试点企业中除包头鹿苑集团因产权问题搁浅外,其余12户企业已全部转入了实施操作阶段。本文主要针对我区国企公司制改革的实践,结合国务院确定的百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改革情况,就几个问题作一些讨论。一、关于公司制改革方向问题建立现代企业制…  相似文献   

8.
陈剑 《桂海论丛》2002,18(1):48-50
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主要并不是来源于产权改革或私有化经济体制 ,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国企领导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有企业重组过程中 ,国企经理人既要能够拥有协调企业与政府关系的能力 ,又要有企业经营能力。对国企经理人的企业家才能发挥应有控制权回报和明晰的产权激励 ,以及对企业家才能正确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企改革至今已20年了,期间经历了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几个阶段。前几个阶段的改革都是在传统国有产权构架不变的前提下让渡部分经营权,而不是根本性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问题上,又是依照传统的观点,只把货币(物质)资本看作资本,而忽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笔者认为,要深化国企改革,在人力资本产权问题上有两个原则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明确。一、关于人力资本和企业所有权近年在国企改制中很多地区将“谁投资,谁所有”作为产权界定的唯一原则。笔者认为这是不很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假如真有气度和胸怀可以"共赏"郎氏"奇文",首先应端正态度,其次还要有深入反思的精神,更要有对问题多多的改革现状负责的诚意。素以中国改革挑战者姿态出现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12月4日举行的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再次用犀利的语气质疑国企产权改革,指出"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1.
国企改革战略重点阶段性转移是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企改革大方向指引下,以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国企改革战略重点已由解决“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问题转向解决“权责明确”和“管理科学”的问题,即把国企改革的重点由解决国企的外部关系问题转向解决国企的内部组织领导制度问题,也就是转移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阶段。需要指出的是,国企改革战略重点的阶段性转移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关于“产权清晰”和“政企分开”的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彻底,而是改革协调进行的需要。因为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6,(14)
正资本是"唯利是图"的,当市场走弱,资本跑得比谁都快。那么,改革的钱从哪里来?这是国企上市公司必须面临的难题。当下,说国有企业遇到一些"危机",这已成为全社会共识:产能过剩大部分在国企,产业结构调整重担在国企,供给侧改革也先要向国企"开刀"。上市国企如何突围?突围之道还是在于要利用好资本市场。但资本也是"唯利是图"的,当市场走弱,资本跑得比  相似文献   

13.
正2月22日上午,节后上班第一天,省长陈润儿到省国资委调研国企改革工作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改革进展汇报,为深化国企改革攻坚"加油支招"。他强调,要抓住"僵尸企业"处置这个"牛鼻子",着眼"五个全面"既定目标,突出企业产权、组织、治理"三大结构"改革,坚决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三煤一钢'一举扭转连年大幅亏损局面;国资监管正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座谈会上,陈润儿一一列举并充分肯定国企改  相似文献   

14.
王力新 《台声》2004,(11):44-44
8 月 9 日,郎咸平一次题为《格 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 宴中狂欢》的演讲经传媒广泛报道以后,郎咸平随即遭遇了经济学家们的反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称:国企产权改革方向不容否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也以“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为回击。 当下,这场席卷了几乎中国所有媒体的全民论战,正存在南辕北辙两个方向发展的可能。一种可能是等而下之,沦为简单道德评判;一种可能是形而上之,从而使公众理性地通过这场大辩论找出改革症结之所在,寻求解决方案,使产权改革回到健康、稳步的轨道上。 如今正当呼…  相似文献   

15.
正国企国资在新一轮改革中如何焕发生机活力?怎样加快推动山西国企国资改革和转型发展?这是我们必须要回答的历史命题和时代课题。近日,我省召开省属国企国资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推进会,省委书记骆惠宁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楼阳生主持。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指示为指引,鲜明提出"国企不改、转型无望",把国企国资改革和转型作为山西转型前途的关键一招,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市场化取向、竞争力目标、专业化重组、股份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不失时机地整体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放开搞好国有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国有企业的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国有企业效率低下、亏损严重等矛盾仍很突出。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98年共有国有企业323户,其中15%处于停业状态,30%以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亏损面达70%以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而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支持国企股份制改革,已成为各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边疆民族地区对如何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和产权流动等方面还缺乏应有的理论认识和感性认识,股份制的改革和实践远落后于内地发达地区。本文就边疆民族地区中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股份制经济做一探讨。一、利用资本市场发展股份制经济,可以获得极强的资本扩张能力和兼并实力1股份制经济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财产组织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边疆民族地区国有企业同全...  相似文献   

17.
汪桔 《创造》2001,(7):30
我国国有企业虽然经过20多年改革和近几年的抓大放小、扭亏脱困,所余国企大多为具较大生产规模、资本规模及市场竞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虽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已提出数年,但其效果仍非理想,企业的效率及效益仍不很好。笔者认为,我国国企的委托、代理关系不清晰是一重要的内在原因。我国国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可因政企分开而具有产权界定清晰的条件,但是,由于作为出资人的政府在其资产管理中往往没有确定的、具体的资产所有者代表行使出资人的权力,故在委托、代理关系方面的现状是:一是出资者缺位,没有具体行为能…  相似文献   

18.
漫新闻     
《小康》2015,(20)
<正>1推动国企兼并重组力促"双创"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9月18日,李克强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推动兼并重组,把国企改革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9.
吴兴龙 《政策》2003,(11):24-24
今年以来,黄石市委、市政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市范围内拉开了以"政府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为内容、以"产权人格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为总体要求的国企深化改革序幕。  相似文献   

20.
评关于国企改革的几种错误论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企论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事关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有一些错误论点,干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危害甚大,我这里试作简要评析。一、评“产权虚置论”持这种论调的人认为,全民所有制的国有企业是“名义上人人所有,实际上人人所无”,因而是“产权虚置”、“产权不明晰”、“所有者主体缺位”的“空有制”,必须通过产权改革,把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我们知道,国有企业——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本质特点在于,它是全国人民这个群体,对企业生产资料这个整体的共同占有。全国人民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