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欧盟人力(人才)资源发展规划与战略提高劳动力就业率是人力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政府关心的头等大事。新世纪之初,欧盟各国领导人曾聚会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共同制定了“里斯本战略”或称“里斯本议程”。“里斯本战略”提出的背景是:在世纪之交,欧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十分顺利,统一大市场和经货联盟如期建成,欧元也顺利推出。在政治上,欧盟正在试图“用一个声音说话”,力图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成为多极世界之一极。“里斯本战略”的目标是在10年之内使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即赶超美国。“里斯本战略”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维维 《时事报告》2009,(12):57-59
今年无疑是欧盟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11月3日具有准欧洲宪法性质的《里斯本条约》拔除最后一个“钉子户”捷克,获得全部27个成员国批准,意味着一个操着不同语言、用了近半个世纪才搞出统一货币欧元的庞杂群体,虽慢腾腾但终于真的迈出了坚实一步,从此至少一个名义上完整的“大欧洲国家”实体出现了。  相似文献   

3.
薛原 《探索与争鸣》2024,(2):162-176+180
欧洲民族国家的集体认同是一个难题:它们往往在作为民族国家的坚守、对共同政治文化的接受,还有作为“欧洲人”的共同身份这三种立场之间摇摆不定。在欧洲逐步迈向“超国家”共同体的今天,德国的集体认同对于认识欧洲民族国家与欧洲国家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它深刻影响着德国国内的稳定和团结,主导着其外交和安全政策走向,也构筑着德国未来发展的愿景。二战以后,德国以逐步削弱“德国性”、接近“西方”的方式获得国家集体认同。这就是代表德国民族主义的“主导文化”以及代表政治文化的“宪法爱国主义”的争端之所在。而这一对矛盾,在欧洲层面可以得到疏解和升华。欧洲文化价值共同体与欧洲宪法爱国主义合一的愿景,可以成为德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集体认同构建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9,(6):41-41
《里斯本条约》开启欧盟新时代 捷克总统11月3日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欧盟轮值主席国瑞典随即发表声明说,《里斯本条约》迄今已获得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的批准,有望于2009年12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该条约最直接的影响是提高欧洲一体化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吴雨娜 《友声》2007,(6):22-22
应法国“艺术家之春艺术节”和欧洲文化行动学会邀请,由对外友协和“艺术家之春艺术节”主任丹尼尔·博道斯及欧洲文化行动学会主任阿兰·如弗莱共同策划的中法文化交流演出项目《中国茶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于6月15日至7月21日在法国朗戈多克-鲁西永、利莫赞和南比利牛斯3个大区的12个城市进行了24场演出。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1日至7日,广西南宁大地飞歌艺术团远赴欧洲奥地利,分别在“世界音乐戏剧之都”萨尔茨堡市和南宁市的友好城市克拉根福市进行了演出和访问。其中主要活动是由南宁国民歌艺术节组委会(NNIF)与中央电视台(CCTV)、奥地利国家电视台(ORF)三方联合举办的《音乐家舞台·大地飞歌——中奥萨尔茨堡之夜》大型晚会,在萨尔茨堡市政广场举行,作为中欧文化交流盛事,中奥建交35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的献礼。“大地飞歌·欧洲之旅”活动是民歌节及广西文化成功走向世界的标志,对建设文化广西、文化南宁,提高广西和南宁的知名度、推…  相似文献   

7.
刘进清 《理论月刊》2003,(9):112-114
印象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末叶欧洲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本文以“印象主义艺术与德彪西”、“德彪西与拉威尔之比较”为切入点,从两个侧面对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及其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鹏 《群众》2018,(14):71-71
“圈子”是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和好坏之别.只要参与社会交往,人人都会有“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应坚决抵制庸俗的“圈子文化”,以向上文化涵养淳化三圈”.  相似文献   

9.
谈海洋文化时,总有人爱议论中西,但往往仅从观念的角度奢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所谓“蓝色文明”与“黄色文明”的分野乃至对立,且分出高下。这种观点忽略了“物质基础”方面的差异。其实,只要摊开地图,就会发现:作为古代欧洲、北非、西亚文明发祥地的地中海,堪称欧亚非众民族、国家的“内湖”,是被大陆包裹着的海域,其往来之易,商贸、战争、文化交流之频密,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遵义”之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遵义是一曲古老的歌谣,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桐梓人’用火点燃了遵义历史的进程。它在秦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相辉映中缓慢前行,土司制度的千年兴衰使它深沉内敛;遵义会议的光芒把它推到史册中闪闪发光;固酒茅台让它享誉全球。  相似文献   

11.
爱尔兰作为有活力的高技术国家,政府信息化政策对其巨变起到关键作用。由70年代的“欧洲农村”到1998年的“欧洲软件之都”,爱尔兰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软件产品出口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农牧经济向知识产业经济的过渡。爱尔兰又是全球化程  相似文献   

12.
年末岁首,陇原大地一片天寒地冻。但是在静宁县农村集市上,“三下乡”的队伍被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 近年来,静宁县坚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科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9年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2000 年建成了全省体育先进县、“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2003 年建成“全省卫生先进县”、“广播电视工作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今日静宁,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今日静宁,文明之风吹拂,文明之花盛开。 文化体育:好戏连台    多年来,静宁坚持“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方针,不断开展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日前,潘岳同志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西文明互鉴丛书”第三册《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书作序,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出于文化认同而融合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故事,解析了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后却无法再造统一欧洲的原因,澄清了西方中心主义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误解之源。  相似文献   

14.
短信,被人们称为“拇指媒体”。它既带来了“拇指经济”,也滋生了“拇指文化”。同时,短信还可能引火上身,成为侮辱,诽谤他人的工具。 短信传播速度之快,问题之新,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5.
黎尔平 《人权》2012,(2):59-60
去年11月21至12月1日,应法国南特大学法学院著名教授弗朗索瓦·科利亚特·迪蒂耶尔之邀,我到该校参加“里斯本条约生效后的欧盟对外政策”国际学术会议,会后,弗朗索瓦教授请我给他的博士生上课,讲中国人权发展问题。在法国讲中国人权,感受颇多,现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里斯本条约》作为欧洲联盟的重要改革条约,历经八年艰辛的谈判及批准过程,终于于2009年12月1日生效了。其前身命运不济的《欧盟宪法条约》因在法国和荷兰遭遇“公投滑铁卢”而不幸夭折,为此,欧盟二十七个成员国中的二十六国在《里斯本条约》的批准方式上,均采用了议会批准。唯有爱尔兰由于其宪法的规定,必须采用全民公投方式批准。但《里斯本条约》在爱尔兰的公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6月12日遭否决,2009年10月2日始获通过。由于《里斯本条约》涉及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因而,其在爱尔兰的两轮公投备受世界瞩目。为了使得中文读者们对整个过程及其所涉及的主要相关问题有一些了解,译者选取了都柏林大学法学院专门研究欧盟法的学者加文·巴雷特的文章做了翻译。翻译他的文章,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事件本身颇具意义;一是作者对于事件的高度关注的热情打动了译者,他在爱尔兰的两轮公投前后,仅在当地的主要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就有十八篇,报纸上的文章尽管不那么全面、系统、专业性强,但它有很大的读者量,确实能影响当地投票者的立场。译者想透过这些文章的翻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西方民主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栗月静 《中国减灾》2011,(24):34-35
天谴论、抢劫、暴力、疯狂,这些都是从前人类面对灾难时的第一反应。人类历史上同这次日本地震最相似的灾难,发生在1755年的里斯本。里斯本1255年成为葡萄牙帝国的首都,15世纪末是里斯本最繁荣兴盛的时期,当时葡萄牙航海探险家们的足迹遍及亚洲、非洲及南美洲。但是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的大地  相似文献   

18.
赵怀普 《新东方》2014,(4):51-55
欧洲议会在欧盟对外政策决策领域扮演着一个制衡性角色。欧洲议会的对外关系权能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确立与发展起来的,总体上呈现渐进性扩张之势,尤其是《里斯本条约》赋予欧洲议会更大权能,大大增加了其在欧盟对外经济政策上的话语权。然而,欧洲议会对外关系权能的扩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欧债危机短期内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欧洲一体化的继续发展将助推欧洲议会进一步扩权,包括进一步提升其对外关系权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成都历史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北城改造区域的文化建设是成都建设成为“文化之都”的重要支撑.这一区域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从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中找到平衡点,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发展,从而走出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成功之路.本文在详细梳理“北改”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并结合国内外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案例与基本经验,提出了推进北城改造与“文化之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08,(10):29-29
利物浦:英国人"最喜欢造访的城市"英国利物浦是一个工业老城,到上世纪末经济衰退,变得萧条起来。1985年开始举办的"欧洲文化之城"活动(1999年,这项活动更名为"欧洲文化之都"),让利物浦市政官员和有识之士开始在文化上动脑筋,通过盘活历史文化遗产,使这个工业老城变身文化都市,吸引全球旅游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