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法制博览》2010,(4):34-35
咸丰崩逝后,载垣等赞襄政务八大臣颁发咸丰遗诏,并为小皇帝载淳拟定了“祺祥”的新年号。“祺祥”二字,出自《宋史·乐志》:“不涸不童,诞降祺祥。”所渭“不涸”,即河流通畅;所谓“不童”,即草木繁盛。  相似文献   

2.
释然 《工会博览》2006,(6):31-31
女儿问:“爸爸,太阳、月亮和星星是什么?”爸爸答:“吉祥三宝。”女儿问:“妈妈,绿叶、花朵和果实是什么?”妈妈答:“吉祥三宝。”女儿问:“爸爸、妈妈和我是什么?”爸爸答:“吉祥三宝。”  相似文献   

3.
《法制博览》2009,(13):14-16
一、中华民族始祖母?——嫫母 古代最出名的丑女,当首推嫫母,黄帝授以“方相氏”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f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并广而告之天下人:“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史传记载,嫫母“锤额蹙颚,形粗色黑”。(见唐代《碉玉集》卷十四《丑人篇》),《路史后纪》卷五:“次妃嫫母,貌恶德充。”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认识到“犯罪预防”的重要性,《礼记·坊记》云:“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到有唐建立,唐统治者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以来犯罪预防之大成,建设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犯罪预防措施,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犯罪预防机制,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唐律疏议》中。本文即拟探讨我国《唐律疏议》中犯罪预防的有关问题,希望引起学者对《唐律疏议》中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05,(17)
我国古代酿酒师在大量的酿造实践中发现,影响酒质的因素众多,但水质对酒质的影响最大。他们把水形象地誉为“酒之血”,并将水质作为酿酒的第一要素。宋代精通酿酒的文学大师欧阳修在其《醉翁亭记》中有云“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数百年来,这句名言已成为后人酿酒择水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6.
猎人云:“虎卑其势,将有所击狸缩其身,将有所取”那么,狼呢?!这群渴血者在对月狂嗥——《“玉石计划”在行动》  相似文献   

7.
说“国耻”     
谢谦 《法制博览》2010,(19):23-23
说到“国耻”,我们就会想到近现代史上,中国战败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甚至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等等。但“国耻”并不是近现代才有的说法,古已有之。《礼记》记孔子答鲁哀公问,有云:“国耻,足以兴之。”据古代学者解释,孔子所说的“国耻”是“君耻”,国君之耻。如春秋时,吴越交战,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派使者卑辞厚礼乞降:“勾践请为臣,妻为妾。”甚至愿“身往事之”,以一国之尊,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文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虽当场就擒,但其动机却迷雾重重,幕后主使更是难觅踪迹,迄今为止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中叶,维也纳首次公演了奥地利杰出作曲家舒伯特的一部只有两个乐章的交响曲,此后,这部《未完成交响曲》传遍全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州近郊的农民也“演奏”了这祥一曲——  相似文献   

10.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3):1-1
《投名状》里的真实历史:清末四大奇案之“刺马案”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文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虽当场就擒,但其动机却迷雾重重,幕后主使更是难觅踪迹,迄今难以定论。慈禧太后在召见曾国藩时说:“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说:“此事甚奇。”  相似文献   

11.
靳友成 《法制博览》2009,(19):39-39
中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即交还权利于君王。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始建于春秋战同时期,形成于汉朝时期,发展于唐朝时期,完善于宋、元、明、清时期。但“退休”一词始见于唐宋文籍,唐代散文家韩愈《复志赋序》中说到“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中有“退休十五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词句。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再现著名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光荣一生、讴歌“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精神的现代京剧《时传祥》晋京演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著名戏曲评论家李庆成对该剧做了精彩点评,现将文章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熊建 《法制博览》2010,(18):80-80
最近几十年,中国人把《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为“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艺术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4.
在书摊已成为图书是否畅销的晴雨表的今天,我常在上面看见一本厚厚的《容斋随笔》,有的还是文白对照,已经卖了好些时候了。这本由一个叫洪迈的南宋“学士”写的随笔杂记,在古代浩如烟海的随笔著述中,并非特别出色。它的“畅销”,得益于封面上的几个字:“毛泽东临终索要之书”。其实,毛泽东一生批注过大量的书籍,在他读过和保存下来的《容斋随笔》上面却未见什么文字,也就是说,毛泽东固然喜欢这本  相似文献   

15.
丁怀全 《工会博览》2005,(13):61-61
本刊讯 日前,西城区召开厂务公开工作会议,市总工会副主席孙学才,区委常委、区委副书记刘跃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区纪委书记王祥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白云生,区总工会主席杨广宏等1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杨广宏传达了北京市第五次厂务公开会议精神,白云生对《西城区2005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意见》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有“穷京官”之说。所谓“穷”,只是相对于那些掌握实权、有鱼肉百姓之便利的地方官而言。相对一般人,只要是“官”,多数就不可能过穷日子。张鸣先生就京官如何过日子,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洪振快先生在其新著《亚财政》中,也有一章《穷京官的阔日子》。  相似文献   

17.
嘘——不要出声,不要走神这不是阿拉伯的“天方夜谭”,也不是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睁大双眼,竖起耳朵,一切的一切就在今天发生。看一看,听一听——这《扑朔迷离的黑精灵》  相似文献   

18.
瑞蚨祥     
自晚清时期就名扬京城的“八大祥”绸布店,有六家开设在前门大街一带,另两家分设在东四、西四牌楼,最著名的就是前门大栅栏的瑞蚨祥绸布店,号称“八大祥”之首。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7):41-41
在中国古代官场,打探“真年”是一大禁忌。因为官员的年龄大多造假,依靠好出身做官者大多虚增年龄,而通过科举得官者有不少人则白减年龄……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  相似文献   

20.
《法制博览》2008,(23):17-17
古代小说不论是传奇小说、言情小说,还是《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名著,写到男女进行房事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写道.“共赴巫山云雨”,或者“不免云雨一番”;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回“宝玉初试云雨情”中写的就是贾宝玉与丫环袭人房事之时的情景;即便是现代的一些媒体也效法古人,常有某官员携某美女到某大酒店“共赴巫山云雨”的报道。为什么古人把房事称为“云雨”、以至今日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