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唐贞顺皇后陵墓被盗文物境外成功追回,得益于法律保障、专业技术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但我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工作仍很严峻。我国在海外流失文物追索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法律困境包括证据资料搜集困难,缺乏适格诉讼主体,欠缺稳定的专业技术支持以及缺少专门追索机构。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流失文物追索法》,对流失文物的性质、所有权归属以及追索原则等问题予以系统规定,并应成立专门的追索机构,从而有效解决追索过程中的法律依据、证据以及专业技术支持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国为最大限度地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先后参加了四个文物保护国际公约。由于公约本身的局限性和各国法律规定间的巨大差异,导致适用法律途径的难度和阻力异常巨大,并非所有的文物返还问题都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圆满解决。我们应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外交等法律外手段,以弥补法律途径之缺陷,努力提高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自然也就成为了犯罪分子侵害目标。近年来,盗掘古墓、倒卖文物、走私文物的现象日益猖狂,这种链条式的不法行为,使我国的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犯罪分子利用娴熟的作案手段,将盗掘而来的文物进行倒买倒卖或者走私,使其很快进入流通领域,甚至流向国际市场,获取高额利润。因此,必须及时有效地规制此类犯罪行为,击破文物类犯罪的"盗掘—倒卖—走私"的典型经营链条,保护国家的文物管理秩序,防止文物的大量流失。  相似文献   

4.
欧盟关于文物出口以及返还从成员国境内非法转移的文物的3911/92条例与93/7/EEC指令的制定过程也是货物自由流通原则与丈物返还与保护原则的博弈过程。在文物的保护方面如何为货物的自由流通原则设置例外,使之既能保障贸易自由又可防止文物资源的流失,并非易事。3911/92条例与93/7/EEC指令规定的文物出口和返还机制既借鉴了相关国际公约的做法,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围绕3911/92条例和93/7/EEC指令的争论表明,为更好地促进欧盟文物资源的保护,欧盟应在发展合法的艺术品和丈物贸易与维护成员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利益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依照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毁损类文物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的个罪,而是类罪。它主要包括故意损毁文物罪、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过失损毁文物罪、失职造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4个罪名。受经济利益驱使、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淡薄、规制文物违法犯罪行为法律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毁损类文物犯罪日益上升,给我国的文物安全保护带来了巨大威胁。立法的完善是有效防控犯罪的途径之一,针对我国毁损类文物犯罪的立法现状特点,应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主旨,扩大刑法的入罪法网,合理设计量刑制度。  相似文献   

6.
文物所有权争议的特殊性决定了法律选择规则的复杂性。通过分析比较现行立法与司法实践,确立适用于文物所有权争议的法律选择规则,可以考虑以文物原属国法律的适用为主,同时兼顾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在原属国法律不能对善意第三人提供保护时赋予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的权利。若当事人未能达成协议,为了确保法律适用的明确性和一致性,则适用诉讼时文物所在地法律。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文物拍卖中,“定向拍卖”是一个颇具争议又极富中国特色的文物拍卖制度。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文物拍卖中的定向拍卖和优先购买权存在的弊端及其危害,并对文物拍卖中的定向拍卖和优先购买权等法律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既是古罗马的嫡传,又是教皇的驻地,更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中心。意大利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是意大利的文化根基。同时意大利也面临着文物犯罪的现实问题,因此组建了文物警察,以更好地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化遗产。其中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期能对中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追索欠款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债权人在债务人不自觉履行金钱债务时所采取的实现自己债权的必要措施。债权人依法追索欠款不论是自己积极索要 ,还是通过诉讼获得法律支持都必须注意追索欠款凭据的合法有效性和追索欠款的法律保护的时间性 ,只有注意了上述法律问题 ,债权人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特别是在MBO实施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是我们依然不能认同,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否定。不规范的MBO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但并不等于所有的MBO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文章主要探讨如何完善MBO在中国的国企改革,使其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现行刑法和文物保护法为依据,针对文物盗窃犯罪行为的特殊性,根据刑法的基本理论,就文物盗窃犯罪行为独立设置为盗窃文物罪,以及盗窃文物罪的犯罪构成,盗窃文物罪的刑罚设置及其适用阐明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物大国,我国一直是文物犯罪的高发地。走私文物罪是文物犯罪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性质恶劣,造成的危害后果难以挽回。文物的独特价值决定其本身无法复制和仿制,文物一旦被偷运出国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损害不可估量。由于暴利驱动和犯罪方法的不断升级,走私文物犯罪集团作案手段的智能化和国际化,使得我国文物保护的任务日益艰巨。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强化管理、扩大宣传、密切国际合作等,寻求有效的防控文物犯罪、特别是预防走私文物行为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非法出售和私赠文物藏品罪侵犯了国家对文物藏品的管理活动和对国有单位所收藏文物的所有权 ,非国有单位或单纯个人不构成本罪。为正确认定本罪 ,应划清本罪与近似犯罪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文物犯罪是危害社会应受惩罚的行为,我国刑法专门以妨害文物管理罪加以规定。文物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文物犯罪,刑事政策起到了引导作用。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其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论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是指未经国家文物主管部门批准,以寻找文物为目的,私自挖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该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应根据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标准.同时,有必要将故意损毁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行为以及过失损毁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予以犯罪化.  相似文献   

16.
走私文物犯罪认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走私文物的不同情形,从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了认定此类案件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立法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少数民族人权,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实现问题.在中央立法层面,从《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若干规定到《文物保护法》,都涉及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保障;在地方立法层面,云南、贵州、福建等省份都有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对此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立法完善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国内的适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以及《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文物犯罪的刑罚适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物是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文物犯罪采取适当的刑罚手段,对于保护文物、维护国家的文物管理秩序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文物犯罪刑罚适用中的主要问题有:文物犯罪中刑罚设置的不平衡,死刑适用不当,罚金刑的作用有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