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能够对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进行成像,在疾病和损伤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逐步成熟,它可以对组织脏器进行容积再现、多层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在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骨折、关节异位、脏器破裂、出血等损伤的检验,枪弹、爆炸碎片、吸入物等体内异物的检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将其应用到相关研究领域当中。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应用CT技术进行法医病理学研究的情况进行综述,以便法医病理学研究者了解CT在法医病理学领域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能够为今后的法医病理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现行的医疗体制所存在的缺陷也渐渐浮出水面,在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刺激下产生了不少医疗纠纷事件,所衍生的恶性事件也不在少数,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医疗工作开展,甚至影响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医疗纠纷与法律赔偿直接挂钩,尸检是确定死者死因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法医病理人员在工作中更为仔细,一些与医疗纠纷相关的尸检要求更为严格。将死者的真正死因找出,还真相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通过法医病理学尸检来进一步探讨损伤、死因分布规律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4例存有争议或死因不明的尸体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其死亡原因。结果:134例尸检中,130例能够确定死因,4例未能发现明显死因。而在96例病理性死亡报告中,以心血管疾病居首,其他疾病致死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产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34例外力致死报告中,24例为机械性损伤,6例机械性窒息,4例其他。结论:系统的病理学尸检,既有利于相关部门处理、调解医疗纠纷;也利于刑事、民事等案件解决、处理的公正性;同时,还可以为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发挥出其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昭示着生物医学研究将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引发了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革命 ,其中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最前沿的新技术。本文对生物芯片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一、生物芯片技术及其特点生物芯片技术是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它是利用微点阵技术将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小的载体上 ,对基因、抗原活体细胞或组织等进行测试…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草图的绘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昭示着生物医学研究将步入后基因组时代.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发展起来的一些新技术引发了目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革命 ,其中以DNA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biochip)技术成为当前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具生命力、最前沿的新技术.本文对生物芯片及其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了法医工作者可参与医疗事故鉴定,这对广大的法医特别是法医病理学工作者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从客观的死因鉴定、法医病理学参与尸检的优势和医疗纠纷的鉴定工作三方面详细阐述了法医病理学鉴定对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法医病理学工作者如何做好鉴定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法医病理学工作中,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应用得非常广泛.然而很多问题仅以单纯HE染色是难以解决的,虽然可借免疫组织化学、电镜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但由于其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及昂贵的试剂,不利于推广。而特殊染色无需复杂的试验条件及昂贵的试剂,操作简单,又能解决很多HE染色不能解决的难题。现介绍几种常见特殊染色方法在法医病理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32例妊娠期死亡法医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 方法 对 1990~ 2 0 0 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 3 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 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 2 5~ 3 0岁为多见 ,职业以农民常见 ,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 ,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 ,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 :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 ,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 结论 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 ,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死亡的特点。方法对19 90~2000年间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所做32例妊娠死亡尸检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妊娠产妇死亡年龄以25~30岁为多见,职业以农民常见,且绝大多数无产前检查记录,死亡多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区、乡一级卫生院多发。前四位的死因依次为:胎盘残留、输卵管妊娠破裂、产后感染和子宫血管结扎出血,绝大多数妊娠产妇死亡前产下活婴。结论有必要加强基层与农村医疗保健工作和制订有关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妊娠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卢嘉平 《法医学杂志》2001,17(3):184-185
自然界中,昆虫往往是各种动物死亡后尸体的最先发现者。随着科学家发现昆虫在尸体上的发育、演变规律,以及昆虫学知识不断在法医检案中的成功应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法医昆虫学作为应用昆虫学的一门学科从昆虫学中分离出来。国内法医学在刑事技术方面为侦察和法庭审理提供依据的应用研究,也积累了一定的数据和经验。现结合检案中所遇一例报道如下。 1 案 例   某日晨 7时许,某新村小区的花坛的绿化带松树下发现一具女性尸体。经检验:死者衣着凌乱,上身衣着翻至双乳上方,下身长裤和内裤被撕破,双足赤踝,足底沾有多量泥土。尸僵…  相似文献   

11.
Adult Hirschsprung's disease diagnosed during forensic autops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report a case of fatal Hirschsprung's disease (HD) discovered at autopsy. A 20-year-old man collapsed at home. Emergency medical personnel found him in cardiac arrest and all resuscitative efforts failed. He had a past history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since infancy. Forensic autopsy revealed a megacolon full of gas and stools.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absence of ganglion cells in a short segment of the rectum and enterocolitis in the left and transverse colon. HD is rarely described in adults. In many cases, patients complained of constipation since infancy but the affection remained misdiagnosed. The relative good tolerance of the disease is usually due to a short aganglionic bowel segment. Enterocolitis is a frequent and severe complication of HD in children but is rarely described in adults. This case suggests the importance of HD diagnosis in childhood in order to avoid fatal complications with forensic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12.
周伟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7,13(4):193-194
将松下牌微波炉(microwave oven,MWO)应用于20例人体尸检材料(心、脑)的链霉菌素一生物素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检测了10种心、脑组织抗原.MWO应用于尸检材料免疫组化染色时的使用要点为(1)抗原的修复:切片置于0.01M枸椽酸盐缓冲液(PH6.0)中,DEF档(210W),10min,温度92-98℃;(2)滴加正常血清、一抗、二抗及SP复合物后,于LOW档(70W),5min,温度20~37℃,其它步骤与标准方法一致.结果表明:MWO的应用有助于封闭抗原的修复,提高阳性染色程度,降低背景着色,缩短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案例的病因、诱发因素及法医病理学特点,以期为心源性猝死案件的法医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法医病理检案中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对其年龄、性别、死亡时间、死因、诱因及场所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0例心源性猝死案例中男性多于女性,18~45岁发病最多;病因包括冠心病(129例),心肌病(78例),心肌炎(36例)等;应激为SCD最常见的诱发因素(157例)。结论 1应激和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了要进行系统的尸检及病理学检查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死亡时间、死亡经过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明确死因。  相似文献   

14.
高危尸检(High Risk Autopsy)是指对患有或者可能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尸体进行解剖检验,该传染性疾病可能传染给尸体解剖检验的法医及其他高危人群,从而导致严重疾病或引起死亡。本文对高危尸检中的感染风险、风险识别方面进行论述,在个人防护、解剖室防护、虚拟影像方面提出安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Xie Y  Yi XF  Cheng XG  Zhou XR  Cui LJ  Lin X  Wang Q 《法医学杂志》2006,22(5):378-380,384
多层面计算机断层成像(MS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尸体骨骼系统和软组织损伤的诊断价值等同于传统的尸体解剖,运用在颈部损伤的尸体检验中可以弥补传统尸体解剖的某些不足,在某些特定的环境、腐败、烧焦或具有传染性的尸体检验中,MSCT和MRI联合使用可以作为机械性窒息、挥鞭样损伤、颈椎损伤及颈部血管损伤的可选择的法医学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传染病死者的尸体解剖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多种原因限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死者进行法医学尸体解剖的数量较少,使法医学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未能及时发挥。虚拟解剖(virtual autopsy,virtopsy)对传染病死者尸体的检验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虚拟解剖影像学资料对COVID-19的病理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COVID-19的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的对应关系以及虚拟解剖在传染病尸体检验中的应用,旨在为法医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中开展虚拟解剖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o ZR  Wu JD  Liu XS  Chen BZ  Hu T  Xing HW 《法医学杂志》2007,23(2):142-144
虚拟解剖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型“解剖”技术,它利用影像学技术构建人体器官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为判断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提供线索。由于这一技术具有无侵入性、客观、准确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法医病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虚拟解剖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进展及在我国开展研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He K  Lu JP  Zhu XJ  Wang ZY 《法医学杂志》2006,22(5):381-384
心源性猝死在成人猝死的死因中占首位,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猝死的主要机制之一,由于早期心肌梗死发生突然,且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肉眼和镜下都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一直都是法医实践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多年来心肌梗死的研究成果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及局限,展望新的临床指标在法医工作中的可行性,期望提高死后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Vertebral artery removing constitutes a significant forensic pathology challenge. Dissection techniques during head-neck autopsy are based on anterior approach, a difficult method, which is unable to assess the transverse part of the artery. This work presents an original and simple method for dissecting vertebral arteries by a posterior approach, opening the vertebroarterial canal through the spinal canal without any special equipment. Once the spinal cord is removed, the transversarium foramens are opened by an internal cut at the pedicle and an external cut at the transverse process. This enables us to visualize vertebral arteries in its entirety. The method improves both the examination of the upper extracranial segment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the neuropathological study when arterial injury is suspected. Applying this method routinely is both feasible and useful in suspected cases of vertebral artery trauma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assess more precisely the actual incidence of this injury.  相似文献   

20.
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案例及法医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特点和检查方法。方法对1997年至2006年10月四川华西鉴定中心所做36例脑血管畸形猝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畸形猝死以10~49岁男性为主,有25例(69.44%)。18例(50%)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8例(50%)在发病后1h内迅速死亡。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病理类型以脑动静脉畸形最为常见,有33例(91.67%)。24例(66.67%)发生于脑底部、桥脑和小脑。破裂出血是脑血管畸形猝死的直接死因,出血类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为常见,有22例(61.11%)。脑血管畸形部位和形态复杂多变,常规检查方法不能满足鉴定的需要。结论脑血管畸形猝死的鉴定百分之百准确比较困难,熟悉其法医病理学特点,掌握多种检查方法,才能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