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东亚区域合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恒 《当代亚太》2005,(1):20-26
"10 3"合作是东亚区域合作目前的主导形式,但这一模式很难深入下去.2002年日本提出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网的方式,尽管符合东盟强调自立的合作原则,也迎合了外部特别是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易为各方接受,但从根本上堵住了东亚通往更具机制化合作的道路.本文认为东亚区域合作的必然选择是大国协调为基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保障东亚各国利益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日本和东盟是决定东亚一体化发展前景的三种主要力量;它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制约着未来东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政治理论中传统的战略三角关系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日本-东盟三角关系的四种可能结构,从而展望在不同的结构下东亚一体化可能出现的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勤  刘静 《东南亚研究》2004,(6):13-15,24
为适应世界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日本制定了FTA战略,确定优先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东盟地区主义迅速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东盟实现了大东盟的愿望,加强了东盟地区内部的各种合作,而且突出表现在东盟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在推动东亚合作和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盟对东亚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寄予了厚望,但日本的表现与东盟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反差。东盟和日本在东亚地区主义理念上的分歧是这一反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东亚一体化的动力与源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东亚一体化的原动力之一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体化,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东盟合作则为东亚一体化进程增添了新的动力.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从发展双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启动,为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中国-东盟合作有可能成为推动整个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6.
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东盟一直在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尤其是维持中、日、美三国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平衡.东亚峰会的召开使东盟的这种战略扩展到了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而同时,东盟的地区主导作用又受到新的威胁和挑战,无疑这又会影响它实施这一战略.另外,美国的无暇东顾又使得东盟倍加担忧,从而迫使东盟召唤美国关注东南亚,以恢复大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在东亚区域合作进程中,不能不面对领导权的问题。由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多元化,决定了该地区合作进程中领导权问题的特殊性。目前东亚地区的领导权(主导权)现状是小国主导模式(东盟模式)。本文笔者对可能存在的美国领导模式、日本领导模式、中国领导模式、中日合作领导模式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东盟机制下的中美日合作领导模式解决了中、美、日三大国都不具备单独领导该地区的绝对资质问题;承认了美国在东亚的利益存在,有利于实现美国与东亚国家间的共存共赢;尊重了目前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现实,弥补了东盟模式的不足;能够调动中等国家、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东南亚外交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的中国地缘外交中,处于首要地位的应该是东南亚外交.只有中国和东南亚整体关系达到高度稳定和高度互信的状态,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才会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今天,内政中有外交,外交中有内政的观点已为世人所公认,而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证明,传统意义上的内政和外交的边界更加模糊化.全球性金融危机所引起的大国合作趋势,有可能使东南亚的大国平衡战略失去效用,中国应该积极地推动大国关系与东南亚关系的和谐双赢.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东亚大国和东南亚之间只有建立完全平等、互不从属基础上的合作,才能使东亚一体化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与东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洪 《当代亚太》2004,(3):48-52
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出现了新的地区主义,其核心思想是在加强南北合作的基础上,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多层次的、有大国参与的多边自由贸易区.在此背景下,日本明显加快了其参与并主导东亚经济合作的步伐.日本对东亚经济合作的态度从冷漠对待到积极参与,其原因与由日本跨国企业组成的利益集团对政府制定政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有关.尽管如此,日本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只是出于自身利益和维系日美关系的考虑,目前还难以真正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东亚合作战略评析——区域性公共产品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是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二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各种形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这成为日本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实现自身大国外交战略的核心途径之一。为了实现最优供给模式,日本经历了从单向供给到机制建设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日本分别遵循"开放的地区主义"和"竞争性合作"等原则,处理和协调与域外大国和域内大国的关系,并力图通过"加权总和"和"最优环节"等供给方式缓解战略意图与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