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2.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仪封(今河南兰考境内)人. 张伯行为官廉惠清正,首先体现在他关心民生疾苦、主动无私地去爱民助民上.他本在康熙二十四年就进士及第,授职内阁中书,又改中书省中书,但因遭遇父丧,一直守孝在家.康熙三十八年仪封大雨,城北黄河大堤被冲,随时都有决口的危险.当时的张伯行只能算是一介平民百姓,但他以民生安危为重,独资招募民工堵修大堤,避免了灾害的发生.河道总督张鹏翮十分感动,上书皇帝请求让张伯行以原有职务督修黄河.张伯行接到圣谕,督修南岸堤200里及马家港、东坝、高家堰工程,没拿皇家一分薪水,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3.
张楚 《大特区党风》2002,(10):40-40,45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颐冶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仪封就是现在的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裕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  相似文献   

4.
悬挂《禁止馈送檄》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一生清廉,他在居官期间,曾撰写《禁止馈送檄》一面,悬挂在衙门之外,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康熙巡视江南时,称赞张伯行是“天下第一清官”。于是这句话遂成了他的绰号。颁发《严禁馈送檄》与张伯行同僚的巡抚于成龙,一贯惩贪倡廉,康熙19年(1680年),他任直隶巡抚时,向下属颁发《严禁馈送檄》。云:“尔今尔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后并行参革,决不宽…  相似文献   

5.
蒋艳 《红岩春秋》2014,(7):26-28
正从明末天启元年(1621年)永宁土司奢崇明父子之乱开始,截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三藩之乱"被平定,前后60年,四川境内的兵灾战乱一直持续不断。在长期战争、灾荒、瘟疫的交相摧残下,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到了清初,已成为全国遭受战争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经过这次浩劫之后,清初统计人口,情况严重到令人吃惊:全川仅有五六十万人,甚至有的县仅有两三百人。康熙年间发布了《招民填川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康熙  相似文献   

6.
乐朋 《唯实》2014,(2):95-95
<正>清康熙朝的张伯行,享有"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他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官做得挺大,却能身居高官而秉持清廉。《新世说》载,在地方当官20余年的张伯行,每到一地,总是轻车简从,不带家眷赴任;每天吃用的米麦菜蔬,一布一丝,甚至推磨的牛、碾米的石碾,都从兰考老家运往任职之所,不沾当地一丝一毫。有次无锡县令  相似文献   

7.
<正>清初康熙年间著名学者、诗人、贵州文化名人周起渭字渔璜,号桐埜,别号载公,贵阳青岩骑龙村(贵阳府属白纳长官司所在地奇嶐,现属黔陶乡)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21岁乡试第一名解元,三十三年(1694)甲戌进士,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海康(今属雷州市)人陈瑸,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后来被安排到福建古田县做县令。他疏议废加耗、惩贪官、崇节俭、兴书院、饬武备,很快得以升官,后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他在外面做"裸官"20多年,从未携带家属。儿子想去探望,苦于路途遥远缺少路费,最后也没去成。陈瑸没有请师爷,只有一两个仆从,以瓜果蔬菜为食,史称"官厨惟进瓜蔬"。他与海瑞、丘浚齐名,号称"岭南三大清官"之一,他清廉卓绝,康熙称赞他为"苦行老僧"。"苦行"二字,实在是对陈瑸人  相似文献   

9.
萨布素     
《奋斗》2004,(9):52-52
萨布素(?——1971年)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顺治九年(1652年),萨布素为宁古塔总笔帖式。康熙元年(1662年),改骁骑校。康熙十七年八月,接替升任奉天将军的安珠瑚,任宁古塔副都统。康熙二十年,清政府平定“三藩之乱”后,后顾之忧解除,遂把精力转向东北防务。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决定出师北上,全面反击沙俄侵略。康熙二十二年夏,  相似文献   

10.
从康熙二十年(1681)至嘉庆元年(1796),历时一百一十多年,这一时期,史称"康乾盛世".承德真正发展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是在避暑山庄建立以后.康熙初年的承德地域还叫"热河上营",是一个"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的牧场.康熙四十二年(1703)热河行宫始建,五十年(1711),康熙为热河行官内午门题写"避暑山庄"镏金云龙匾,又题了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烟波致爽"定景诗.诗中有"生理农桑事,聚民至万家"诗句,这里已经成为塞外一大都会.雍正元年(1723),设立热河厅,雍正十一年(1733)取《尚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语,改热河厅为承德州,取"承受德泽"之义.乾隆四十三年(1778)设承德府.承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开发与建设,最终成为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成为清帝在夏季办公、避暑的夏都、陪都.  相似文献   

11.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12.
张伯行拒贿     
《党建》2008,(3)
清朝张伯行,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因而晋升为福建巡抚。到任后,为杜绝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  相似文献   

13.
“三汤”巡抚汤斌吴子胜汤斌(1627-1687),清代河南睢州(今睢县)人。历经顺治、康熙二帝,官至江苏巡抚,礼部、工部尚书。汤斌为官清廉,洁净简朴。康熙称赞他“素行谨慎”,“洁己率属,实心任事”。江苏人则誉之为“二汤”:为官清正如豆腐汤,除弊去害如...  相似文献   

14.
<正>尚钢,河南新乡人,1959年12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高校跨世纪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9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先后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学  相似文献   

15.
世人有云:“人过三十不学艺”,而33岁从部队转业,37岁立志写小说,44岁方始成名的河南作家二月河,却为这句话提供了最有力的反证。当年,没有学历,没有背景,不再年轻的二月河放弃已有,毅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86年《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出版后,一时洛阳纸贵。其后,他几乎每年推出一部几十万字的大书。10年后,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问世。  相似文献   

16.
<正>老一代的人,应该都记得河南林州红旗渠曾经书写的"世界奇迹"——上世纪60年代,林州(时称"林县")人苦干十年,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硬是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3月27日至28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河南调研时特地造访红旗渠,并强调要发扬"红旗渠精神",则让人关注起另一个细节:这项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重大工程,不曾发现一起贪污和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时,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指出,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河南南阳市内乡县衙三省堂门前这副写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对联立刻成了关注热点。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了河南省纪委署名王万鹏的文章《官民辩证关系的真谛》解读对联。  相似文献   

18.
清《东华录》云:“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虽有偏颇,但并非无据。康熙重“倡廉”,大力表彰清官,虽使一些贪官污吏漏网,却“表彰”出了张伯行、于成龙等一大批载于史册的清官廉吏;雍正偏“反腐”,倚重惩防措施,虽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让最高统治者头痛。在对待腐败的态度上,出于对他们“家天下”的责任感,历代皇帝都防范得很严,也惩治得很重;但在整饬吏治的方式上,皇帝们中间却分出“重反腐”和“重倡廉”两类。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  相似文献   

19.
<正>(1)康熙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君主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8岁承袭皇位,14岁亲政,在位长达61年,一生勤俭爱民,政绩卓著。(2)公元1667年7月的一天,他带领众大臣来到乾清门,要在这里进行御门听政,这也标志着康熙正式开始亲政。(5)康熙八年的一天早晨,康熙召鳌拜单独到太和殿议事。鳌拜来到太和殿,只见到康熙和一帮练习"布库戏"的少年,就骄横地站着,并不下跪,问道:"皇上找我有什么事?"  相似文献   

20.
<正>朱海风,河南省西华县人,生于1955年5月,河南省优秀专家,教授,兼任河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1998年10月起,先后任河南科技学院(原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书记等职务,2005年7月起调任华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