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正>1993年3月27日,疼爱我们的父亲走了,走得很匆忙,未能等到清明节,没有留下一句遗言。父亲穿军装多年,天职使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真正与父亲朝夕相处,保持近距离的接触,是在父亲的生命即将走完人生历程的那二十几天中,幸亏父亲给了我们一个亲近、服侍和报答他的机会,否则,我们做子女的会因没能尽孝而抱恨终生!那天,我正在单位三楼开会,有人告诉我:"你父亲病了,家中来电话,让你直接到医院去。"我愣了一  相似文献   

2.
陈欣德 《传承》2013,(7):20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广西的山山水水,广西的斗争经历,红七、红八军的革命战友,父亲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壮乡人民的儿子。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多次为广西的革命旧址和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革命先烈活动等题词、题字,表达他  相似文献   

3.
陈欣德 《传承》2013,(5):20-20
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广西的山山水水,广西的斗争经历,红七、红八军的革命战友,父亲永远不会忘记。"邓小平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壮乡人民的儿子。新中国成立以来,邓小平多次为广西的革命旧址和纪念红七军、红八军革命先烈活动等题词、题字,  相似文献   

4.
若兰 《两岸关系》2015,(3):59-61
<正>台湾诗人余光中著作的《乡愁》的最后一段是"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0年后海峡两岸通航,余光中先生又续文一段:"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来这头,我也去那头。"而今,我应了余老先生《乡愁》的续文,我真的通过武汉开放赴台湾个人游这条长长的桥梁,去了海峡那头。2014年3月16日,我与先生舫兄登上飞往台湾班机,我庆幸,梦想多年、筹备多日的台湾之旅终于成行了。自1949年在昆明与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父亲一别,他去了台湾,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师说他曾布置了一个作文题,让学生写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说可写父亲也可写母亲,结果班上40余名学生,有30多名选择写《我的母亲》。他曾问过这部分学生,回答同出一辙:对父亲不太了解。思考与讨论就此展开,它直指今日之父亲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被动角色。  相似文献   

6.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市的一所著名的学校——景山学校,题了如下词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一句规定教育的任务和方向性质的题词。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就将这一题词特别收入为  相似文献   

7.
<正>利用长假,读一些经典,写一些文章,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过节方式和行为习惯。2017年春节长假,除了和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之外,我重温了我国的古代经典名著《论语》。这是我第6次全文通读《论语》。重温经典,感触很多,尤其是《论语》中对从政为官之道的很多论述,我自己深以为然,颇受启迪。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似文献   

8.
正全书共4辑,分别是董必武的"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收录其家书68封,同时附录其夫人何连芝家书10封,主要是对子女后辈的教育开导,鼓励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做人,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董必武和儿女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这从多封家书中都能感受到。女儿在信中批评他性子急,这位父亲虚心接受了批评:"我不仅性子急,对人的态度也过  相似文献   

9.
"作为主要生活在20世纪的一个人,我当然是不同于19世纪或21世纪的了,但是我所承继、所憧憬的,却也会溢于20世纪之外,即使并不那么自觉。"成幼殊,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次女,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南方日报》创建人之一、女外交官和大使夫人……无论身份如何流转,成幼殊依然是个诗人。父亲的历险办报父亲前后从业近80年,秉承独立办报精神.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3,(9):152
董必武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董必武平时喜欢写"性习于俭,俭以养廉"八个字。可以说,这八个字正是他淡泊、俭朴生活的写照。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置办过一个针线包,战斗间隙用来补衣修鞋,建国后仍保存在家中。一条毛巾先用来  相似文献   

11.
想起了父亲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伴我度过了这个炎炎夏日的多个夜晚。说实话,五种类型的唱法一场场赛下来,没有记住多少歌曲和歌手,唯一让我动情的是民族唱法选手刘和刚和他演唱的一曲《父亲》,让我记住了他和《父亲》这首歌,他也将这首参赛歌曲作为了决赛歌曲,压了历时三个月“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大轴,最终获得了民族唱法金奖。一句“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的歌词。让我想起了自己只能来世再见的老父亲.一任泪水滚滚……  相似文献   

12.
八面来风     
《时代主人》2013,(3):46-47
南昌县:公车"熄火过春节"2月16日是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这天早晨,南昌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司机朱小康来到办公室,领取车钥匙。他在《出车表》的公务活动栏内填写道:"新春机关干部集体植树,点火发动已经一周未见面的公务大车。"这是该县人大常  相似文献   

13.
正父亲离开人世已15年,在准备祭奠他时,我忽然想了解他在亲友中留下了多少印象,因而开始了这一轮的询问,没有想到回应非常积极,让我十分感动。下面根据大家和我的回忆简单谈谈他的百年人生。父亲出生于1897年,晚年他常说,他一生经历了五个"朝代",指的是满清末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民党时代和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他很敏锐地意识到每段时期的差异。他喜欢历史,有很强的历史感。父亲好友的女儿王容对我说,"伯父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的父亲叶橘泉生前是一名中医,也是农工党党员。今年8月28日是他123周年冥诞,《前进论坛》杂志编辑部约我们写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写什么内容呢,想到父亲一辈子悬壶济世,在他去世后的这30年,他生前所做的工作获得了医学界的公认,而今年即将完成的《叶橘泉医学全集》(共9册)的出版发行,将把他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和中药研究的经验奉呈给世人。2018年10月10日,江苏省中医院隆重举行了首届"橘泉院士论坛",并预定在每年10月的院庆之日举行"橘泉院士论坛"。念此,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共有48名各界名人为《新华日报》撰写了题词。这些题词人包括中共中央代表团成员、八路军新四军领导人、国民党元老及党政官员、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6类。题词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唤起民众,做民喉舌;促进团结,坚持抗战;通过抗战胜利,建设新中国;报纸的发展目标。这些题词反映了社会各界对《新华日报》的期许和厚望,也使《新华日报》建立在一个很高的基点之上。从这些题词中可以看出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历史状态,因此,对题词的深入研究也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新华日报》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6.
时到时担当     
我的家乡有一句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国语里的"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幼年时代,我常听父亲说这句话,就忍不住问父亲"没米就煮番薯汤,如果连番薯也没有了,怎么办?"父亲习惯地拍拍我的后脑勺,大笑起来,"天无绝人之路,年头不  相似文献   

17.
秦鉴 《前进论坛》2014,(7):26-27
<正>这两年,有两句话比较时髦。一句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想,那是因为没有将自己的小梦置身于民族和国家的大梦之中。另一句是"幸福来得太突然",我想,那是因为谁都没有想到逐渐实现的中国梦会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如此巨大的红利。  相似文献   

18.
致命手机     
胡杰 《人民公安》2007,(17):22-25
电影《手机》里有一句戏言:"手机是手雷。"一伙利欲熏心、作恶多端的年轻人把这句话变成了噩梦般的现实。当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父亲于2013年去世,惜未能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九泉下的父亲没能见证后6年的两岸关系发展走向,但父亲一生经历了他生命中两个重要的30多年,这其中的情感演变,一直是与两岸关系发展紧密相联的。以1979年为分界,前38年,思乡情怀深深埋藏在父亲的心间;后34年,正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和暖春风渐  相似文献   

20.
英雄走下讲台后──邱娥国现象札记本刊记者翟永太邱娥国出了名,不是一般的出名。李鹏总理春节期间在江西赣南老区亲切接见他,并欣然题词“人民警察邱娥国,爱岗敬业暖人心。”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1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