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针对我国县域人口基数庞大、县域国土面积广阔的特殊国情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新思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有利于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也是应对入世和经济全球化的迫切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海渊 《实践》2013,(6):27-28
着力壮大县域经济,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具体发展路径之一。县域是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宏观和微观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和交汇处,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2012年,全区101个旗县(市  相似文献   

3.
发展民资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壮大县域经济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民资经济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文章对民资经济的内涵及其特点和优势做了具体分析,认为民资经济与民营经济相比较特点在于民间投资和所有制改革,具有动力性足、制度性活和市场适应性强等优势。进一步表明民资经济与县域经济在现阶段具有多层面的契合,并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探讨了加快发展民资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经济活力的关键环节和后劲所在,是建设幸福京山的强大动力.加快乡镇差异化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重要且紧迫的课题.只有解放思想,立足产业,深挖资源,放大优势,才是加快镇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才是推进幸福京山建设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任务,进一步凸显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壮大循化县域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发展思路的创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义金 《求实》2003,(3):47-49
要实现县域经济大跨越,就必须创新发展思路.一是用WTO规则做强工业,壮大县域经济总量;二是用工业理念做优农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三是用经营理念做美城市,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四是用依法行政观念转变干部作风,营造县城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党和十六大报告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而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人才,重点和焦点也在人才。  相似文献   

8.
对我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且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我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基础薄弱,县域经济实力较差。必须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突破口,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时,第一次非常明确地用了“壮大县域经济”的提法。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富裕广大农民的有效途径,壮大县域经济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一、牢牢把握县域经济的四大特点1、县域经济就是民生经济。我国县域内国土面积为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4%,全国县域内人口达10.8亿多人,占全国总  相似文献   

1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业运行中存在矛盾展开分析。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工作,更好的为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