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较为集中地体现了早期马克思批判思想的风格与面貌,其中对于德国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严重滞后性所进行的彻底的批判无一处不振聋发聩,直指要害,堪称时代先声,革命锐思。本文将从宗教的、历史的、政治经济的三重维度的批判对马克思这一阶段批判形态以及批判思想进行梳理解析,并尝试还原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形成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批判是马克思著作中的核心要义。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集中阐释了自己的批判思想,并论述了实现"人的解放"的可能。从宗教批判到制度批判,再到德国现实的批判,每一次批判都以人作为理论的起点。而这一批判的过程,对实现人的解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于泉蛟  衣凤喜 《世纪桥》2012,(11):36-3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的一篇重要著作,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树立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提出了人之为人的解放是人类最根本的解放。无产阶级革命代表着全人类的解放,不仅必要,而且发挥重要的历史作用。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层层分析、深入浅出、逻辑严谨,展现了高超的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其内蕴的丰富性、多维性与发散性成为理解马克思理论发展史必须重点剖析的一个文本。《手稿》继承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对未来理想社会建构的理论路径,是青年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一次具体的哲学式刻画,也是揭示他共产主义思想形成过程的经典性文本呈现。具体体现在共产主义思想由哲学批判转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人的理想化设定到人性的现实规定和人的社会性的发现三个维度的理论认识跃迁。  相似文献   

5.
赤峰 《唯实》2000,(5):3-7
在《德意志意识形成》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清算,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经历了《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形态》这样五个阶段,最终在《形态》中凸现出了其历史辩证法法的主体向度,这个过程中马克思早期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关于"从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论断,勾勒出从"理论—现实的人—实践"这一逻辑建构框架,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发展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前提、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这三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楼 《实事求是》2012,(6):12-16
文本研究和经典著作解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蕴含的“现实批判”维度的革命观,不但实现了马克思革命观的历史性变革,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现实批判”的思想维度和“以人为根本”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不管是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还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具有重要的理念支撑和方法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费尔 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清算。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经历 了《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 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形态》这样 五个阶段,最终在《形态》中凸现出了其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个过程在马克思早 期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支配这一过程的是其一贯主张的人学主 体辩证法逻辑。  相似文献   

9.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宗教、政治和市民社会的直接批判,隐喻了"现实的人"的信仰被宗教、法哲学和金钱所异化的状态,并由此将"现实的人"的信仰异化归结为三种形式,即宗教形式、金钱形式和法哲学形式。然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现实的人"的价值取向背离于"人的现实"而造成的信仰异化。一方面表现为"外在性的压迫"造成人对现实的无奈;另一方面表现为"内在性的束缚"造成人的心灵的空寂,这种心灵的空寂是对人的自我意识的贬谪。最后,信仰主体——"现实的人"的祛魅,要在批判中超越人的自我意识的贬抑。  相似文献   

10.
马校 《理论研究》2019,(3):49-54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运思起点是现实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一般的人,这既是马克思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歧出所在,也是理解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对宗教和政治的批判实质是对人所处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的异化的批判,在批判中马克思确立了此岸世界的真理。根据当时的德国现实状况,马克思判断认为德国实现人的解放的社会革命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和哲学来共同完成。马克思所批判的宗教、政治问题和解放无产阶级的现实需要是存在于所有私有制国家的,因而马克思对德国的解放道路的探讨实质是对人的解放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始终坚持对意识形态的批判立场,在青年时代对黑格尔法哲学、基督教神学、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使他认识到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的颠倒性的反映。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起点,马克思就开始用唯物史观对意识形态进行三重批判,包括对意识形态"本末倒置"的方法批判、对分工导致的意识形态生产过程中的"虚假性"批判和对统治阶级对意识形态的支配批判。  相似文献   

12.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消灭哲学"的命题。这一表述在国内学术界引起了颇大的争议,主要表现在对"消灭"和"哲学"的翻译与理解上。通过对相关文本的考察发现,马克思"消灭哲学"的深层意蕴是"解放":他的思想意识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是"解放意识",他的哲学具有解放性,他的哲学观是一种"人类解放学说"。马克思"消灭哲学"具有实践化、现实化、科学化、革命化和世界化五种解放形式。  相似文献   

13.
滕文艳 《世纪桥》2024,(1):35-38
对人类幸福论题的探求,伴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革命斗争的始终。实现全人类幸福与解放,是马克思究其一生的奋斗旨归。马克思本人并未形成关于幸福的直接的、系统化的专著式阐析,其关于幸福论题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各时期文本中,其幸福思想的形成,历经了雏形—成型—成熟三个阶段,初见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博士论文》,形成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成熟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并于《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晓红 《唯实》2012,(2):78-81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审视、清算和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的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实现了在法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法哲学观。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为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国家和社会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魏晔玲 《前线》2014,(5):58-58
<正>《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马克思从1843年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到动手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到1859年该书出版,历时16年之久。本书的出版为马克思彻底完成政治经济学领域中的革命变革奠定了理论基础。跟《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有密切关系、流传于世的文章,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两篇。那么,这两篇文章又有什么区别?各发挥了什么作用?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马克思进入到独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阶段。在多年的研究和  相似文献   

16.
一八四四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光辉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向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根本性转变,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马克思为什么能实现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有着超群的智慧,惊人的毅力吗?难道仅仅因为他有着探求真理的非凡胆识,勇于实践的火热激情吗?应  相似文献   

17.
吴仁平 《求实》2004,1(9):22-23
尽管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马克思晚年针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的发展前途问题时直接和具体提出来的 ,但这一思想并不是马克思到了晚年才有的。实际上在马克思早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中就有着丰富的“跨越论”思想。马克思晚年明确和具体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是他早年思想的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把马克思的早年思想和晚年思想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下简称《批判》)是马克思系统批判黑格尔思想的第一部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此著作中,"人民主体"思想构成了《批判》的思想基础和哲学灵魂。马克思从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权力的主体、立法的主体、自由的主体,利益的主体等维度深刻论述了人民在参与国家生活的主体地位,处处彰显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对现时期我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导言》中,马克思先是依据德国宗教批判的完结,从而让批判回到世俗世界,然后又由世俗批判深入到哲学批判,最后由哲学批判诉诸于现实批判。这里,马克思的批判不仅体现了一种具备深沉历史分析方法的严密逻辑性,还体现了客观、科学的批判原则。这种科学的批判是一种既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全盘肯定,而是既有否定又有肯定并以否定形式为主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法哲学理论在形式上是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的唯心主义哲学观,黑格尔主张法与法律不同的理念法,他认为法是客观规则,强调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过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基于唯物主义立场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审视,揭露和批判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观,从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层面超越了黑格尔法的本质思想,形成了唯物主义哲学观。马克思主义法哲学观为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