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有26个民族,各民族长期共存,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极具民族性和多样性的云南文化。云南各民族的文化,都属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云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实践中,实现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跨越,不可能抛开已有的历史文化基础,应坚持以民族文化多样性为特色的发展方向,并做到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无论是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社会信仰还是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必然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此来抵御全球化对中华传统精神文化的挑战,并以其意识的反作用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文化安全的视阈下重新省思民族传统文化,厘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民族精神和国家软实力的视角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期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安全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维度如何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是文化自信的彰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加强对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有、共赏、共享、共传。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领导人文化建设相关论述,有利于认识几代领导人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的重要保障,阐释新时代云南民族文化是由儒家为代表的汉文化和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组成,深化对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意义的认识,探索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号召,吹响了抢抓历史机遇、振兴民族文化的进军号角,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是我国文化建设史上又一座具有战略意义的里程碑。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扎实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既是保障边疆各族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保云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由经济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全球化正在形成 ,它反映了人类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的发展趋势。虽然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推行强势文化咄咄逼人 ,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又是文化发展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要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博采各民族文化之中不断创新 ,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革命性和先进性三重向度及其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关乎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关乎21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自信、自觉、自强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中共云南省委嗣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凝聚了各级政协委员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深入思考的成果。经过深入协商讨论,不仅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民主党派服务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各民主党派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积极履职,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科学把握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云南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动云南文化建设事业稳步发展,更有利于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制度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淬炼于革命文化,浸润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人民政协制度的民族文化根基,革命文化是铸就人民政协制度的精神文化根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支撑人民政协制度的制度文化根基。在新时代,深入理解人民政协制度的文化根基,认清人民政协制度基于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鲜明特色,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而社会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文化的积淀与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云南农业人口占三分之二,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在建设民族文化强省进程中,实施文化乐民、育民、富民的任务尤显重要而紧迫。云南要发展,农村是关键;农村要变化,文化是难点。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自由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认为,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自由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民族精神、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气质。挖掘阐发、继承弘扬、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现代化文化强国的重要一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建设好"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就要坚持不忘本来,充分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吸收外来,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面向未来,明确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与发展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伟大论断。新时代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软实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源泉,是中国坚实的支撑力量和深厚的软实力。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通过深入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去学习思想精髓,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价值旨归,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坚守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我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25个,其中有15个是世居少数民族。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省委、省政府从云南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近几年来,我省一直在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从1996年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设想,到2000年正式颁布《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之后,2009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明确提出了未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即把云南建设成为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种文化,存在一定的共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在哲学观点方面有这种共性、相通性、契合性,才使社会主义能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力补充和突破,才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