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集约化生产、商品化经营、农业收入为主等五个基本特征。通过比较家庭农场、传统小农户和雇工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发现,家庭农场既把现代农业要素融入到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中,又避免了雇工农场大规模流转土地带来的解放劳动力过多、企业运行风险累及农民、农作精细化程度不够等问题,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漆彦忠 《长白学刊》2015,(2):105-111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经营体系向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型过程中,两型农业经营体系并存。由家庭经营向家庭农场经营的转变过程中,家庭农场仍然保留了家庭经营的比较优势,同时顺应大农业的发展策略,满足大农业生产的基本目标,是转型的中坚力量。要使家庭农场完成农业经营体系转型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提升其社会化生产能力。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产权制度,促进生产要素资本化,提升人力资本含量,夯实家庭农场社会化生产的要素配置体系。同时,要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促使生产经营一体化,构建家庭农场社会化生产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李小典 《人民论坛》2014,(8):241-243
文章通过对美国家庭农场的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在美国已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投资更大、设备更先进、规模更大、依靠雇工经营的大型资本农场。通过分析发现,导致美国家庭农场破产的因素在我国也客观存在。我国的家庭农场未来也可能会衰落,未来家庭农场也无法成为支撑中国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4.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对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美国家庭农场的研究,发现家庭农场在美国已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投资更大、设备更先进、规模更大、依靠雇工经营的大型资本农场。通过分析发现,导致美国家庭农场破产的因素在我国也客观存在。我国的家庭农场未来也可能会衰落,未来家庭农场也无法成为支撑中国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6.
依据十八大精神,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经营体系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受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法律机制和制度设计的制约。在新时期,家庭农场已经成为家庭经营基础上规模经营农村土地的新型经营主体。但家庭农场的理论内涵、法律地位、经营模式、制度构建等问题尚未有明确法律规范。因此,探索家庭农场的相关理论和法律问题是适应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政策瞭望》2013,(6):55-55
江苏省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的精神,近期出台了全国首个《做好家庭农场登记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明确,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或生产经营者,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家庭农场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经营范围以谷物、  相似文献   

8.
曹永森  徐泰玲 《群众》2020,(6):52-53
家庭农场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江苏家庭农场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总量保持快速增长,形成了多层次支持、示范性带动、规范化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随着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农场逐渐由家庭式经营向企业化经营转变,即家庭农场使用一定的劳动资料,以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营活动。深入探索家庭农场企业化经营的一般规律,明确江苏家庭农场企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促进江苏小农经济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的衔接,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通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创造性地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探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领办,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鼓励村干部和种田能手参与的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通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创造性地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有机结合,探索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起领办,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参股,鼓励村干部和种田能手参与的新型合作农场经营模式,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走出了一条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发展股份农场 探索新型规模农业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义勇 《桂海论丛》2008,24(1):55-57
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家庭均包制经营的产权制度的局限性,认为单一的家庭承包制,难以适应世界农业市场的竞争。实行在产权制度明晰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发展股份合作农场,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路径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发展家庭农场,实现现代农业备受关注.该文在分析了发达国家发展家庭农场实现现代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在中国推进家庭农场可能会出现的弊端,提出了吸取现代企业制度经验,以村办农场形式实现中国农业转型的五个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家政服务是缓解就业压力、存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朝阳产业,但我国劳动法竟将家政服务关系从其调整范围中剔除,以致现实中无法可依,家政工人权益受损,家政服务市场混乱。而今第三产业欲全面发展,ILO家政服务工人保护标准出台在即,尽早设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政服务调整模式实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家政服务自身特征出发,通过比较法研究参照各国立法例,阐明传统劳动法调整家政服务关系所面临的困境。并另辟蹊径,构建一种独立于劳动合同之外的家政服务标准化合同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利用四川省秦巴山区一个县2696户农户调查数据和153户深度访谈数据,考察贫困地区农户大病风险以及大病风险下农户户内劳动供给的性别差异,然后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大病风险下农户户内女性劳动供给的模式。研究发现,农村女性面临更多的大病风险,但却提供更多的户内劳动供给———从事更多的家庭收入创造活动和提供家庭成员大病患者的照料服务。文章最后讨论了大病风险下户内劳动供给性别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代广西区域的农民土地经营规模考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广西各族农家的土地经营已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多种土地利用方式相结合的经营格局.本文宏观分析和考证了各族农家多样的土地经营规模以及它们出现的多种原因;最后,又从比较史学的视角揭示出近代广西农家土地经营的共性与特色.  相似文献   

16.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11,27(1):86-91,2
发展农机综合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依据劳动替代、产业基准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判断,发展农机综合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从东盟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的分析表明,发展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具有竞争和政策的优势,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基于东盟的整体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层次性,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的发展,应选择集群化战略、基地化战略、低成本扩张战略、高质量售后服务战略、产品持续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7.
至建国前为止,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对村寨公共事业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和要素,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要素对维系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治安、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传统管理模式和要素中的某些方面对于当代少数民族和汉族村寨公共事业管理、乡村社区建设乃至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欧盟农产品进口标准看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琼 《桂海论丛》2003,19(1):84-86
欧盟农产品进口的卫生标准、安全标准的调整 ,影响到我国农产品出口欧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应是 :尽快制定我国农产品安全卫生标准 ,生产标准化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把农业合作社作为农产品标准化实施的组织载体 ;生产具有国际优势的农产品 ;搞好农产品分类分级与包装。  相似文献   

19.
张勇 《贵州民族研究》2020,41(2):148-152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出发分析,可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运动限制并阻碍了夏威夷土著传统农业的合理发展,使其内卷化。夏威夷土著居民种植芋头已有1000多年的可考历史,传统芋头种植在夏威夷群岛生态农业发展中具有珍贵的价值。芋头与夏威夷土著居民的神话传说及传统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土著民族文化保护及民族政治意识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介入,夏威夷芋头种植遭到严重破坏而出现大规模缩减。结合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生态环境与社会制度的论述,可深层透视夏威夷土著居民对美国的资本主义文化抵抗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对我国来说不仅是基础行业,解决了几亿人的就业问题,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因此说农业是我国的生命产业。目前我国农业的现状是小农经济普遍,难以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无法形成现代化、产业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有些地区甚至还是靠天吃饭,一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就歉收甚至绝收,农业生产极不稳定。因此单靠农业本身积累资金发展是相当困难的必须由国家进行大规模投入。为了实现我国财政对农业投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建议应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