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华侨新村,人们一定会想起广州文化假日酒店旁边那西式洋楼、中式庭院、绿树垂荫、鲜花吐艳的地方。不错,那是广为人知的华侨新村。但你是否知道,广州正在兴建另一个“华侨新村”?这个新村居住的虽然都是华侨或其家属,却没有一个是活人。广州的另一个“华侨新村”坐落在市东北郊,它的名字叫——广州中华永久墓园。“在这里谈恋爱也可以”提起墓地,人们脑海里往往浮。现出一派荒凉凄清的景象:乱石岗上,杂草摇曳,一座座小土坟……但闻说中华永久墓园却非同一般, “象一座公园那么漂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久前,  相似文献   

2.
饱暖思美乐     
曾经有人把这个地方的人叫做“南蛮”,也有人说这个地方的人“只顾嘴巴,不顾面子”,甚至有人在称呼这个地方的人时,总要在前面。冠之以鄙视的“小”字——俱往矣!南国的热土广州正以其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国人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人的生活方式、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饱暖思美乐”,这句话套在广州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普普通通的广州入按各自的生活方式过得快快乐乐,从他们那满足的笑容中,你能感受  相似文献   

3.
人们也许不会这样苛求想去广州酒家的人肯定不少。广州是我们国家开放、改革的一个窗口,服务行业被称作“窗口行业”,而广州酒家,这个窗口中的窗口最令人瞩目!令人瞩目的是两句话。“食在广州第一家”!会“食”的广州人都这样说。作为佐证之一,这个以经营正宗粤菜著称的广州酒家,近年来推出由108款名贵菜点组成的“满汉全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我去锦州参加全国的信息会议,沿途获得不少信息,感触颇深。在火车上,与一乘警天南海北侃大山,话锋一转,他问起广州人的收入,如实秉告后,他竟露出一副不信任的神色,说无论如何也不止这个数。并问,你们党政机关没办公司吗?机关干部没兼职吗?我好说歹说,他横竖就是不信。最后,我只能这么说,相信与否在你,可事实只有一个。更有甚者,一乘客插话说,你们广州大概只有太阳才是真的,意即广州的伪劣商品太多  相似文献   

5.
广州人早有“爱靓(美)唔爱命”的说法,但历来却取贬意而用之。“食在广州”,自古是广州的美誉,而“穿在广州”,原是闻所未闻。早些年,听说上海姑娘上下班都是一个个花枝招展,但如窥视他们饭盒里的,却是说不得的,不是还令不讲究衣着的广州人听了颇有点安慰,甚至有点得意吗? 如今却大不相同了。举个例吧,这两年,女装高筒皮靴成了广州姑娘的宠物,实在是由于大冷天广州姑娘也时兴穿裙子,于是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裙带”关系,便“一荣俱荣”了。实际上在寒风里穿着裙子等候公共汽车的姑娘们,都喜欢往候车亭的角落里挤,要不然就是对汽车迟迟不来尤其愤慨。  相似文献   

6.
从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到港台流行歌曲,广州街头巷尾那些卖无线电元件的个体小店传出的乐声震耳欲聋。对这,广州人早已司空见惯,人们匆匆而过,却未必留意到这些小店总是受到一些“发烧友”的青睐。时下广州人将对某一事物有浓烈兴趣的人戏称为“发烧友”。据说,这种比喻是起源于对无线电的狂热的,如今,又有那么一些无线电的“发烧友”在行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级音响组合出现在普通人的客厅中,人们追求完美的音响效果,身心都得到享受。但高级音响价格昂贵,实在令人望而生畏。三,五千元乃至上万元的音响组合,按目前的消费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高消费与低收入,这个矛盾怎样去统一?人,是很灵活的,高级的买不起,就玩“土炮音响”(自己  相似文献   

7.
“有花就有情,这是潮流兴。”无从考究这句颇具广州方言味道的话出自何处,可情理之所在, 是大家信服的。例子多多,可以佐证: 2月情人节,玫瑰花成了紧俏品,红色的玫瑰更是大清早便“名花有主”;5月母亲节,全城的康乃馨宣告售罄……鲜花,每一个懂得生活的广州人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差点迟到的春天 4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有一位女记者陪同外地同行在广州采访,参观新建的大宾馆自然是免不了的。没想到,给客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那些大酒店里的花店。正值隆冬,那装饰雅致但一派高贵情调的花店竟春意盎然,姹紫嫣红, 灵气沁人,叶子上、花瓣上还凝着露珠……  相似文献   

8.
自从今年年初中央提出“过紧日子”的号召后,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广州目前流行消费幼稚病,有的报刊也用一些实例说明广州人的幼稚消费。对这个问题,究竟广州人怎么看?本刊围绕这一议题召开了“市民研讨会”,让我们听听消费者们怎么说吧。只是为了威水(威风) △伍西菲(退休教师):广州目前的确存在着一种现象,2.50元的领带卖不出,升到40元一条就卖出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幼稚病。现在常听到年轻人讲“坚嘢”还是“流嘢”,“国货”还是“洋货”,一个英文不识却偏买写满英文的衣服,买一件“Madein China”就以为是洋货了。崇外崇洋,买东西的目  相似文献   

9.
迈入1996年的第一天,广州市市民们所谈论的热点,已由目前广东房地产业的低迷景况转入了“按揭购房”的新话题。“供楼”已不仅仅是香港电影电视上的专有名词了,一夜之间,这个词好像与广州人贴近了许多。 “安居乐业”,一直是许多中国人的人生需求。但在广州,日益紧张的住房令许多人还在几平方米和几代同堂的环境中盼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武汉五城市中,广州人出境比例最高,约占1/4(26.4%),广州居民出境又以赴港澳新马泰旅游比例为最高。时下,广州人言旅游必称“新马泰”。“新马泰游”,特别是“泰国游”成为一大时髦。极富异国风情的“新马泰游”确实令人神住,然而,由于非  相似文献   

11.
不仅仅是环保问题假如就“责任感”出一道考题,广州人能得多少分? 5分!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一次大规模的“考试”,表明广州人的责任感离“及格”还相差甚远。出“考题”的是广州市环保部门。岁岁重阳,年年登山,广州的白云山在重  相似文献   

12.
蜈蚣 《法制博览》2011,(16):30-30
广州人有许多的纠结,交通、楼价、教育……还有一个纠结就是餐饮,“食在广州”长盛不衰,与广州人喜欢吃而且喜欢到外面吃有着最大的关系,但是广州餐饮的问题不少,什么时候明察暗访,什么时候都可以整出一大堆“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3.
带着戈壁大漠的尘土,我这个久居巴丹吉林沙漠的大西北人登上了南下的列车,梦寐以求的南国之行开始了。拥挤的列军上,议论很多,都是关于此行的目的地的,我当然是洗耳恭听了。“广州很象香港,宾馆林立,市面繁华,令你眼花缭乱。”“广州可是高消费,别说是玩,光吃住每月1000元还不够。”“广州人很会享受,舍得花钱,人人身上都珠光宝气。”一位女青年说:“我这羊毛衫,在广州200多块,还是低档货。在广州不打扮得象样点,进商店都无人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他不是广州最早的个体户,至少也是最早的那一批。他的简朴、耐劳、聪明,使他曾是广州最有名的私营企业老板,还光荣入选“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他的名字叫陈展鸿,他的企业叫“壹加壹”。我曾问他为何叫“壹加壹”,他回答:“企业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学学广州话     
写下这个题目.不禁一喜一悲。喜的.是数年前到福州出差.沿街四处可见张贴的广告.某处两份广告并列,上份是“英语速成班”招生.下份是“粤语速成班”悲的,可举一件小事作代表。广州人对北方人.常以“捞松”称之:我是出生在广州的北方人.也被视为“捞松”之列。小时虽不明“捞松”具体何意.但不是好称呼却是知道的。为此每每大动干戈:与广州仔扭打得尘土飞扬。不料后来.竟有人在报上撰文,说“捞松”就是“老兄”的音转,顿时让人气结。原来带有轻蔑色彩的词,一变而成为亲切的尊称。难道北方人真的那么愚不可及.别人称他“老兄”,他竟然要老拳相向?其实,所谓“捞松”者,乃是英语Northern的译音,即北方的。同胞兄弟姊妹.不以国语称之.反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的改革,给广州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广州人中既有勇于进取的气概,亦有狭隘浮浅的陋习。人们往往对前者看得多,而对后者认识不足。赶浪头——广州人喜欢一窝蜂,一哄而起,没有主见。当狂潮一股大量进口的冷暖风机和“838”计算器成了“跳楼货”后,这应该是个沉痛的教训。漠视他人——在公众场所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是不少广州人的嗜好。无论是他(她)个人的私事,还是别人的隐私,一律来个公开抖落,并逼着你非去听不可。你若够胆量去请他们把音量收小一点,他们旋即瞪起眼:干你屁事呀!我讲话用得你××管么?“人必先自爱然后人方爱之”。广州人,教人如何去尊重你? 缺乏同情心——骑单车的女士不小心跌倒了,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到广州的内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听不懂广州话,却对广州人的一些口头禅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有时语言成了人们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某种象征。“搏到尽”和“叹世界”近一两年来,广州人学会了拼命工作,多干,多赚,以满足他们日渐高涨的消费需求。“搏到尽”这句香港人的  相似文献   

18.
借脑袋发财     
佛山人有“野心”,他们的目标是赶上广州,称雄南国。佛山人有魄力,“六五”期间他们的工农业总产值以平均每年21.81%的速度递增。1986年,佛山工业总产值112.4亿元,首次跨入全国年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的30个城市之列。佛山人的成功,赢得了一片喝采声,也引起了近邻广州人的侧目。广州人在总结和借鉴佛山的成功经验时,竟然发现,佛山人——  相似文献   

19.
某日,在广州清平农贸市场一君子兰档前,有人问;“哩(这)棵几(多少)钱?”来自吉林的花主答曰:“实蚊(拾元)。”听到这南腔北调,买花的广州人随即“煲冬瓜(讲广味普通话)”:“呵,怎么那么贵?能种活么?”花主即用普通话说:“不贵,不贵……”于是,买卖成功了。卖花人告诉记者,他来穗一年多,租房住下,邻里及来买花的人都能与之操普通话,“广州人的普通话讲得很好。”他说。普通话还使外宾与“老广”做成生意哩。在一陶瓷档前,有个金发的外宾就用那洋腔洋调的普通话与上了年纪的档主在“煲冬瓜”,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在广州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笔者拜访了筹建“世贸”的一位执行董事、来自台湾的吴强之先生。吴先生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感到的广州速度是什么?”作为一个广州人,当时我竟回答不上来。我只告诉吴先生,在1992年12月中国城市社会生活发展水平评价中,广州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的第三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