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之一,在于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的形成,是他在领导我国人民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长期思考的结果。研究邓小平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对我们学习和把握邓小平探索问题的方法论思想,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一、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们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恶果。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①。其中最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他不仅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权外交”的攻势,严正阐明了我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还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保障、实现人权这一科学的正确的道路。一、针对西方国家“人权无国界…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展的新阶段。如果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邓小平南方谈话那十四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所概括的“拨乱反正”、“全面改革”的话,那么,党的十四大以来这些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主要内容,则是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所概括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对于邓小平理论来说,十四…  相似文献   

4.
任伟  蒋明  习亚哲 《理论月刊》2006,3(6):26-28
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毛泽东人权思想、中国的传统人权思想和世界人权理论几个方面初步探索邓小平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以加深理解邓小平人权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的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两手抓”的理论依据黄淑琴“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口特色社会主义理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党的十四大限据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论述,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  相似文献   

6.
吴珏 《湖湘论坛》2004,17(6):14-16
人权是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针对西方一些国家的“人权攻势” ,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 ,在总结中国近代百年历史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人权思想。  一、人民 :邓小平人权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一 ,人民是邓小平人权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人权是人作为特定社会成员的权利。作为权利主体的人“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 在阶级社会里 ,没有什么天赋的超阶级的“自然权利” ,只能是阶级的人权。所以 ,我们在谈论人权时 ,首先应当关注它的阶级基础与主体属性问题。《共产…  相似文献   

7.
林宗吉 《创造》2004,(11):57-57
实践性.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伟大,之所以宝贵,正是这一理论是实践的呼唤、时代的需求."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是走老路?还是走苏、东之路?社会主义的中国需要理论指导.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向世界宣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随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湖北社会科学》 2000年第 11期刊登的《历史的必然·成功的实践》一文 (以下简称“文章” ),读后深受启发。文章的主题“坚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文章对其主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充分有力的论证,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要抓住事物的根本。”文章首先就是抓住历史必然性这个根本来论证我们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的。文章正确指出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与回答郭保珠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和领导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多次提出并反复思考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十分重视艰苦奋斗,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阐明了艰苦奋斗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论述了艰苦奋斗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强调了艰苦奋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重要前提,从而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邓小平艰苦奋斗思想无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借鉴国内、国际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了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研究这一理论,才能用新的社会主义观武装我们的头脑,搞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反对“左”右两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形成的,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时期,改革开放也遇到了姓“资”姓“社”的困扰。在关…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某些西方国家干涉广大发展中国家内政,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武器。面对西方国家的“人权攻势”,邓小平站在世界政治斗争全局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揭露西方国家侈谈人权的险恶用心入手,全面、系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及其与资产阶级人权观的本质区别,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学习和把握邓小平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反击某些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对我的攻击,更好地推进国内人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三个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的三个立足点蒋永甫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国统一战线发展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科学地分析国内、国际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立足于祖国统一宏伟大业,立足于反对霸...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政治图式的核心概念。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发展问题,择定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提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邓小平认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把马列主义基本 原理与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本文将之归纳为“把民族问题放 在很高的战略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团结思想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等八个方面,较全 面地叙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主体内容,指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体系,是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  相似文献   

17.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包括警察教育培训在内的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和大方向。我国警察教育培训只有沿着“三个面向”的道路前进,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警察专门人才来。一、警察教育培训要面向现代化警察教育培训面向现代化,就是面向我国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实现的总目标、总任务的需要,就是面向我国实现公安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军事化的需…  相似文献   

19.
耿庆彪 《前沿》2005,(4):12-14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存在尖锐对立和根本分歧的一个焦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为指导,从维护整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从捍卫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权的角度出发,对人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人权应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权;人权必须让位于国家主权;实现人权是社会主义题中之义;实现人权必须健全法制;解决世界范围的人权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20.
一冷战结束后,西方着重利用人权问题在国际上大做文章。在联合国多次提出“反华提案”,均遭失败。西方政界人士配合其战略需要,还提出“人道主义干涉”、“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人权成为西方外交一张重要的牌。同时,通过中外各种交流,西方人权思想在我国广为流传。西方人权外交需要人权理论作为宣传手段。不过,应当指出,西方人权思想与西方人权外交虽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应予区别。西方人权外交是政治化的政府行为,常常歪曲、甚至颠倒人权原来的含意。西方人权思想不是某个国家政府一时一地的主张,也不限于西方某些学者或某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