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慧芬 《中国保安》2014,(22):47-49
侵犯业主隐私权的潜在风险一、何谓隐私权。“私”与“公”相对,所谓“私”,也就是个人领域。“私”与“隐”结合即为:希望隐蔽且应当隐蔽和得到保护的个人领域。一般来说,隐私是指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它包括私人信息、个人私事、私人空间等等。人人都有隐私,人人都有隐私权,而且各国法律都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我国也立法对隐私权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 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耀怀 《湖湘论坛》2009,22(5):8-10
西方学界关于隐私问题的讨论,源于美国学者Warren和Brandeis对隐私的界定。1890年,在《隐私权》一文中,Warren和Brandeis将隐私界定为“不受干涉”或“免于侵害”的“独处”的权利。他们的这一界定影响深远,并导致了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典的产生。与此相配合,西方伦理学界也试图为隐私权的保护提供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4.
关注物权法     
《思想工作》2007,(4):14-15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5.
公私财产平等保护将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物权法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6.
陈玉梅 《求索》2008,(11):138-140
隐私权作为一个法律概念,一直以来困扰着实务界和理论界,如今的法律体系对隐私的法理内涵仍存争议。隐私权作为一种自然性权利,其价值是什么,保护隐私权有何目的,隐私权的主客体应该如何定位?这都是隐私权内涵应该重点研究和予以明确的理论性问题。为此,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阐述。、其实,研究的目的并不仅在于给出“知其然”和“所以然”,还要明白“所以然”后,我们应该做什么。于是,我们的研究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可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隐私权刍议     
钟锐华 《广东民政》2009,(10):36-37
国际上对隐私权的一般定义是:隐私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格权利,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进步的社会是尊重个人独立人格权力的社会,所以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保护。隐私权如此重要,但现实中往往容易受到侵犯。  相似文献   

8.
学界已有的定义都把隐私权局限于个人范围,甚至局限于法律范围內.隐私权可以定义为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的人格权,是个人或家庭在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要求,对个人隐私的合理支配权,当他人侵入本人的私人空间、私人事务或私人信息,如果一个正常的人认为这种侵入是一种侮辱,权利人有要求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权利.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法的核心价值.隐私权保护对社会和谐有重要影响.和谐对隐私权的立法、司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是要树立社会的法治精神,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包括履行个人的义务等。为什么后面这条这么重要?因为我发现在宣传法律时,很多人接受的信息就是我的权利,不一定接受要履行义务的信息,可是权利和义务是携手并进的,如果只讲权利不讲义务,  相似文献   

10.
六、选择死亡的权利 传统理论开始于这样的前提:每个人都有需要和利益,这包括他们想做的和想拥有的事物,法定权利之所以引入,是因为法律设计能使需要得到满足、利益得到保护。由于一个人的利益会经常与其他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因此不是所有的利益都能得到保护,作为一个社会,必须选择哪些利益须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不由法律保护,哪些利益应为法律所拒绝。在自由民主的传统理论中,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其他人的同样利益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个人选择死亡权利的需要,是现代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但按照传统权利理论,个人无疑是应当拥有这项权利的。因此,在理论上,是否承认这项权利,提供证据的负担不在保护死亡选择权利者一方,而在否认这一权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其积极作用在于:1.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虽然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在逐步建立,但人们对私人财富存在误解,以至在全社会还没有完全确立建立私人财产所有权的观念。强调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对私人财产不够重视,并且缺少配套政策和措施,将保护私人财产落到实处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完善。因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步的必然结果。2.有利…  相似文献   

12.
交钱,就不执法;不交,就加强“监管”。江西省九江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放弃监管的方式.来换取经济利益,赤裸裸收取“技术保护费”。不珍视自己的行政权力,反而进行权力寻租,其性质不仅仅是行政不作为,而且还意味着公权力的“匪化”。这种公共权力的“流氓化”、“匪化”趋势其实并不鲜见。公权力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匪化”,其反衬出的是权利与权力的事实上的不均衡,是公民或企业社会权利的缺位。实际上.正是因为我们的制度环境在缺乏对企业活动“制度化保护”的情况下,开始形成由官员与企业主个人之间、公权力与个体权利之间的保护与被保护、庇护与被庇护的关系.并从而形成“非制度化生存”与权利贫困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木易 《民主与法制》2013,(24):51-51
近期《民主与法制》的《仅有官员财产申报立法管用吗?》一文,从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问题、国际经验和理据与对策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剖析。官员财产申报作为一个破坚之题,一直引发争议。笔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不能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而要把它作为反腐败利器,一旦亮剑就该让官员“摊上大事”。官员财产公开是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事实上,主在1994年《财产收入申报法》就立法,只是规定在现实中往往流于形式。执行力的疲弱根源于规定中存在的“硬伤”:只要求申报官员自身的财产,同时不需要对外公开,财产被作为“官员隐私”得以内部消化,这种冬似于袖管内交易的监督必然导致监督虚置。因此,就算官员财产申报,也根本“摊不上大事”。  相似文献   

14.
陈清 《青年论坛》2010,(2):97-100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对个人隐私权构成极大的挑战。“艳照门”事件凸显个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漏洞。对此,应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保护法,同时要加强行业自律,还要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网络用户的法律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我说中国的一些官员在“逃避自由”,有人会说我脑子有问题——中国官员有太多的自由,会有人“逃避自由”吗?的确,现今世界上恐怕没几个国家的官员像中国官员这样在行为上有那么大的自由度。但不要忽视,他们在逃避着另一种自由,这就是实现自我、彰显自主意识、充分表达个人主张和观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领导干部所肩负的跨世纪的重大责任,要求他们必须有较高的威信,这是顺利进行工作的重要条件。同时,市场经济形成的竞争机制,也促使中青年领导干部必须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信誉。 领导者的威信是由哪些方面组成的呢?首先是职务威信。职务威信是指由组织中的职务本身具有的权威所产生的影响,即领导者具有的由组织机构正式授予或法律规定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每个单位的领导都是组织和法律所保护的职务威信的担负者,所以,职务威信具有明显的政治和国家特色。 职务威信的特点是不包含个人的品质,它是由领导的职权而派生出来的一种威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的权利意识正在逐渐增强。社会主体对自身权利保护的呼声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个人的主体地位日益凸现,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要求得到社会的尊重。所以对社会主体个人的权利保护特别是人格权的尊重已成为迫切要求。法律要维护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使社会主体自身完善和发展得到保障,同时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历程。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体…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尊重官兵的个人权益需求,南京军区某团给每名战士配备了个人专柜,战士们都美其名曰“隐私柜”。这一举措使官兵们的个人隐私得以更充分保护,广大官兵交口称赞。但谈起“隐私柜”的使用管理,也曾引起过一场不小的震动,让官兵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讲,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其特点是:1、只有公民即自然人享有隐私;2、其客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3、其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当隐私权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应当以公共利益的要求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应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情报和资料。发行彩票作为特殊的行业,必须经国家批准,也只有购买国家允许发行的彩票,购买者和中奖者的合法权利才会受到保护。目前,经国家批准的彩票有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两种…  相似文献   

20.
当代青年情感隐私披露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无疑是“人类”这一名词的另一表征;隐私是典型的个人化的内容或产品。青年作为社会中最富活力的敏感群体,正面临着恋爱——婚姻这一人生选择,所以他们对情感的体验最丰富,而且对情感隐私的保护意识也最强烈。不过,情感作为隐私似乎在保护和披露之间面临着一种两难抉择,这对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隐伏着深层心理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