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阳昌裕 《半月谈》2003,(16):33-35
今年以来.我国多数省区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久违的“缺电”生活又重新回到身边。今夏的高温,让人们对“缺电”之痛感受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2.
在炎热的夏季还未到来之际,大半个中国却早早拉响了“电荒”警报。据媒体报道,近两个月来,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已出现拉闸限电现象。华东电网公司预测,今年夏季高峰期间,华东全网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1900万千瓦左右。此外,贵州、陕西、河南、山西、湖南、青海等省都存在一定的缺煤停机现象。更有专家指出,今年将是自2004年大缺电以...  相似文献   

3.
去年以来,电力紧张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全国有21个省市先后拉闸限电。对当前电力紧张的状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一针见血地分析道:“我认为,不是电力发展得太慢了,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是某些产业发展势头过猛,打破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超出了资源的支撑能力,这是缺电的关键原因。”据了解,今年钢铁产量预计突破2.1亿吨,电解铝产量预计突破500万吨,高耗能工业已经成为工业用电增长的主导力量。我国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是发达国家的10倍,而且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能源和电  相似文献   

4.
2003年岁末,中国人脑子中又多了一个名词:“电荒”。人们不明白,大冬天怎么会闹“电荒”?往年,只有夏季才会因用电太多,出现供电紧张的情况,这次真是弄不懂了。夏季用电紧张,秋冬季紧接着,几乎就没断线。冬季缺电是夏季缺电的延伸。进入新的一年后,人们担心2004年会不会继续缺电?民用电价会不会上升?全国21个省采取拉闸限电的措施来保证基本的电力供应。用电大省广东已采取错峰用电来解决供电不足的矛盾。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出现了“电荒”。“电荒”究竟为哪般?  相似文献   

5.
陈光寿 《创造》2004,(9):40-41
由于水能资源开发的滞后性,在全国及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中,电力供应形势十分严峻,去年冬春,全国有7个省市拉闸限电,云南也出现缺电近三分之一的情况,电力也成为丽江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与云南邻近的东南亚国家的电力供应更是十分紧缺,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温州遭遇“电力非典”危机今年夏天,全年性、持续性的缺电局面,使浙江成了中国最缺电的省份,最大电力缺口在430万千瓦以上,而温州又是浙江最缺电的地区,最大电力缺口在80万千瓦以上。这也意味着在用电高峰期,温州有三分之一的地方要停电。温州市电业局副局长任德豹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非常形象地把温州电荒比喻成“电力非典”。他说:“在这个夏季,温州要采取‘非典型用电方式’共度电荒。有意思的是,目前我们的‘供电负  相似文献   

7.
湖北缺电,群众盼电,省委、省政府为之焦心不已。春节前,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曾亲往电力部门求电。这事也牵动着国家电力高层管理人士的心。3月9日,电力部副部长赵希正带领农电司、能源司的负责同志来到出席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湖北代表团,听取代表意见。讨论一开始,武汉市科协副主席刘家栋代表就抢先谈到了武汉缺电情况:今年元月份,全市拉闸限电6401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缺电已成为影响武汉工农业生产、市民生活和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正>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在电力营销和行风建设中服务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人,没有发生因电力部门自身措施或工作不力引起的拉闸限电情况,得到了全社会广大用户的好评,取得了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入夏,举国电力紧张,24个省市拉闸限电,有关部门估计电力最大缺口达到2500-3000万千瓦。这个形势推动了电源建设的热潮。之后,大规模抢建电厂在各省都有出现,一些大的发电公司,以及某些政府部门纷纷出手上项目,签约急,立项急,开工急,有的未经批准也开工了,有的明明属于国家禁止上马的小火电项目也开工了。电源建设的形势在“跑马圈地”中表现为无序状态。我所在的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规划部门对此表示出无奈和忧愁。无奈的是眼睁睁看着监管和调控在电源建设上显得苍白无力,而电网公司本身又管不了这档子事。愁的是乱建乱上电源项目,破坏了…  相似文献   

10.
韦卓灿 《传承》2011,(31):80-81
依法限电涉及面广,影响巨大,各种利益诉求多元化,面临复杂的法律风险。依法限电不仅是应对电力紧缺引起的电网安全问题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政府相关部门依法行使管理职能而运用的必要的社会管理手段。良好的依法限电管理秩序不仅仅依靠政府和电力监管部门主导,还需要发电企业、供电企业以及用电户等各方参与。应对缺电形势,维护供用电秩序,需要法律的理性和群体的智慧,要在法律的框架下控制依法限电带来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胡菁 《人大论坛》2010,(12):44-44
持续多日的柴油短缺,使南方一些地区的工业生产、交通物流、晚稻收割受到影响。“柴油荒”的形成,有炼油企业检修减产、经济回暖带动工业生产用油攀升、渔业农业季节性用油增加等原因,而一些地方的突击式拉闸限电,也加剧了柴油的供不应求。(11月7日《人民日报》4版)  相似文献   

12.
谭进 《观察与思考》2004,(16):30-31
<正> 从6月下旬以来,作为“温州模式”发源地之一的浙江温州乐清市柳市镇进入一年中最缺电的电力“迎峰度夏”时期。目前,在这个拥有200多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并在2003年实现145亿元工业总产值的温州经济强镇,每天约9万千瓦的企业和居民用电总负荷已大大超过下拨的不足4万千瓦的供电指标,这不仅使柳市镇成为温州市乃至全国最缺电的城镇之一,也使该镇所有的企业和百姓都遭遇着一场空前的  相似文献   

1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今年夏季,我市连晴高温,重庆电网最大负荷达435万千瓦,比2002年最大负荷高出61万千瓦,最大日用电量达8686万千瓦时,比2002年高出1171万千瓦时。面对严峻的电力供需形势,市电力公司、市三电办、市煤炭工业局、华能珞璜电厂、九龙电力公司等单位精心平衡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市外电力,保证电煤供应和机组运行,在全国许多城市拉闸限电的情况下,我市群众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用电都得到了基本保障。在迎峰度夏工作中,按照2003年4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电力工作会议的要求,市电力公司根据负荷缺口,落实了华中电网、四川电网、贵州电网和二滩电厂的外购电力资源,特别是在晚高峰临时出现负荷缺口时,不计较自身经济利益,紧急从四川电网购电10-20万千瓦,避免了拉闸限电;市三电办未雨绸缪,积极平衡电力资源,针对可能出现的负荷缺额,按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给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带来严重影响,对电力生产和供应造成极大困难。目前全国因缺煤停机4000多万千瓦,19个省(区、市)拉闸限电,许多电厂存煤低于警戒线。当前正值电力需求旺季,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还将延续,电力保障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5.
自2002年电力趋紧以及原国家电力公司实行拆分改革后,在投资主体多元化作用下,我国电力投资快速增长,西部电力投资也由此进入了“爆发性增长期”,记者不久前在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采访时,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电力建设热潜伏着巨大风险,国家应高度重视电力工业的无序发展,防止出现新一轮大规模电力过剩。  相似文献   

16.
“地大物博”——这是读小学时教科书上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词汇之一,教科书得出的结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今,这美好的印象恐怕只能留在儿时的记忆里了。一个逐渐为国人所接受的事实是,中国地大,可相对未来生存和发展需要来说,却并不物博。" 盛夏,中国24个省区市限电拉闸,煤炭供应吃紧,成品油涨价……能源的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不能不让告别了短缺经济的国人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1998年已逐步走出缺电的阴影,并在基础电源建设和投资上一度出现了过剩。然而2003年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缺电迅速传导到了全国范围,并延续至今。周期性出现的电力短缺和过剩的情况在我国已不止一次。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电力发展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它不是一种基于市场稳定的发展机制,因而导致了周期性电荒不能得到彻底解决。多次的电荒与电力过剩实际上是电力建设和运营无法适应市场化要求的表现。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周期性电荒与过剩的表面现象反映了我国电力建设中投资机制的深层痼疾。矫枉过正埋下隐患在“十五”期间电力投资的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未被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依靠民营经济活力、市场大市优势、块状经济特点取得发展的浙中大地金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去年8月,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金华调研时强调指出:“建设浙中城市群,不仅是金华的大事,也是优化全省城市空间布局的大事。省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浙中城市群建设,使浙中城市群成为浙江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于是,浙中城市群建设成了统筹浙江全局发展的一个重要部署。现在,省“十一五”规划思路明确提出了环杭州湾、温台、金衢丽三大产业带“三带”,杭、甬、温、浙中城市群四大城市经…  相似文献   

19.
要闻简报     
《今日浙江》2011,(10):6-6
浙江全面部署新一轮“811”行动 5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新一轮“811”行动。据了解,本轮“811”行动贯穿“十二五”,“8”是指生态经济、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浙江》2007,(6):F0002-F0002
从“缺电之忧”中走过,经历“克难之艰”,湖州品尝到了电网建设的“跨越之喜”。2006年,湖州电力局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电力公司与湖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的《全而加快湖州电网“十一五”发展和共同推进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会议纪要》,全年共完成电网投资9亿元,建成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33千米,建成和投产220千伏变电所1座、扩建1座、110千伏变电所13座,新增变电容量9l万千伏安,全社会用电量突破95亿千瓦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